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偉 劉鴻 趙長安


[摘要] 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不同年齡段兒童上消化道黏膜病變的致病性及對兒童血紅蛋白值產生的影響。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研究醫院內鏡中心行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潰瘍病例246例,根據胃鏡和Hp檢查結果將其分為3組:Hp陰性慢性淺表性胃炎組(A組)65例,Hp陽性慢性淺表性胃炎組(B組)154例,Hp陽性上消化道潰瘍組(C組)27例,75例Hp陰性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比較各組兒童血紅蛋白值和紅細胞計數以及不同年齡段患兒Hp感染情況。 結果 ①研究組患兒Hp總陽性率為73.58%,在<3歲、3歲~、6歲~、10~17歲年齡段中Hp陽性率分別為70.83%、71.19%、72.63%、77.94%,Hp陽性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生率分別為50.00%、61.02%、66.32%、63.24%,Hp陽性上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率分別為20.83%、10.17%、6.32%、14.71%,各年齡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②C組患兒血紅蛋白值[(103.52±28.27)g/L]明顯低于A組[(125.85±11.42)g/L]、B組[(127.82±11.94)g/L]和對照組[(127.41±8.79)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A組、B組和對照組兒童的血紅蛋白值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結論 Hp感染對兒童上消化道黏膜的致病性與年齡無關,Hp感染對兒童血紅蛋白值的影響與其所引起的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兒童;血紅蛋白;胃炎
[中圖分類號] R5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3(b)-009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fection,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and upper digestive tract ulcer on the value of children′s hemoglobin with different ages. Methods 246 patients who were performed with gastroscopy in endoscope center in our hospital and diagnosed as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upper digestive tract ulcer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collected.According to endoscopic and Hp examination outcom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Hp negative plus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group(group A,n=65),Hp positive plus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roup B,n=154),and Hp positive plus upper digestive tract ulcer(group C,n=27).Another group of 75 healthy children without Hp infection was classified into control group.The children′s hemoglobin value,red blood cell count,and Hp infection at different ag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research group,the total Hp positive rate was 73.58%.The Hp positive rate at less than 3 years old,3 to 6 years old,6 to 10 years old,and 10 to 17 years old was 70.83%,71.19%,72.63% and 77.94% in turn.The incidence of Hp positive plus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among these 4 groups was 50.00%,61.02%,66.32%,and 63.24% accordingly.The incidence of Hp positive plus upper digestive tract ulcer was 20.83%,10.17%,6.32%,and 14.71% respectively,which was not displayed stastical difference(all P>0.05).In group C,the value of hemoglobin was (103.52±28.27)g/L,much lower than (125.85±11.42)g/L in group A,(127.82±11.94)g/L in group B,and (127.41±8.79)g/L in control group,which was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t each group(all P<0.05).The value of hemoglobin in group A or group B was not in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fter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both P>0.05). Conclusion Upper digestive tract mucosa pathogenicity due to Hp infection is not related with age.Influence of hemoglobin value in children by Hp inf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mucosa lesions caused by Hp infection.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Children;Hemoglobin;Gastritis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被發現以來,其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關系已越來越明確,被列為消化系統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1]。