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芝

[摘要] 目的 總結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護理研究。 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0例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和常規組,各130例,護理干預組采用臨床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通過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結局的不同。 結果 護理干預組130例動脈瘤急癥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并加以科學的護理干預后,沒有出現因護理不當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情況。所有患者在通過介入栓塞治療,并接受術前、術中、術后的科學護理后手術得以成功。護理干預組130例患者治療康復126例,一般3例,較差1例,總康復率99.2%。常規組130例患者治療康復98例,一般20例,較差12例,總康復率90.7%,護理干預組療效要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并進行科學的護理措施,能提高疾病的治療療效,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介入治療;腦動脈瘤;護理體會;急癥
[中圖分類號] R739.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3(b)-018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researches 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e due to acute cerebral aneurysm rupture. Methods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260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due to acute cerebral aneurysm rupture who were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nd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egular group in random.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regular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applied.The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adopting tw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ogether with a scient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e to improper care among 13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aneurysm rupture.The surgeries in all participants were successful afte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combining with a scientific nursing before,during,and after surgery.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the number of cases in recovery,general condition,and poor condition was 126,3,and 1 respectively,and the total recovery rate was 99.2%.In the regular group, the number of cases in recovery,general condition,and poor condition was 98,20,and 12 in turn,and the total recovery rate was 90.7%.The efficacy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egular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n hemorrhage due to acute cerebral aneurysm rupture together with scientific nursing measures can improve a therapeutic effect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therapy;Cerebral aneurysms;Nursing experience;Emergency
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是神經科的一種較為常見且高危的疾病,破裂后出血及出現的腦血管痙攣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如何有效地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和科學地對患者進行護理成為治愈該病的關鍵[1]。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介入手術在不同科室全面展開,所對應的臨床護理方式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患者全系統體征檢測,還要對臨床介入手術進行護理評估,因此本文選取260例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的患者,探討科學的護理方式對疾病臨床療效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0例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護理方法,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12例,年齡25~78歲,平均(54±6.4)歲。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和常規組,護理干預組患者130例,男性80例,女性50例,年齡26~78歲,平均(53±5.8)歲;常規組130例,男性68例,女性62例,年齡25~75歲,平均(57±6.7)歲。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過CT頭顱檢查及腦血管的DSA檢查后確診為腦動脈瘤疾病,主要癥狀:突發性的頭暈、頭疼,惡心嘔吐,也常見頸項強直的病癥。