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興榮
摘 要: 教育是一項以人為本的發展工程,初中英語新課改的核心在于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伴隨教育理論的與時俱進,要求教師對教學策略進行探討研究,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英語 任務型 創新能力
教育是一項以人為本的發展工程,初中英語新課改的核心在于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伴隨教育理論的與時俱進,要求教師對教學策略進行探討研究,從而增強教學效果。而以“任務型”教學活動為模式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帶著真實的目的任務去學習,學生是任務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在心靈深處將學習變成一種積極的心理需求。日常學習中許多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在集體活動中通過互動互助都能很快得到解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能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充分感受成功和樂趣,還能更好地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習潛能。
因此,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任務設計至關重要。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者往往只是把教學任務及目標作為中心,過多地考慮教師如何完成“教”的任務,而忽略學生“學”的任務。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型”教學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一、創設情境,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一個自由和諧的環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發揮。首先,教師應從主觀上引導學生明確想學什么,而不是要求學生應該學什么。學生在與他人的接觸中渴望得到關注和關愛,在學校里學生對教師和同學的喜愛幾乎成了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而且和諧的集體最能達到積極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變居高臨下、諄諄教導的親切關懷為民主平等的親密合作,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老師是平等的,并深切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氣候和土壤。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學受生的思想情感,學生才會從心理上感到安全與自由,這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思考,就會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就會有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創造欲望和行為就能得到激發,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活力和趣味。
二、進行小組合作,激起學生的創新動力。
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合作學習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在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究和交流,這樣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收到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挖掘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在交流時學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給其他組。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都是對小組的貢獻,小組成績取決于小組組員的共同努力,這種努力會成為學生自覺投入的動力,使其發揮優勢,相互激勵、相互補充,開闊思路,有力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有利于創新思路的拓寬。
三、任務要貼近學生生活,為有源頭活水來。
英語課堂教學的任務設計應該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以學生的獵奇心理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進入愉悅的情緒狀態,把學生帶入思維和興奮之門,為完成教學任務創造最佳的情知開端和背景。教師要利用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巧妙設置懸念,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誘發出來,利用朗讀、吟唱或者播放一些英語詩歌和歌曲,以及掛圖、幻燈片、網上下載的圖片等,調動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在交際活動中盡快地真實地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四、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設計的任務一方面要貼近生活,另一方面要滿足學生在將來社會中運用語言的需要,為其未來的發展做準備,所以要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達到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中用的目的。
五、面向全體,人人參與,體驗成功。
任務的設計除了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景的真實性外,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得到,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讓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兼顧兩頭。因此,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也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行共同的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各盡其職,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完成任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總之,任務型教學從新課程的精神出發,使教學過程任務化,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突出實踐性和體驗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地“動”起來,讓英語教學“活”起來,讓英語教學“活”起來,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