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山 (安溪縣福田鄉文體服務中心 362416)
淺析鄉鎮文化站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
陳明山(安溪縣福田鄉文體服務中心362416)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層農村文化也與以前大不相同。廣大鄉村群眾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追求,對精神生活的訴求也越來越高。而鄉鎮文化站是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弘揚精神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引導鄉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本文通過了解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闡述了農村文化的必要性,從而分析出鄉鎮文化站在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通過鄉鎮文化站重要性的論述,對群眾文化的組織和開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鄉村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生活水平的定義不僅僅局限于物質生活,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訴求。雖然各鄉鎮政府著手加強群眾的文化生活,建設了一系列的配套設施,用于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但仍與滿足鄉村群眾的精神需求有較大差距。目前,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城鄉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鄉村群眾文化亟待提高。
鄉鎮文化站是基層群眾組織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引導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媒介,是實現鄉村文明、和諧的重要途徑,其目的便是提升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因此,鄉鎮文化站的建設與發展在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及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訴求。目前電視及網絡的普及,群眾更喜歡觀看文藝節目、參加文藝活動。例如,廣場舞現在就深得鄉村群眾的喜愛。而且這些文化活動的滲入,改變了群眾單一、枯燥的農村生活方式。而此時,鄉鎮團體或組織若能通過組織文化活動正確引導鄉村群眾的生活方式,將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部分經濟落后地區文化建設投入不足,鄉村風氣敗壞。我國地大人多,民族文化、貧富及信仰差異較大,使得鄉鎮文化站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偏遠地區,文化建設相當落后,基礎設施配套不足,沒有充足的文化資源,是制約鄉鎮文化建設的主要障礙,從而導致文體活動較為匱乏,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下棋、打麻將等。不難看出,當前很多鄉鎮并沒有重視文化建設,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遠遠不足。由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且沒有其它健康的娛樂活動可以進行,這使部分村民不得以選擇打牌等方式度過業余時間,致使賭博成風,風氣敗壞。
部分鄉鎮領導重視文化建設,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提升了鄉村的文化素養,帶動了鄉鎮的經濟發展。他們以文化建設為工作重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鄉鎮的文化建設卓有成效,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更重要的是整頓了社會風氣,使村民們在經濟建設中更有動力。此外,鄉鎮文化站成了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突破口,一方面可以通過鄉鎮文化站組織社會活動,引導文化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鄉鎮文化站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可以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提高其文化建設的熱情,讓每一個村民可以參與到鄉鎮的精神文明建設中來1。
鄉鎮文化站的建設使社會發展有了智力的保障。在我國城鄉文化差距較大,鄉鎮文化設施落后,文化資源不足,鄉鎮文化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短板。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可以引導和促使鄉村群眾致力于文化建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此外,我國的傳統文化大多源于鄉村,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文化逐漸退化。為了保證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和諧社會的實現,鄉鎮文化站引導鄉村群眾學習傳統文化及先進科學知識,縮小城鄉間的文化差距,為中國實現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2。
鄉鎮文化站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理論思想提供傳播媒介。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目標要順應整個社會的發展潮流,需要滿足和諧社會的要求,而通過鄉鎮文化站是向鄉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的重要媒介。通過鄉鎮文化站的宣傳,讓群眾了解中國發展的目標和動向,對農村文化建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可以提升整個鄉村群體的文化素養,讓鄉村群眾在從事經濟生產或文化活動時有正確理論思想的指引。
鄉鎮文化站為群眾開展活動提供服務平臺。鄉鎮文化站所提供的服務平臺,一方面可以組織文體活動,引導文化建設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讓鄉村民眾參與到文化活動的組織及開展的過程中,既能達到提升群眾文化素養的目的,又能調動其積極性,參與到鄉村文化的建設中來。
切實滿足鄉鎮群眾的文化需求。社會經濟持續增長,鄉村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持續提升,對文化的需求也隨之提高,鄉鎮文化站源于基層,反饋于基層,能切實滿足基層群眾的的文化需求。鄉鎮文化站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能根據當地的文化特征,地域位置和經濟現狀組織文化活動,切實滿足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3。
為建設特色的鄉村文化奠定基礎。中國文化多種多樣,表現形式及文化特征各具特色,而鄉鎮文化站則是依托于當地群眾文化建立的,其負責人除了擁有管理才能和威望之外,對當地的特色文化應有一定的了解。鄉鎮文化站即可以宣傳主流文化,又可以傳承地方特色文化,還可以將兩者結合,創造出新的文化,豐富了文化內容,為建設特色的鄉村文化奠定基礎。
豐富了公共文化的內涵。鄉鎮文化站的工作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是針對于知識講座、休閑娛樂活動等陣地文化,另一方面是針對于風俗文化、節日娛樂等文化活動的社會活動。鄉鎮文化站將地方的特色文化和主流文化相結合,改善了農村的面貌,豐富了公共文化的內涵。
凈化了鄉村群眾的精神文明。鄉鎮文化站根據鄉鎮的文化現狀舉辦不同類別的文體活動,既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素養、不同職業的文化需求,也能將鄉村群眾從不良的文化習慣中解放出來,還能提高其文化素養和思想覺悟。將鄉鎮文化站作為群眾學習和活動的中心,對鄉鎮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使鄉村群眾的精神文明得到凈化4。
鄉鎮文化站作為開展鄉鎮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對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宣傳了中國的主流文化,提升了群眾的文化素養;又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豐富了公共文化的內涵;并且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習慣,調動了其參與鄉村文化及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因此,鄉鎮政府及相關人員應加大對鄉鎮文化站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鄉鎮文化站的特點,引導廣大鄉村民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努力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注釋:
1.洪明升.淺談鄉鎮文化站如何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小康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理論),2009(10):14-15.
2.汪夕祿.新時期鄉鎮文化站的作用淺探[J].才智,2009(16):15-16.
3.李春杰.村落文化活動與村民價值觀念研究——以谷大村為例[J].法制與社會,2008(12):16-17.
4.王曉艷.鄉鎮文化站在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劇影月報,2010(16):67-68.
陳明山,福建教育學院教育教學專業,專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