Hp感染也是兒童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并與兒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密切相關[2]。Hp感染還可能參與某些胃腸外的疾病,如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皮膚系統等,但結果仍有爭議,值得進一步探討[3]。Hp感染對兒童鐵吸收及對血紅蛋白的影響也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Hp感染與兒童缺鐵性貧血存在相關性[4],無癥狀Hp感染是造成或加重兒童機體鐵營養不良的原因[5]。也有研究[6]認為,Hp感染無消化道癥狀時不影響血紅蛋白值。該研究通過對有消化道癥狀并進行胃鏡檢查患兒的胃鏡檢查結果,依據患兒Hp感染情況進行分組并與健康兒童對照研究,探討Hp感染對不同年齡段兒童上消化道黏膜的致病作用及對兒童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內鏡中心行胃鏡檢查的患兒。入選標準:①具有反復腹痛、惡心嘔吐、嘔血和(或)黑便、反酸等上消化道疾病癥狀;②生命體征穩定,一般狀態良好,無慢性腎炎、肝膽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慢性疾病等病史,無呼吸、循環等各器官功能衰竭表現;③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潰瘍。排除患有地中海貧血和血液系統疾病者。共收集符合標準病例246例,其中男117例,女129例,根據Hp感染和胃鏡檢查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3組,Hp陰性慢性淺表性胃炎組(A組)65例,Hp陽性慢性淺表性胃炎組(B組)154例,Hp陽性上消化道潰瘍[胃潰瘍和(或)十二指腸潰瘍]組(C組)27例;根據性別、年齡匹配原則,隨機抽取于本研究醫院兒童保健科行健康查體的Hp陰性健康兒童75例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年齡范圍2個月~17歲,A組平均年齡(6.71±3.26)歲、B組平均年齡(7.42±3.51)歲、C組平均年齡(7.56±4.8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7.04±3.70)歲,各組患兒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0.72,P=0.54)。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行胃鏡檢查患兒:應用富士能電子胃鏡NG-590WR或NG-530N經口咽插鏡完成檢查,胃鏡診斷標準參照《小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鏡診斷標準》[7]和《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上海)》[7],在胃竇和胃體各取胃黏膜組織1塊行快速尿素酶試驗、13C尿素呼氣試驗和糞便幽門螺桿菌抗原檢測,任何兩項陽性可判斷為Hp感染[6],對照組健康兒童采用糞便幽門螺桿菌抗原檢測判斷有無Hp感染,均在晨起采取外周靜脈血,采用Siemens ADVIA 2120i五分類血球儀檢測血常規,對伴消化道出血需輸血患兒以輸血前血常規值為研究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慢性淺表性胃炎、上消化道潰瘍、Hp感染在不同年齡段患兒中的發生比例
所選患兒Hp總陽性率為73.58%,在<3歲、3歲~、6歲~、10~17歲年齡段中Hp陽性率分別為70.83%、71.19%、72.63%、77.94%,各年齡段Hp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8,P=0.81);Hp陽性上消化道潰瘍在各年齡段的發生率分別為20.83%、10.17%、6.32%、14.7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p陽性慢性淺表性胃炎在各年齡段的發生率分別為50.00%、61.02%、66.32%、63.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各組兒童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的比較
C組患兒的血紅蛋白平均值為(103.52±28.27)g/L,明顯低于A組、B組、對照組兒童的(125.85±11.42)、(127.82±11.94)、(127.41±8.79)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0.001、0.001)。C組患兒紅細胞計數為(3.63±0.85)×1012/L,明顯低于A組、B組、對照組兒童的(4.37±0.23)×1012、(4.39±0.22)×1012、(4.38±0.18)×1012/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0.03、0.04)。A組、B組、對照組兒童血紅蛋白值和紅細胞計數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紅蛋白值比較P=0.82、0.93、1.00;紅細胞計數比較P=0.99、1.00、1.00)。各組兒童血紅蛋白值、紅細胞計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對Hp研究的深入,Hp對兒童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受經濟、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相同人群的感染率也存在差異[9],大部分成人Hp感染是在兒童期獲得,因此Hp感染可給兒童一生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相關研究顯示,國內無消化道癥狀兒童Hp感染率為6.3%~27.47%[10-11],有消化道癥狀或消化系統疾病兒童Hp感染率為16.0%~71.53%[11-12]。本研究中有消化道癥狀并行胃鏡檢查患兒的Hp總陽性率為73.58%,Hp感染在各年齡段兒童上消化道潰瘍和慢性胃炎中的比率均較高,與以往相關報道結果類似,表明Hp感染與兒童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密切相關。以往報道認為,Hp感染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9],該研究各個年齡段的患兒Hp感染率有逐漸升高趨勢,但各年齡段的Hp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為Hp感染在兒童慢性淺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生中的致病作用無年齡差異性,因此對于有消化道癥狀的Hp感染的兒童無論年齡大小均應密切隨訪,及早行胃鏡檢查,發現Hp相關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并治療,避免漏診和延誤治療病例發生。Hp感染為消化道傳播疾病,多數為隱性感染且癥狀不典型,在兒童中發生率仍較高,兒童自我防護意識差,因此加強家庭、幼兒園和教育機構的Hp防控教育以減少Hp感染的發生非常緊迫。
