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紅
[摘要] 目的 探析我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方法 隨機抽取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中2009年1月—2015年12月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有關的8篇文獻資料,通過循證醫學原理,分析相關文獻資料的治療效果。結果 8篇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有關的文獻資料符合要求。其中研究對象共608例,341例男患者,267例女患者,患者年齡范圍是52~79歲,平均是(66.5±4.5)歲,病程平均是(15.2±2.8)年。多數文獻均說明患者的年齡、平均血壓、空腹血糖、并發癥、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但不涉及患者的文化程度與職業等信息。實施對照分析,且對照組治療方法較為單一,觀察組或者是實驗室均使用某些特定藥物進行治療,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島素FINS、血壓、餐后血糖PBG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我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臨床試驗需進一步進行探究。
[關鍵詞]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研究試驗;循證醫學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126-02
糖尿病[1]指的是患者機體中的胰島素不足或者是胰島素結構存在問題。高血壓屬于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而糖尿病與高血壓屬于同源性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增加患者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發生率,危害患者的神經系統、腎臟等的功能,并發癥發生率較高[2-3]。循證醫學[4]中的分級體系與評價體系較為嚴格,重視大樣本、長周期與多中心的評價,統一群體療效與經濟效益,通過數理統計分析定量分析數據資料,降低地域、時間以及個人經驗等的局限,并獲取新的證據,以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與正確性。筆者抽選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中于2009年1月—2015年12月發表的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相關的8篇文獻資料,利用循證醫學原理對患者的臨床治療試驗進行分析,以統計分析我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臨床試驗文獻的循證醫學,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為2009年1月—2015年12月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中出現的8篇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有關的文獻資料。
1.2 方法
以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為檢索詞進行搜索,所選參考文獻均符合以下要求:①一般資料完善;②隨機方法;③兩組對照分析;④不良反應發生與處理措施;⑤研究對象;⑥盲法;⑦;療效評估標準;⑧隨訪良好。在循證醫學理論的指導下評價我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試驗效果。
2 結果
2.1 文獻資料研究對象的樣本量與特征
在本次探究過程中,8篇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有關的文獻資料中共涉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608例,其中341例男患者,267例女患者,患者年齡最高是79歲,最低是52歲,平均是(66.5±4.5)歲,病程是6~23年,平均是(15.2±2.8)年。多數文獻資料均涉及患者的年齡、平均血壓、空腹血糖、并發癥、性別以及病程等,但不對患者的文化程度與職業等進行說明。
2.2 文獻資料的對照分析
8篇文獻資料中均進行對照分析,滿足隨機對照試驗的要求,給予某些特定藥物進行治療,內容較為單一,參考文獻對照組患者均實施常規治療藥物進行治療,結果中均對比血壓、產后血糖、餐后胰島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等。
2.3 臨床治療效果與評判標準
觀察組或者是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療效判定標準較為統一,主要針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島素FINS、血壓、餐后血糖PBG等,少數文獻資料涉及患者的蛋白尿變化,僅有1篇文獻資料將心室質量指數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效果的評估標準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間較長,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對治療方案進行不斷調整,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但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深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心理因素納入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評估范疇中。
2.4 不良反應與隨訪
8篇文獻資料中均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所記錄,但均未明確不良反應干預措施。8篇參考文獻中涉及到的60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多數患者均完成隨訪活動,少數患者失訪,但沒有對失訪原因進行介紹。
3 討論
循證醫學屬于臨床實踐與臨床研究綜合的一種新的理念、思路與方法,重點評價臨床實踐與臨床研究的有效性與真實性[5]。循證醫學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哲學思想付諸實踐,以溫故納新、全程監控、實事求是、后效評價等為核心,遵循嚴謹、真實、客觀的研究態度,實行可靠、可信、可行的試驗措施,通過真實、有效的證據進行論證,從而得出實踐結果的可信度。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時,主要針對三個方面:①理想證據的獲取、應用與更新;②論文撰寫的可靠、規范與詳細;③試驗研究的嚴謹、準確與客觀[6-7]。
3.1 文獻資料選取不均衡
有的文獻資料中過于重視降血壓藥物聯用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以及并發癥發生,與中醫或者是中西醫聯合治療的相關試驗報道較少,但是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中醫與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極為重要,特別是中醫治療中的辨證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調節患者的機體環境,對胰島β細胞產生保護作用,同時能夠降低西藥的用藥劑量,減輕毒副作用,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需擴充文獻資料樣本,需涉及中醫與中西醫結合治療,以保證文獻資料抽選的均衡性。
3.2 對照措施不統一
多數文獻資料中是比較單純用藥與聯合用藥或者是幾種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在這篇參考文獻中屬于研究藥物,在另一篇文獻中屬于對照藥物,因此對照組標準不統一,例如:有的參考文獻中,實驗組或者是觀察組給予厄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則給予常規治療或者是常規治療+某種藥物,各個文獻資料均不相同。
3.3 樣本量較少,未估計樣本量
樣本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其估算的正確性與準確性對實驗的可行性、嚴密性、結果可靠性等產生直接影響。而參考文獻中的樣本數量隨意確定,為進行估計,導致樣本量較小,實驗結果不精確,影響研究結果的價值。
3.4 分組方法隨意,雙盲法使用率偏低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相關的文獻資料中的分組方法較為隨意,不能交代清楚,盲法主要是為了避免偏向的發生,事先不知研究對象的治療方法與處理方法,以保證臨床治療結果不受干擾。一旦研究者知道實驗組或者是對照組成員的話,會影響研究者對研究結論與研究結果的臍帶,進而影響研究人員的行為與實驗的進行,最終影響實驗結果,因此需排除上述因素,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為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中的8篇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有關的文獻資料,觀察組或者是實驗室均使用某些特定藥物進行治療,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島素FINS、血壓、餐后血糖PBG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范曉華[8]等人的探究結果相差不大。
綜上所述,我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臨床試驗越來越受到重視,與其相關的參考文獻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降壓藥物聯用的文獻資料數量增加更為明顯,但是缺乏創新性,研究人員未遵循隨機、對照、雙盲等原則設計實驗,且療效判定標準未統一,因此對實驗結論與結果產生不良影響,需加大探究力度。
[參考文獻]
[1] 魯華.厄貝沙坦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35):99-100.
[2] 王曉瑞.3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9):146.
[3] 張麗云.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270-271.
[4] 夏偉知.硝苯地平控釋片與厄貝沙坦聯合治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南藥學,2009,7(6):460-463.
[5] 何菲,鄒凡文,蘇立,等.硝苯地平聯合厄貝沙坦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731-5732.
[6] 陳穗,戴俊彥.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621-622.
[7] 余彩英.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17):46,48.
[8] 范曉華.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體會[J].吉林醫學,2012,33(15):3269-3270.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