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武 張 弛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312000)
?
淺談“生態設計”
田志武張弛(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312000)
摘要:社會的工業化的進程,促進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伴隨著對環境問題的憂慮,“生態設計”理念隨之產生。本文從設計與人、設計與環境的關系角度探討了生態設計這一主題,同時列舉生態設計的幾個典型案例用以說明生態設計的特征,強調設計不僅要以人為本,還要以自然為本,兩者兼顧才能促進人與社會、自然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生態設計;設計;原生態;可持續發展
“設計”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項活動,一直以來它推動著社會快速進步,同時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但伴隨著工業化時代技術快速發展、物質的豐富,人們的創造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也逐漸顯現。特別是工業化大發展時代,自然環境惡化,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被迫重新審視設計活動對我們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各地逐漸興起了“綠色運動”,到了60年代,西方設計界最先提出了“生態設計”這一概念,隨后更多的人開始了對生態設計理念的研究。
生態設計(Ecological Design),也稱之為“綠色設計”“生命周期設計”“環境保護意識設計”等。是伴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生活環境的惡化,人們提出的一種如何合理、可循環的對自然物質進行設計利用的理念。
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圖亞特·考恩(Stuart Cown)對生態設計的定義是: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強調人與自然過程的共生與合作關系;在設計方法上盡可能少地干擾和破壞自然環境、盡可能多地借助于自然自身能力,將設計融入自然過程中去,從而顯著減少設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保持自然平衡1。簡單地說,生態設計理念是對自然的尊重,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主張在設計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影響。
設計發展到現在,其內涵早已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或形式等簡單的問題,它還包含著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的均衡關系。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論認為,人的需求不是單方面的,在除了物質和精神需求之外,還有促進自身發展的健康、安全、舒適、愉悅以及休養等對生態環境方面的需求。而當今我們對什么是“好”的設計也要進行重新思考,每個時代對什么是好的設計或許有著不同的定義,但真正好的設計從長遠來看對人們的生活一定是有益的。它能是用獨特的視角和智慧不斷修正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漏洞,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它還影響著人們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念。這種生態的設計價值觀認為好的設計除了美麗的外觀,還需更多的考慮到它的安全性,這里也已經注入了健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因素。所以“生態設計”,就其“生態”概念而言其實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一種充滿創意和智慧的設計價值觀。
生態設計是一種理念。它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可以說當前我們所有需要設計的對象都可以納入生態設計的范疇。設計師在30多年的生態設計探索中,衍生出了多元化的生態設計方法及理念,這些方法和理念已經被應用到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等眾多領域。
西方——有機建筑:西方對生態設計的探索起步較早。美國建筑大師賴特早在上世紀初就提出建筑設計需要考慮到與其周圍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他提出“好的建筑不只是表現在各部分的精確性上,它們還是一個有機體,是源自內心的產物,是用最好的技術所創作的藝術品。”他在說明有機建筑理論時講到,建筑是周圍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應該給周圍美好的環境增添光彩,而不是影響和破壞它。位于加利福尼亞的春湖園展示中心,便采用斜面的玻璃墻使景物看起來更加清晰,同時也可獲得通透的自然采光。其外部遮陽架的木格下寬上窄,用以模擬自然環境中樹木的比例變化。朝向西南的太陽能裝置可將室內空氣加熱,地下的冷卻管道和制冷系統可以通風及降溫。在歐洲, FORON公司采用新型化學材料制作的無氟冰箱,英國格林威治半島千禧年村可增加太陽能利用的建筑外立面設計等,無一不體現著生態設計的理念。
日本——少即是多:在日本,生態設計理念也已成為共識。“無印良品”品牌便是生態設計理念在日本的一個典型代表。無印良品誕生之初就秉持著生態設計理念,直到今天,始終堅持著簡約、自然、純粹的設計風格,在設計的呈現上遵循著“這樣就好”的原則,在制作材料上盡可能選用能呈現產品本質的自然素材,在生產和銷售環節都考慮到對消費者和環境的尊重,將生態設計理念貫穿其中,并最終帶給消費者樸素、純粹、自然的產品感受。
2002年,新任的“無印良品”設計委員——原研哉以“無中生有”的理念凸顯了“無”的力量。他對設計的思考遠遠超越了技術層面,而是對設計進行了更加本質性的思考。他的設計概念是將多余的部分全部刪除,著眼于將產品最自然、最純粹、最本質的感受傳達給使用者。原研哉的加入深化了無印良品“空”的理念,典型作品是2003年一組主題為“地平線”的無印良品形象海報。地平線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藤井保提出,他希望在一個極簡的畫面中呈現出客體的本質,海報最終所呈現的感覺正契合了無印良品所秉承的簡單、純粹、自然的理念。無印良品展現的這種適度設計的原則,不僅從視覺上讓其呈現出獨特的一面,從觀念上也為當前注重形式化的設計潮流指引了方向。 這種“無”的設計理念與生態設計所倡導的遵循自然、適度利用的原則不謀而合。另外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反復提到“日常”這個詞,其中也有“遵循自然”之意。在他看來,這是設計的源泉,也是設計的意義。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生態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久以來,人們在造物活動中一直提倡所謂的“以人為本”的觀念,且這種觀念在消費時代更是被體現的淋漓盡致。然而產品在上市之前,卻已是策劃陰謀的開始,一切設計都變成了順應經濟發展所需要,恰恰丟失了造物的“本性”。這里所講的本性即是造物的“原生態”之說,原生態是設計師保養面子的最好方法,這是真正的“以人為本”,而不單純是從別人口袋里淘銀子,即便消費者心甘情愿。不可否認技術進步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不過回歸本質的原生態設計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感知生活,良好的生態設計更是生活的長久之計。人與環境之間“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方可有良。《考工記》中有“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之說正是如此。
注釋:
1.翟俊.走向人工自然的新范式——從生態設計到設計生態[J]. 新建筑,2013(4):16-19.
參考文獻:
[日]原研哉,朱鍔譯.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田志武,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設計、展示設計。
張弛,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廣告學、多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