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龍


[摘要] 目的 探究高齡腦卒中患者糖代謝異常對其不良預后的關系。 方法 將收治的55例高齡腦卒中患者根據其相關的診斷分為出血性組(25例)和缺血性組(30例),分別給予兩組患者FBG、HbA1c檢查,并根據每組患者不同的血糖水平進行分析,分析血糖水平對預后的影響。結果 出血組有9例為糖代謝異常,糖代謝異常發生率為36.0%,缺血組為14例,發生率為46.7%,缺血組糖代謝異常率顯著高于出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缺血組患者的平均血糖為(11.0±1.3)mmol/L,出血組為(9.0±1.5)mmol/L,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中均出現這樣一個規律:NDS逐漸升高,而GCS、ADL評分隨之下降,NIHSS評分逐漸升高。結論 血糖水平對于高齡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影響比較大,因此在對于疾病的治療中,要檢測要糖代謝的相關指標,從而指導治療。[關鍵詞] 高齡患者;腦卒中;糖代謝異常;預后效果[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087-03The Age of the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is the Impact of Poor Prognosis Analysis CHEN Da-long Jiamusi City Central Hospital Neurology, Jiamusi,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0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ge of the sugar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is its poor prognosis. Methods 55 cases of cerebral apoplexy in aged patients according to its relevant diagnostic divided into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group (25 cases) group (30 cases), respectively,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BG, HbA1c inspec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blood sugar level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on prognosis. Results Nine cases of hemorrhage group, sugar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sugar metabolism rate is 36.0%, for 14 cases of ischemia group, the incidence was 46.7%, ischemia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sugar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hemorrhage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group (11.0±1.3) tendency for L,(9.0±1.5) for hemorrhage group tendency, L i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re in such a rule: ds increased, GCS and ADL score drops, NIHSS score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cerebral apoplexy in aged patients, so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o detect to sugar metabolism related indicators, to guide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Age patients; Stroke;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The prognosis effect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而老齡是腦卒中和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學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9.7%,而早在2007年我國糖代謝異常的患病率就已經達到了47%[1]。腦卒中是一種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并且隨著WHO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進行不斷的修整和對糖代謝異常分型的不斷細化,人們對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風險比較關注,而老年人是該類疾病的高發人群。因此老年人的腦卒中及糖代謝異常特點和其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值得我們研究,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該院2014年2—12月期間收治的55例高齡的初發腦卒中患者,根據腦卒中的相關診斷分為出血性組(25例)和缺血性組(30例)。所有的入組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指南2010版》[2]提出的相關標準,而且既往無糖尿病史。出血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范圍68~82歲,病程2.0~3.2 h,缺血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范圍70~85歲,病程2.2~3.5 h。經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組間比較。1.2 檢測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的相關診斷,患者發病72 h內,采取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進程檢測空腹血糖(FB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使用的方法分別為血漿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酶法以及微栓柱法。1.3 觀察指標①糖代謝異常判斷標準:糖代謝的異常代謝采用WHO推薦的標準:FBG≥7.8 mmol/L,合并或者不合并HbA1c為異常。②預后效果。預后效果的評定采用四種,第一:ND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第二: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第三:NIHSS(腦卒中量表);第四:ALD(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其中ALD采用的是Barthel指數進行評測,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能力越好。1.4 統計方法將收集的數據資料納入統計分析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比較,其中計量資料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用χ2檢驗,若比較中P<0.05則表示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兩組患者糖代謝異常情況比較出血組有9例為糖代謝異常,糖代謝異常發生率為36.0%,缺血組為14例,發生率為46.7%;缺血組患者的平均血糖為(11.0±1.3)mmol/L,出血組為(9.0±1.5)mmol/L,以上兩組患者的兩個觀察指標均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表1
