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丙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因此,語文課上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已經是大勢所趨。語文教師心中應時刻有語用訓練的意識,想方設法設置語用訓練點,以落實“課標”的要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一、閱讀教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性
語文,是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語文?讓我們來看看葉圣陶先生的答案吧。他是這樣回答的:“學語文為的是用,就是所謂學以致用。經過學習,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而有利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才算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由此可見,教學中只有加強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才能做到學以致用。但是,我們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突出的偏向和誤區。如:學習語言往往只進行到理解這一水平級上。學過的詞語理解了,讀過的句子意思領會了,就完事了。教師很少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句子。因此,小學生學過的詞語并不少,接觸過的句式也不計其數,但是真正會用的少得可憐。又如將語文課單純地上成閱讀訓練課或是作品分析課,將讀懂課文的思想內容作為教學一篇課文的主要任務。這樣長此以往,課文中的語言在學生腦子里印象不深,在學習語言上沒有什么大的長進,這實在是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針對缺乏語言活力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現狀,必須抓住語文學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語言的把握和運用能力,以準確、優美的語文的語言引領小學生興致盎然地走進語文, 讓語文教學煥發出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力。
二、獨具慧眼,找準教學中的每一處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造句、說話、閱讀、作文等。 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課程年段目標、單元目標、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從字詞句段篇和語修邏文等方面去捕捉和挖掘文章蘊含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且各年段的訓練重點應有所側重。 只要我們用心發現,每一篇文章都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語文S版第七冊課文《火燒云》一課中有許多描寫火燒云色彩的詞語,如: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我在教學中抓住了這個訓練點,設計了如下訓練:先讓學生把這些火燒云色彩的詞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意思;再讓學生找一找這些詞語形式上的共同點;接下來分別找出與這些詞語結構相同的、表示色彩的詞語,先口頭回答,然后寫出自己知道的這類詞語全班交流。結果,學生找出了許多這樣的詞語,如,ABB式的顏色詞語有:黑乎乎、綠油油、紫瑩瑩;表示“紅”的詞語有:火紅、粉紅、棗紅、血紅;表示“綠”的詞語有:翠綠、碧綠、草綠、蔥綠、豆綠、鴨蛋綠;表示“黃”的詞語有:杏黃、蠟黃、米黃、土黃;表示“白”的詞語有:雪白、灰白、銀白、乳白、魚肚白等。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豐富了詞匯,而且從中領會了詞匯的豐富多樣,在訓練里滲透了熱愛祖國文字的教育。當然,詞語的訓練方式還有很多,釋義、找近義詞、反義詞、用詞造句等等。我們在教學中可根據需要靈活調節,讓學生掌握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關注學生差異,讓語用訓練普及每個學生
在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中,我們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對文本的學習、理解情況從易到難,從正確、規范到準確生動地進行語言表達。
如針對“時而……時而……時而……”這一句式的訓練,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如下的層次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任選一題完成:
1. 隨著山勢,溪流時而( ),時而( ),時而( ),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2. 他在散步,時而( ),時而( ),時而( ),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3.( ),時而( ),時而( ),時而( ),( )。
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讓每個學生在語言運用上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著眼,從一項一項的具體項目入手,積極挖掘每一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真真實實地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