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即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這也是企業財務問題的核心之一。股利政策的制定和股利的發放對上市公司來說意義深遠,既關系到股東和債權人,也關系到公司未來的走向。因此,找出我國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時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并且找到解決對策可以幫助我國上市公司更好更快地發展,繁榮我國資本場。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股利政策;金融市場
一、股利政策理論簡述
(一)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下的股利政策
資本結構政策、股利分配政策、營運資本政策以及投資政策是上市公司的四大財務政策,其中股利分配政策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國外學者對于股利政策的態度是,認為其是一種信號,上市公司管理層通過這一信號將公司未來發展信息以及公司盈利狀況傳遞給投資者。這種信號理論主要認為,上市公司管理層在將其的股利政策公布的同時,將公司的發展前景以及盈利水平等相關信息向外界傳達。由于公司管理層在信息掌握中處于優勢,而外部投資者處于劣勢,就使得二者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公司管理層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增長能力、投資機會以及當前的現金流量狀況等相關內部信息有著更為詳盡的了解,他們利用鼓勵政策這一信號,將有效信息傳達給外界股東以及潛在投資者。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調整進行觀察,進而分析未來發展與投資的趨勢,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推斷。
(二)投資者偏好下的股利政策
我國的證券市場近年來得到了較為完善的提升,機構投資者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有著迅猛的發展,進而積極地促進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公司治理以及股利政策等方面的完善。一些學者認為,投資者對于那些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有著更明顯的投資偏好,致使在發放與不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間有著一定的差異,這一差異就是股利溢價。因而管理者為了迎合這種投資偏好,最大化公司價值,就會發放現金股利。
(三)影響股利政策的因素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股利政策無疑是特別重要的。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許多理論和因素影響著上市公司對于其股利政策的選擇。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公司所處行業和該行業的生命周期就是其中之一,對于已經處在成熟期或是上升行業的公司而言,他們更樂于進行股利分配,然而對于那些處在起步期或是高速成長期的公司而言,由于面臨著很多盈利性很好的投資機會,因而他們一般不會選擇進行股利分配,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把握投資機會,基本不會進行股利分配,比如伯克希爾公司,在股神巴菲特的帶領下,幾乎并不進行股利分配,即使是這樣,投資者仍然毫無怨言,這是由于投資者對于巴菲特有極高的信任,認為他可以找到很多讓自己的錢增值的投資機會。除了這一因素以外,還有公司的償債能力,在短期內是否存在變現需求、公司控股股東的意愿、公司股東進行投資的目的等諸多因素都將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二、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股利政策缺乏長遠規劃、穩定性較差
上市公司為了能給外界傳遞出積極的信號,給投資者以信心,一般都會選擇發放股利,這也是上市公司所承擔的責任之一。但是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發放股利的時候并沒有一個長期的規劃,股利政策一般都是臨時決定,沒有充分考慮公司發展情況、所處的階段、市場的變化等眾多因素。可以想象,由此發放的股利缺乏長遠的戰略性指導,必然波動大,穩定性差。與之比較下的國外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先制定一個合理可實施的股利政策,再按階段發放,隨著公司處于不同的階段做細微的調整,這樣的股利政策更加穩定,持續性也更強。
我國上市公司隨意發放股利的情況多處可見,有的企業無規律、無緣由更改股利政策,有的企業直接根據再籌資行為來決定當年是否執行股利政策,再加上我國資本市場競爭激烈,有的上市公司為了盲目討好投資者,迎合市場風氣,更是大手筆發放股利,嚴重打亂秩序,給投資者帶來誤區,盲目進行投資。
一旦上市公司這種隨意發放股利的行為高頻繁出現,將大大降低金融市場向投資者傳遞信號的有效性,嚴重的可能引起二級市場出現大范圍波動和股價異常。對上市公司來講,這種缺乏長遠規劃、穩定性差的股利政策時間長遠也會對公司帶來負面影響,致使公司財務管理上的混亂,導致財務危機。
(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選擇過分依賴股權結構
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也會對其制定的股利政策帶來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為上市公司在考慮股利如何分配的時候,必然會考慮公司的股本規模,并且股本越大,支付的股利則越多。對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如大盤股的股本擴張空間較小,這時候上市公司傾向于選擇發放現金股利作為其可實施的股利政策;小盤股的股本擴張能力強,這時上市公司更喜歡發放股票股利作為其股利政策。也有個別企業會選擇與之相反的股利政策,但畢竟是少數。
(三)股利支付率較低
投資機構或投資者不僅關注上市公司是否發放股利,還會關注股利發放的多少。據調查,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平均低于稅后利潤的60%,反觀證券市場起步早、更發達的西方國家,股利支付率遠超國內企業,如美國上市公司會把稅后80%的利潤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低支付率的股利政策同樣給上市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如果企業本年利潤上升,但仍按較低的股利支付率執行股利政策,在不拿出合理的理由解釋其留存收益的去向,不可避免地會大大打擊投資者積極性。
(四)濫用股利信號傳遞作用
我國一些學者在研究股利信號傳遞時,采用了相關系數法以及累計超常收益法,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在我國,股利信號傳遞效應確實存在。同時發現,送股的效應更為明顯,而現金股利并不明顯。我國上市公司傾向于濫用股利信號。相比而言,國外上市公司更為慎重地利用股利信號,對大多數會采用較為穩定的股利政策。公司變動股利政策一般只會由于公司受到非暫時性沖擊,影響公司持續盈利時才會變動,以此將這種持久性的變化向公眾展現。如果變動僅僅是暫時性的,這種短期變化一般來講會通過價值信號較小的方式來反映,比如額外股利等。我國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多是不穩定的,即使公司僅僅受到暫時性沖擊或是持續盈利能力變化不大,也會將股利發放數量和形式進行頻繁變動,以此向市場傳遞信息。目前,存在著很多上市公司,在分配方案中選擇送股的方式,而送股在我國的信號傳遞作用更為明顯,因為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就表示上市公司企圖通過送股的股利分配方式來進行信號傳遞,進而達到促進股價上漲的目的。但是,即使公司的股價有所上漲,卻并不是真正地提升了公司的價值,上市公司的這種手段致使投資者對投資判斷出現錯覺,對其決策合理性產生不利影響,導致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降低。