兩組患者糖代謝異常情況比較2.2 不同血糖水平對腦卒中預后的影響在兩組患者中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均出現這樣一個規律:NDS逐漸升高,其中≥16.7 mmol/L患者的評分最高,與同組其他血糖水平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GCS、ADL評分隨之下降,其中≥16.7 mmol/L患者的評分最低,與同組其他血糖水平相比差異具均有統計學意義,NIHSS評分逐漸升高,其中≥16.7 mmol/L患者的評分最高,與同組其他血糖水平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2。表2
糖代謝異常對腦卒中預后的影響(x±s)
注:#表示與11.2~16.6 mmol/L組相比,P<0.05;#表示與≥16.7 mmol/L組相比,P<0.05。3 討論目前臨床對于腦卒中恢復期和后遺癥等關注度還不夠,往往是患者復發在此就診時通過常規詢問病史和體檢發現問題,而腦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較高。近年來研究數據表明[3],腦卒中急性期出現糖代謝異常的幾率比較高,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血糖增高。而該我們的研究也表明,出血組糖代謝異常發生率為36.0%,缺血組發生率為46.7%,缺血組患者的平均血糖為(11.0±1.3)mmol/L,出血組為(9.0±1.5)mmol/L,可見在腦卒中患者中糖代謝異常的比例很高,并且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糖代謝異常的現象更為明顯,因此要引起臨床治療和診斷的注意。HbA1c是血紅蛋白和血糖的結合物,與血糖的濃度呈正比,HbA1c在體內可以保存120 d左右,所以其可以反映之前2~3個月患者的平均血糖濃度,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檢測和療效評估的“金標準”,而且檢查簡單,結果比較可靠。但是臨床上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醫生過于關注糖尿病對于腦卒中的影響,從而忽略了糖尿病前期(糖代謝異常階段)血管損害已經開始的事實。因此關注糖代謝對腦卒中預后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在該我們的研究結果中還發現:在兩組患者中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均出現這樣一個規律:NDS逐漸升高,其中≥16.7 mmol/L患者的評分最高,與同組其他血糖水平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了腦神經功能越來越差;而GCS越來越低從而說明了患者出現昏迷的程度逐漸加深;ADL評分隨之下降,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會逐漸下降;NIHSS評分逐漸升高,其中≥16.7 mmol/L患者的評分最高,與同組其他血糖水平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了患者腦卒中癥狀改善效果越來越差。從以上狀況我們得知,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患者的預后效果會越來越差,從而提示血糖水平與患者的不良預后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吳碩琳等[2]研究表明,高齡急性首發腦卒中患者的糖代謝異常比普通人的要高,相對其小血管病變而言,糖代謝異常狀態對大血管病變腦梗死的風險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其認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均為腦卒中后期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可分別增加8倍和4倍左右的風險。而胰島素抵抗指數則是住院期間腦卒中患者不良預后的保護因素,因素一定程度上這些因素會受到多種混雜因素的影響,所以最后他們認為:行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試驗以便確定糖代謝異常的診斷,這對于腦卒中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特別是高齡腦卒中患者,其腦組織已經受到了損傷,而過高的血糖水平可以使得腦神經進一步遭受到損害,從而導致了永久性的腦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在該次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缺血性還是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急性期加重均與血糖增高具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加重的程度與血糖水平的增高呈正相關。為此,在腦卒中的臨床治療中,應該給予患者動態的血糖監測,從而可以及時發現患者潛在的血糖升高問題,并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避免血糖水水平的進一步升高。最后,通過該次的研究,結合相關文獻的報道,我們一致認為:血糖水平對于高齡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影響比較大,因此在對于疾病的治療中,要檢測要糖代謝的相關指標,從而指導治療。[參考文獻][1]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an[J].N Engl J Med,2010,362(7):1090-1101.[2] 吳碩琳,石玉芝,王春雪,等.高齡腦卒中患者糖代謝異常對不良預后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14,2(16):163-164.[3] Deedwania P,Pate K,Fonarow,GC,et al.Prediabetes i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cident heart failure,other cardio-vascular event or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finding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Int J Cardiol,2013,168(8):3616-3622.(收稿日期: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