孟祥東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核心任務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因此, 它的教學效果應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依據(jù), 而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教師必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組織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成為他們學習的引路人。筆者認為讀——聽說——寫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下面以教學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談談這一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
一、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閱讀
1. Pre-reading
“導”體現(xiàn)的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適當講解與本課有關的背景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導讀語言設計。通過warm-up activities掃除文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語言障礙,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目的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為正式閱讀作好準備。
2. Fast-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是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搜索式閱讀和跳躍式的閱讀(Skimming and Scanning),以獲取有關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讓學生回答有關問題,或讓學生做正誤判斷練習,以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訓練學生Skimming and Scanning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高一“Good friends ”單元時,設計這樣的學生活動:
Show Qs on the screen and ask Ss to read the dairy quickly and find the answers.
(1)What was Annes friend? How and why did Anne make it her only true friend?
(2)Had Anne ever been spellbound by nature before? How about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3)Why did she go downstairs one evening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3. 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和細節(jié),就課文內(nèi)容情節(jié)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教過的生詞和習慣用語及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或推斷。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聽說
1. 單人或雙人活動
速讀和細讀之后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問,學生答,或?qū)W生一人問一人答。這能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jié)。還可鼓勵學生分析主題句,歸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鍛煉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良好習慣。
2. 小組討論與復述
高中閱讀材料中,有些給出了一系列的數(shù)字信息,讓學生按小組圍繞主線的數(shù)字詞開展討論并造句。有些內(nèi)容圍繞閱讀課文話題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過自由討論,能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文的興趣,還會猜測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細讀后的復述過程是一個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也是使用英語思維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細讀后的討論,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觀點展開討論,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際活動。
三、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寫作
我們都知道,“讀”是信息的輸入,“寫”時就是信息的回饋與提取。“寫”要經(jīng)過大腦思維的加工、提煉,只有信息的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信息輸出才成為可能。并且在側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應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篇的寫作,即在對課文的內(nèi)容、詞匯和句式有了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個稍加變化的主題進行寫作。
例如,學了Module 2 Unit 5后,我讓學生就如下材料使用5個句子介紹全部內(nèi)容,并將5個句子組織成連貫的短文: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音樂,聽音樂成了最普遍、最廣泛的消遣方式。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心情,音樂能傳遞思想和情感,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類型:古典音樂、流行音樂、鄉(xiāng)村音樂、民間音樂、搖滾樂等。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