Hp感染后可表現出不同的消化道癥狀,如反復腹痛、惡心嘔吐、嘔血和(或)黑便、反酸和噯氣等,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Hp感染可能是導致兒童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之一,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是Hp感染導致鐵的吸收機制異常、增加鐵的流失等所致[13]。引起人體貧血的因素很多,臨床多以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量做為衡量有無貧血的標準,并將貧血分為輕、中、重和極重度[14]:血紅蛋白在90~120 g/L(>6歲),90~110 g/L(<6歲),紅細胞(3~4)×1012/L為輕度;血紅蛋白60~90 g/L,紅細胞(2~3)×1012/L為中度;血紅蛋白30~60 g/L,紅細胞(1~2)×1012/L為重度;血紅蛋白 <30 g/L,紅細胞<1×1012/L為極重度。該研究中Hp陽性上消化道潰瘍組患兒血紅蛋白值和紅細胞計數分別為(103.52±28.27)g/L和(3.63±0.85)×1012/L,與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Hp感染可導致兒童血紅蛋白降低,導致貧血的發生。Hp陽性上消化道潰瘍組中有40.7%患兒有嘔血和(或)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癥狀,上消化道潰瘍病變導致的急、慢性出血和鐵的流失是血紅蛋白值降低主要因素,A組、B組、對照組中兒童血紅蛋白值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提示Hp陽性慢性淺表性胃炎和Hp陰性慢性淺表性胃炎對兒童血紅蛋白值無明顯影響,與張月華等[15]報道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Hp陰性的慢性胃炎患者不同,可能與研究對象入選人群、疾病嚴重程度及Hp感染時間不同等有關。本研究認為,Hp感染對兒童血紅蛋白值的影響主要取決于上消化道黏膜損傷的嚴重性,淺表性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對兒童的血紅蛋白值影響不明顯,與我國人群中Hp感染率為44.43%~56.8%[16-18]而貧血發生率并未平行升高相一致。
綜上所述,Hp感染可對兒童的上消化道系統造成嚴重病變,上消化道黏膜嚴重病變可導致急、慢性失血并影響兒童的營養吸收,進而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及營養性貧血等的發生。兒童貧血可使胃腸蠕動及消化酶分泌功能受到影響,出現食欲減退、惡心、腹脹和便秘等,兩者可相互影響。該研究初步認為,Hp感染可導致兒童血紅蛋值降低,導致貧血的發生,臨床醫生對于Hp感染伴發血紅蛋白值降低的患兒應給予高度重視,建議完善胃鏡檢查,及早發現上消化道潰瘍等嚴重病變。兒童感染Hp后對鐵和其他營養成分的吸收機制產生的影響仍需要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和動物實驗進一步明確;對兒童血紅蛋白值的降低應綜合分析兒童的營養狀態并除外其他系統疾病;對有Hp感染但未明確有無消化道黏膜病變的貧血兒童應慎用根除Hp治療,以避免抗生素在兒童中的濫用。目前我國兒童Hp感染仍較高[19],加強嬰幼兒Hp感染的防控以及在基層醫院普及兒童消化內鏡檢查工作,對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Hp感染相關的兒童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鄺敏亨,劉福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4):1236-1238.
[2] 葉國欽.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新思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3):248-254.
[3] 胡水清,張玫.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外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11):2009-2011.
[4] 何亞瓊,胡松,束國防,等.326例兒童缺鐵性貧血與感染幽門螺桿菌關系探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5,27(4):449-452.
[5] 林晞,吳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兒童鐵缺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13(3):211-213.
[6] 黃安璋,朱紅楓,陳書琴,等.無癥狀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兒童血紅蛋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04,15(10):114-115.
[7]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學組.小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鏡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3):189.
[8]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3,23(1):5-16.
[9] 張雙紅,朱萱.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2015,33(4):391-395.
[10] 王麗媛,毛萌,汪志凌,等.成都市城區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調查[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4,30(5):349-352.
[11] 岳玉林,張燕,韓軍,等.南京地區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 29(19):1516-1517.
[12] 李杰,王仙童,岳穎.沈陽地區0~16歲患兒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 30(1):52-53.
[13] 張耀東,胡群,劉雙又,等.中國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缺鐵性貧血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 27(12):1907-1909.
[14] 胡亞美,江載芳,申昆玲,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冊)[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813.
[15] 張月華,陳羽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低血紅蛋白相關性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11(1):82.
[16] 孟亞平,何汝明.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9):70-72.
[17] 孟欣穎,趙東明,周長宏,等.青島市幽門螺桿菌現癥感染率的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5,18(5):517-518.
[18] 王維勇,王其國,楊文東.沾化區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5,26(6):444-445.
[19] 吳捷.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及診治現狀[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5):3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