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云 (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404100)
淺析素描繪畫中線與面的形式語言
黃燕云(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404100)
素描是用單一顏色來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它是繪畫的一種造型手段和形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繪畫造型的基本功。素描的概念有著廣泛的含義,包涵了點、線、面、形、體量、結構、節奏、空間、明暗、透視、運動等諸多因素。繪畫中的點、線、面、體是畫面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沒有點、線、面、體的構成關系,也就沒有了繪畫造型藝術的形式語言。線與面,即線條組織與明暗關系,構成了素描的基本語匯。
素描造型;中西素描表達的共性;現當代藝術的線面交融
線是素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無數的線組合而成的,而畫家在畫素描時所采用的第一種和次數最多的都是線。線是素描造型中的關鍵要素,又是造型的內在因素。線被用來表現物體的輪廓或組成明暗色調。“線”構成“面”,成為形體結構的基礎,構成了素描的基本語匯。一幅素描作品,可以單獨由線條來表達,也可以通過明暗色調的變化來表現或者用線組成體面來完成。對處理形體的空間距離,加強空間感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所以,畫線就等于畫面,畫面就等于表現形體。線與面的交融,在素描形式語言中起著主導作用。
通過歷代中外藝術家的探索和發展,對于素描形式語言出現了各種表現方法和流派。其中用“線”刻畫物體的結構和特征,突出“線”的表現力,用“線”表示物體的立體和空間。它的藝術表現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它既能側重線,又能側重面;既能快速畫出特征,又能對細部進行精雕細琢;既能描寫物體的“真實”,又能表現個人的感受;既能整體作畫,也可局部完成。
2.具有很強的表現性。以線為主的表現方法,能很快地抓住對象的形體特征,使它善于表現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線”的豐富變化,具有很強的綜合和概括能力,使畫家探索傳達主觀的情感因素成為可能。
這種線條和調子相結合的表現形式,給素描藝術家帶來極大的便利。既可以收集素材又可以用于創作,既可以迅速而準確地捕捉整體,又可以深入細致地表現某個局部。在線的主體確定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去使用調子、設計調子,使素描的表現更臻完美,可以反映出藝術家的藝術功底和創作境界。
在傳統繪畫上,對點、線、面的研究自古以來就有。這三種基本造型因素在中國畫中有其各自的藝術特點,并通過傳統的技法、技巧將其綜合運用在中國畫中。從古到今許多中國畫家共同努力,使之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
中國畫中的白描,以“骨法用筆”為原則,利用線條的長短、曲直、粗細、濃淡、干濕、疏密等變化來表現物體的形、神、質和空間感。好的國畫就是點、線、面的極佳組合。中國畫表現對象以線為主,最明確暢快,謂之線為骨,面為肉,點為裝飾。
宋朝時期的李公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我國古代寫實技巧最高的畫家,《維摩詰圖卷》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就憑著線描曲直、輕重、粗細、剛柔等韻律變化來達到對客觀對象的表象與性格的刻畫,加之線條細致的描寫,諸如墨跡之線的大小、形態等,展示了線面的極佳組合。
近現代畫家吳冠中特別重視點、線、面視覺元素的運用。正如吳老自己說:“我的畫是將西畫的優點表現在中國畫之中。我畫的點和線,每一筆都包括了體面的結構關系。畫中的點和線,不管是大點小點、長線短線,在運用上是嚴格的,有時一點不能多也不能少。對線的長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隨便畫上去的,要恰到好處。”線的處理處處都凝聚著畫家的心血和構思。
當代中國素描作品中最有名的是王式廓的素描《血衣》。它曾被稱作是當代中國美術史上最杰出的素描作品。畫家從現實主義出發,用黑白對比的手法,奔放粗獷的線條,對人物細節的虛實處理達到了畫面真實與現實真實的統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與內心世界渾然一體。
在中國繪畫里主要是用線多,用點面少;西方繪畫則主要是用面多,用點線少。文藝復興以前,素描的畫法主要是以線條為主的。魯本斯的畫作《女子肖像》,作品表現的是一個女子低頭沉思的動態。對頭發的表現讓人拍案叫絕,看似輕描淡寫的些許線條,既表達了頭部渾圓的球體感覺,又表達了頭發蓬松的質感。而對衣服部分只取了外輪廓線和一些重要地方的結構線,略施些許明暗。畫面有實有虛,有詳有略,線面結合的表現十分突出。
安格爾的線與面的表現力就達到了一個高峰。他的素描總是帶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這主要在于他用線的高度技巧。他擅長用書法式的細線條和精細的形狀,表現出一種優雅的美感。通過線的輕、重、粗、細,既表達了形的體積感,又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面的明暗關系。
20世紀初德國寫實主義畫家康勃夫的作品《握棍子的男子》,能體會到他對線面交融的感受與表現。作品反映的是一位握棍子男子的瞬間動作。畫家強調線面結合,以線造型為主,明暗輔之,以面補充的畫法,具有空間感強、層次豐富、形體表現更為充分的特點。以這種手法表現的人物速寫,更為結實,使作品更富有力度。
客觀物體中本來不存在“線”,但“線”在世界各國繪畫藝術中被普遍運用,尤其在中國,“線”通過“筆、墨”發展為具有獨立審美作用的基本繪畫語言,正因為“線”具有抽象性,才使它本身具備了多樣的表現可能性。到近現代,線與面的交融在中西方繪畫中的運用更為自由。不管是寫實素描、表現素描、抽象素描,還是意象素描,其表現形式都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著。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維模式也在變化著。今天,線與面的交融,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線面結合,如今賦予了它更深層次的形式與意義。當代素描的本質不變,改變的是人的思維、觀念及不同材料的轉換與運用等,由此素描藝術的表現與運用更加多元化。而今,素描已經走出了以往狹義的概念,不再是純粹為藝術創作服務的角色,素描已經成為許多創造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服裝素描繪畫中,運用線與面的變化來分割空間。線與面是服裝結構設計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服裝設計的關鍵所在,更是服裝設計的重要表現形式。服裝設計的發展需要設計師們不斷更新自己的設計方法,讓點、線、面有機結合,以最大彰顯美的功效。
素描在當代藝術中的表達還體現在設計標志中,如北京2008年奧運會標志。印章在標志中是一個整體,既是標志中的點,也是標志中的面。用點線面的關系對比建立良好的主次、強弱的空間關系,增強標志的節奏感和明快感,明確標志設計中的黑白灰關系,使標志更加精彩動人,這正是標志設計追求的更高境界。
所以說,在眾多藝術門類中,皆是以點、線、面作為造型手段來達到藝術效果,由此可見線面交融的重要性。隨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代素描藝術的表現與運用更加多元化,素描的形式語言得到了更自由更廣泛的發展空間。素描形式語言中,線面的交融體現得更自由、個性,時代氣息更濃厚。我們從傳統認識到現代認識的過程中,賦予了素描形式語言中線面交融的新意義,使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運用及發展。
[1]金晶石.素描中線的藝術[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
[2]張麗輝.素描課程教學探討[D].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02).
[3]何瑋.淺談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的素描教學[J].文學界(理論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