三、股利政策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盈利能力并多方面融資
有一點國內外達到共識,既是企業想有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大前提是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在高盈利下才能發放更高的股利。而上市公司盈利的先決條件是有合理規范的公司理財并制定有效的財務管理目標。因此,在上市公司日常的經營生產中,產生了利潤并且是否有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開展良好股利分配最重要的條件,資本市場投資者也異常關注上市公司其股利分配的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在關注如何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時,還需保證自身的盈利質量,強化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與此同時,仍需不斷進步、發展、創新,努力加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做到這些會吸引更多投資者投資,也是投資者有意愿投資的對象,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企業會逐漸壯大,持續健康地發展。
拓寬融資渠道也是上市公司需要關注的另外一個問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提供的融資渠道多種多樣,上市公司不應拘泥于單一的一種融資方式,應該打開視野,多方面尋求更好更穩定的融資方式,為公司日后持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也為公司股利政策的實施做好鋪墊。
(二)強化對股利政策的監督管理力度并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評判上市公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看上市公司是否有一個理性化的股利政策,在這之上則需要政府提供一個對上市公司合理的監管制度,這相當于對資本市場穩定、連續、健康發展的運行提供一個優質的基石。在這種強有力的監管制度下,上市公司會從根源防范并降低市場風險,充分了解良好的股利政策對公司和投資者的重要性。由此,管理當局應當把上市公司對股利分配政策的監管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切實保障投資者利益,達到穩定資本市場的目標。
(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同時改革股權結構
上市公司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既是代理問題,上市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往往不統一,這就導致公司所有者往往不能和經營者做到信息統一。代理問題的本質原因是因為公司管理者和所有者對公司的期望不同,所有者更希望公司利潤最大化以獲取更高的收入,但管理者則期望自身利益最大化,這種分歧導致了上市公司在決策方面或許不會向對公司最有利的方向發展。基于以上原因,為了使公司管理層的收益增加且平衡公司整體利潤的上升,就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股權激勵機制,保證管理者和股東利益一致,這樣公司經營者會更努力地增加公司整體收入,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
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同樣是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我國現有狀況,資本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只占據上市公司股本很小的一部分,占更主要部分的非流通股則是由國家掌控,并未流向市場。上市公司進行股利分配時參考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產權的分配,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目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所以國有股比例較大,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參與者,這樣在對監管的時候肯定會對股東的利益進行維護,相對的,中小股東的利益則會受到侵害。所以股權結構的改革也是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增加流通股,設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切實實行公司決策投票制,把大股東獨攬公司決策權的發生幾率降低,這樣可有效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四)完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并規范資本市場競爭
要規范資本市場的競爭,要有完善的資本市場的法律體系對其行為進行約束,要求上市公司真實披露其年會計報表,報表中詳細披露其選擇股利分配的理由,并且說明除去股利分配外的收益的實際去向,方便投資者對其監督。上市公司對未發放的收益設置上限,把多余的資金實行超額累進稅率,提高資本利得稅率,降低股利稅率。與此同時,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四、總結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上市公司要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問題,使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利益方向統一,把上市公司遇到的信息不對稱情況降到最低。同時如何提高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和融資能力也是上市公司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在充分盈利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指定股利政策。
對于管理當局來說,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管,減少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股利發放程度低、股利發放不穩定不連續的情況出現。嚴格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自身財務狀況,使資本市場透明化,方便投資者或投資機構進行投資,這樣也保護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綜合以上,我們必須指出,沒有一種股利政策能覆蓋所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的時候都需要考慮自身企業所處的環境,結合自身特點,找出最適合本企業的一種股利分配模式,不斷發展、不斷進步,股利政策也逐步完善,緊隨市場潮流,平衡各方面利益,使投資者看到本企業的潛力,在資本市場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李春玲,褚曉瑛,李玉蘭,任莉莉.機構投資者偏好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5,(3).
[2]李元麗.股利政策傳遞了上市公司盈利的信號——關于股利政策的文獻綜述[J].財政金融市場,2014,(11).
[3]于冬梅.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選擇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2).
[4]楊宇.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J].科技世界,2014,(32).
[5]陳利敏.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35).
作者簡介:石小龍(198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