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煤炭產業都是帶動山西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然將占據山西產業發展的主導地位。煤炭的“黃金十年”,山西經濟取得了迅猛發展,但2012年以來,隨著產能過剩、下游行業需求不足、進口加劇競爭等因素,山西煤炭的價格也一路走低。嚴重的產能過剩,已經把鋼鐵、煤炭等行業逼到了全行業虧損的懸崖邊上。在煤炭產業層面,淘汰僵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激發企業活力,也成為山西“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
【關鍵詞】山西;供給側改革;煤炭企業;整合
2016年2月5日,國務院發文《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年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雖然2009年以來,山西省在全國率先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對提升煤炭產業發展水平方面做了多方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全省煤炭工業“多、小、散、低”的粗放發展格局和模式仍未徹底改變,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仍然不強。
在“供給側改革”的新形式下,山西在“十三五”期間,對現有生產煤礦產能核定“只減不增”,嚴格控制新建煤礦新增能力,不再新上新建、擴建煤礦項目,堅決淘汰關閉落后產能,處置僵尸企業。但現實中,隨著整合后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對于降低現有產能,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企業不能停產,一旦大面積減產、停產,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現金流短缺、員工無崗、市場萎縮、社會穩定等問題紛至沓來。因此,現實條件下,需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對山西煤炭資源實行再整合,對上次整合的遺留問題和在整合過程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剖析,避免老問題再次發生,只有進行新一輪的整合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大集團的集約優勢和規模優勢,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大型煤炭集團的企業競爭力。
一、跨區域大集團整合
經過2009年山西煤炭企業的整合,山西已經形成山西焦煤集團和同煤集團兩個年產量過億噸的大型煤炭企業。五大集團中同為沁水煤田的潞安集團、晉煤集團和陽煤集團產量都超過五千萬噸,煤種相似度很大,具有很大的可替代性。潞安、晉煤、陽煤三大集團又同為全國重要的高爐噴吹煤生產基地和化工煤生產基地,根據資源的相似度,三大集團具備合并重組的基礎條件,如果三大集團能夠優勢互補,在某種程度上實現整合,謀求更進一步的合作,對于全國噴吹煤市場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大型煤炭集團的再整合可加強行業自律,以需定產,避免“價格戰”,更不會低價傾銷,對山西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在山西省煤炭廳主導下,同煤、晉能集團已經開始準備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戰略性重組,構建現代化大型煤炭企業。
二、五大集團加強區域內煤炭企業的屬地整合
以潞安為例,在過去整合的過程中,不惜代價在晉中、臨汾、忻州等地整合了103座小礦,最終形成34座有生產能力的礦井。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僅有幾家礦井勉強維持生產,整合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綜合效益并不樂觀。由于地域關系,對整合礦井的安全管理、生產管理、人員管理、銷售管理等環節的管理成本高,管理難度相當大。由于山西煤炭整合過程完成時間短,市場變化快,整合的煤礦存在共性問題,七大主體在整合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也比較多,因此,新一輪整合應在政策的扶持下,理性開展兼并重組。
潞安集團地處長治,長治是全國重要的高爐噴吹煤和貧瘦煤生產基地,煤種稀缺。但除潞安10個主力礦井(產能在5000萬噸)外,還有晉能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和晉煤集團的襄垣煤礦、三元煤礦、小常煤礦、經坊煤礦、華晟榮煤礦、趙莊煤礦、霍爾辛赫煤礦等總產能達2000多萬噸的各大集團所屬礦井。因此,區域內煤炭競爭十分激烈,在有限的需求下,價格戰導致煤炭全行業虧損,對長治地域經濟影響也相當大,有些以煤炭為主的縣財政收入急劇下滑,發工資都成為問題。因此,根據各大集團的實際情況,為進一步降本增效,應該進行新一輪的置換整合,即通過五大集團對在非集團所屬地的整合礦井進行礦井置換,股權置換等形式開展有利于大集團集約高效發展的煤礦再整合。
三、煤焦化、煤電化產業鏈環節專業化整合
過去各大集團發展紛紛發展循環產業鏈,在取得一定發展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產業擴張快,技術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多元化發展帶來非專業化發展問題。因此根據各集團的優勢,應鼓勵煤基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專業化合作,對電力、化產等非煤產業進行再剝離,再整合,實現集聚化、園區化、鏈條化發展,協作構建以煤炭及其伴生資源為基礎的循環經濟鏈條,最大限度地提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企業、社會、環境和諧發展。
山西五大煤炭集團可以對其非煤產業互相參股,重點推進同五大電力集團、重點鋼企和焦化廠戰略層面的相互參股合作,著力構建煤電、煤鋼、煤焦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實現由重規模向重效率、重總量向重均量、重產出向重效益的轉變。
山西的優勢在煤,山西的潛力和希望也在煤,然而如今的山西經濟發展確實非常困難,隨著近年來產能的嚴重過剩,煤炭的價格的不斷下行,煤炭行業陷入全面虧損。在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出臺后,山西應采取更嚴格的措施控制煤炭總產能,從山西省煤炭廳出臺的相關政策可以看出,山西已經在采取措施促進各地區煤炭企業的兼并重組,新一輪的煤炭資源整合大幕正緩緩拉開,希望通過煤炭企業再整合可以使山西煤炭企業走出困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梁維維.重慶、山西:供給側改革的兩個突破口[N].時代周報,2016-01-12.
[2]卜昌森.對山西煤炭產業絕地突圍的思考.人民網,2016-02-29.
作者簡介:梁鋒(1976-),男,山西長子人,山西潞安煤炭經銷有限責任公司計采部煤炭銷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