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行常規的術前檢查后即進行介入手術治療;護理干預組患者入院當天即刻根據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臨床治療方法施行腦動脈瘤的介入手術治療,進行常規檢查后對患者行全身麻醉術,在全身麻醉狀態下途經股動脈進行腦動脈瘤的介入治療[3-4],術后待患者清醒后進行頭顱CT的復查,檢查完畢后將患者送回神經科進行監護,囑患者臥床,忌亂動。對患者進行實時的心電監護,并靜脈注射少量尼莫地平以防止腦血管痙攣癥狀。交替使用甘露醇與甘油果糖等來脫水使得顱內壓降低[5],有呼吸困難傾向的癥狀時可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1.3 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的普通護理方式;護理干預組采用科學系統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3.1 術前護理 醫護人員應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明確手術方法,對患者細致認真地講解手術前與手術中應做的準備和各項注意事項,積極地宣揚介入治療的優點,消除患者術前緊張不安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6-7]。以一個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便于提高治療療效;保持患者所住病房及其周圍環境的安靜,限制探視的人數和次數,囑患者安心靜養;醫護人員走路、開門等應輕緩,盡量避免對患者的打擾和精神上的刺激,以保持患者穩定的情緒狀態;對患者的體征及生命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如有異常情況發生值班護士應立即上報主治醫師進行處置[8-9]。
1.3.2 術中護理 術中如有異常應立刻匯報給主治醫師,以便及時處置好各類突發狀況,提高手術成功率。其中,主要包括術中患者的貯備、物品準備、術中配合及常見并發癥的預防等,具體方法包括如下。①術中患者準備:最后一次核對好病人的信息之后,讓患者平臥在手術臺上并持續給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嚴格消毒等[10]。②物品準備:主要包括一次性手術包、造影用導管、導管、導絲等,還需要準備術中用藥莫尼地平、甘油果糖等各類術中需要的藥品[11]。③術中配合: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并實施正確的護理方式,從而及時觀察到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別是血壓及心率的改變,若有特殊狀況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可迅速做出預見性的處理進而有效地預防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提高手術成功率的目的,最后還需要保持輸液管道的通常,密切關注動脈加壓輸液的狀況,隨時補充壓力,并按照需要補充肝素。④并發癥的預防:手術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心率及血壓的改變,因此需要實施3~5 min測量血壓,根據血壓的改變狀況和麻醉師進行溝通,若有狀況發生則需要調節尼莫地平的推注速度,從而讓血壓的波動低于20 mmHg[12-13],在術中還需要準確記錄肝素的起始時間及間隔時間、追加量等,在術前及術中每小時檢測活化蛋白酶的時間,若有需要則需追加肝素使得活化蛋白酶時間保持在250~300 s,或術前的2.5倍。
1.3.3 術后護理和康復
1.3.3.1 術后護理 患者術后蘇醒后對其進行頭顱CT的復查,復查完畢后將其送回病房,及時填寫介入術后的交接班表格;囑患者絕對臥床,在病床旁實時監護血壓和心電;保持病房安靜,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保證患者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將床頭抬高15°~30°,以幫助靜脈的回流,減輕腦部水腫,使顱內壓力降低[14-15];增加對患者呼吸道功能的護理,使其呼吸道保持通暢,定時輔助患者翻身或輕拍背部來使痰液方便排出;術后8 h即可讓患者服用少量流質類食物以防止便秘;囑患者切勿情緒激動以防止顱內壓增高。
1.3.3.2 術后康復 在術后康復的護理中主要包括術后及出院后康復兩個方面。在術后3 d內患者的生命體征確定穩定的條件下,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伸掌、屈肘等簡單的動作,并保持肢體功能體位,3次/d,10 min/次。術后一星期開始在護理人員的指導與幫助下加大運動的力度,運動關節也由大關節逐漸轉移到小關節,每次鍛煉時間也由10 min延長至30 min。本次治療的患者大多數在術后2周出院,在住院期間,需要教會患者從床上靠立位逐漸到下地坐立位,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但要注意不可操之過急[16]。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干預組130例動脈瘤急癥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并加以科學的護理干預后,沒有出現因護理不當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情況。所有患者在通過介入栓塞治療,并接受術前、術中、術后的科學護理后手術得以成功。護理干預組總康復率為99.2%,常規組總康復率為90.7%,護理干預組療效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是一種高危重的疾病,其引發的出血和腦血管痙攣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和殘疾,也是導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將這些危險因素排除是臨床和護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及時排除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避免再出血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求醫務工作者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及與患者溝通能力,對患者施行科學的護理干預。本研究采用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并在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都給予患者特殊的護理干預,介入治療難度風險較大,所以其護理工作繁重和時間長。對護理方法進行科學的改良,并施行到對患者的護理后,體會到了如下優點[17]:術前對患者和家屬積極的囑托和宣教,可以幫助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使患者明確手術目的、手術過程、術中及術后注意事項等,可以使介入治療更加順利地進行[18]。術中護士和主治醫師之間的配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增加手術效率,提高手術質量,保障手術安全有效地進行。術后的康復訓練與有效的護理干預相結合,可以幫助患者減少術后恢復期的時間,加快患者痊愈的時間。在術后護理中,有31例患者實施了氣管插管術,其中8例實施氣管切開術,昏迷時間較長,因此需要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若不及時清理,必然會加重腦部的缺氧狀況,從而加重腦水腫及腦血管痙攣。本次研究中,共有82例患者實施腰椎穿刺藥池腦脊液置換術,其中有14例患者進行持續引流,4例患者實施腦室外引流術,通常情況下持續引流不可以超過1個星期,同時還需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及引流瓶的高度,從而維持一定的顱內壓并注意及記錄引流的顏色、引流量等[19],若引流的液體較多且為血性則及時報告醫生,通常提示為在此出血。其次還需要注意輸液的速度,若速度較快則可能加重腦水腫的狀況,對于存在肝腎功能異常及心腦血管異常的患者中更加需要格外注意。最后在推注尼莫地平時還需要防止滲漏的發生,從而防止患者發生皮膚組織壞死及靜脈炎等并發癥。
