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房興堂
摘 要:概述微課概念和特點,分析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應用微課的可行性,提出幾點微課應用的策略:使用微課要經過良性的引導、微課要有良好的使用平臺、微課應用要歸結到自主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高職;微課;微生物學;應用;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20-01
近年來,一種新型網絡教育視頻——微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這種教育視頻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呢?它能否應用于高職教育的“微生物學”課程呢?
一、微課的概念和特點
隨著研究逐步深入,人們對微課的認識越發深刻。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是以短小的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出微課的全稱為“微型視頻課程”,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從定義可以看出微課的本質是視頻資源,其特點可以用“短小精悍”來概括。短,指微課教學時間短,大多數在10分鐘以內;小,指教學主題簡短、教學目標明確、課程資源容量小,一般一節只容納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技能;精,指教學內容精練、教學設計精細、教學活動精彩,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教學環節;悍,指資源應用面廣,適合不同對象,也適合多種學習時間,多種學習目的,教學效果顯著。微課是針對傳統網絡教育視頻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資源,微課很好地規避了傳統網絡教育視頻形式舊、時間長、內容枯燥的弊端,以更加短的時間、更加精良的內容、更加突出的特點,在實際應用中煥發勃勃生機。
二、高職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現狀
“微生物學”是醫藥類高職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著重培養學生認知幾種主要微生物的特征、營養與繁殖等基礎知識,掌握顯微操作、無菌操作、分離純化、育種與保藏、藥品微生物檢查等試驗技能,培養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樹立嚴格的無菌意識,使學生能夠勝任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等崗位的工作。高職“微生物學”課程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學習場所在教室和實驗室,教師在理論和實驗方面的指導多,而在復習、預習方面指導較少,學生課前課后無人管理、引導學習;學生知識基礎較差,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缺乏探究的主動性,教師覺得授課難度很大;即使在教師課堂授課時,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學生往往只能專注20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
三、微課應用于微生物學課程的可行性及策略
對高職生課外學習和生活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于圖片,學生更希望教師應用既有畫面又有聲音的視頻進行教學,同時學生對于20分鐘以下的視頻接受度高,太長的視頻會感到厭倦。這兩點需求正與微課的特點不謀而合。微課的主體是視頻,豐富的視聽刺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提升興趣進行學習。微課的時間短小,是流媒體格式的網絡視頻,學生可以通過終端(智能手機、電腦等)連接網絡輕松獲取,開拓了學習的場所,學生可以在各種場所自由地進行學習。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完成作業或者到課堂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可以使學習內容更深入,知識掌握更牢固。職校的微生物教學,完全可以借助微課這種良好的教學形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使用微課要注意以下相關策略。第一,使用微課要經過良性的引導。基于職校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比較缺乏探索性,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微課,引起學生的興趣,當堂觀察學生的反應,隨堂根據微課的知識點設計小問題進行測試,反饋微課的使用效果。然后將觀看過的微課上傳網絡,讓學生能夠通過終端自由觀看。第二,微課要有良好的使用平臺。學生上網交流使用微信、微博、QQ比較多,其中QQ的接受度最高。在“微生物學”課程中應用微課,可以首選QQ作為傳播媒介。教師可以將自己的QQ空間作為微課上傳的試點平臺,將自己拍攝或在網絡上下載的精良“微生物學”微課上傳到QQ空間,讓學生自由觀看,并且積極收集學生的反饋,為微課進一步的應用打下基礎。第三,微課應用要歸結到自主性學習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使用微課,可試行1個月~2個月,之后不強制要求學生去教師的空間觀看并留言,但可以將家庭作業布置到微課平臺,或者使用其他鼓勵措施,漸漸培養學生自主去微課平臺觀看、學習微課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
四、結束語
微課是以在線網絡微視頻為主體的新型教學形式,近年在國內的教育界大放異彩。在職校的微生物教學中,微課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講解微生物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將實驗操作步驟更直觀地傳遞給學生。借助微課視頻,學生可以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反復觀看,不僅幫助教師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使學生的學習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岑健林,胡鐵生.微課:數字化教學資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術,2013(04).
[2]劉萬輝.微課開發與制作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2013(04).
[4]陳坤.地方高校微課的建設與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