動態觀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特別是瞳孔的變化。通常情況下在術后12~24 h內患者的癥狀可以逐步減輕,神志、精神面貌等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3 d后由于腦水腫癥狀的加重需要臨時采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如呋塞米等,最后還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頭痛時間,合理使用降低顱內壓及止痛的藥物。對于伴有發熱癥狀的患者還需要建議其多飲水與休息,首先對其采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必要時采用吲哚美辛栓治療。
需要對患者進行疾病的宣教,在宣傳時可采用發放小冊子、建議家屬通過互聯網學習等加深對疾病的了解,最終達到讓患者和家屬理解醫院理療行為的目的。經過研究發現,在術后康復的護理中還需要護理人員在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從而讓其了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患者還需要保證規律的作息時間、改掉易怒的缺點、堅持早睡早起并進行力所能及的鍛煉等。若運動引起患者咳嗽則需立即停止,同時患者還需要保持大小便的通暢及定期復查、按時服藥等。醫護人員通過耐心的指導可以使患者緩解緊張的情緒,在本次的研究中沒有發現和護理有關的不良事件。
本次研究中,通過采用科學及規范的護理指導,保障了患者治療與康復的順利進行,進而降低了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治愈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基礎護理完成的基礎上進行,以工作模式的轉變帶動了護理思想的轉變,同時也使得醫院的服務形象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醫療市場的競爭又促使醫院可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使其達到滿意的狀態,從而擴展了醫院的市場份額,有利于護理人員把握護理專業的本質和精髓。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新型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同時也可以規范地提高護理人員的能力,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及治愈率,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瑛,王慶華,許秀芳,等.介入治療急癥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護理體會[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7):602-604.
[2] 賴紅燦.出血性動脈瘤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3):1652-1653.
[3] 徐美娣,賈穎,蔣燕,等.腦動脈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2):163-165.
[4] 韓紅梅,鄧小英,方艷雅.腦動脈瘤破裂患者術前防止再出血的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5):19-21.
[5] 胡偉堅,蔡濤.影響腦動脈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06,5(4):16-17.
[6] 王小霞,曹作為,夏鷹,等.顱內動脈瘤破裂經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的臨床護理[J].海南醫學,2014,25(3):465-466.
[7] 金玉玲,靳玉萍.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6):58-59.
[8] 趙艷麗.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5):229.
[9] 宋蓮淑,時麗莆.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6):537.
[10] 李付芳.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0):4793-4794.
[11] 蘇嵐,冉玲.1例巨大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152-153.
[12] 張嶺嶺.4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介入栓塞術的康復護理[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6):278-279.
[13] 張靈美,張穎,李秀蓉.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9,32(6):700-701.
[14] 楊學會,郭源,潘麗鋒.介入栓塞治療腦動脈瘤35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9):73-74.
[15] 韋秋蓉.腦動脈瘤栓塞術后護理[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21):408-409.
[16] 彭星杰.腦動脈瘤病人介入治療的整體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227-228.
[17] 張紅霞.腦動脈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療及圍術期護理配合[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49-2450.
[18] 劉海燕.出血性顱內動脈介入術的護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