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珺珺 (廣州美術學院 510000)
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設計中感知設計的應用
席珺珺(廣州美術學院510000)
2016年廣州美術學院科研項目研究成果。
對于“城市形象(City Identity)”的內涵的最早書面概述來自于《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作者是凱文?林奇(Kevin Lynch,1960),他提出城市形象是公眾對城市的綜合印象和感知,后美國城市學者吉伯德基于凱文?林奇的理論提出:“城市中所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要素。”1城市形象就是是城市給人的一個整體的印象,影響這一印象的產生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城市的形象通過對于文化的沉淀的提煉來展現,而城市文化形象包涵的內容廣泛而又豐富,它是人們對一個城市的總體印象和評價。
從傳統的視覺識別系統上來說,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的信息傳遞系統,是建立在企業形象CI識別系統(Corporation Identity)之上的,但不足之處在于,這個概念的提出是遵循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的,針對城市這樣的空間概念的識別有所欠缺,而且以往的城市文化形象識別系統的三大系統已無法支撐“城市”的大概念。
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從城市文化形象識別系統和城市整體看待城市的功能和發展而言,對于城市的主體“人”,以及“人的感受”“人的需求”則顯得不夠重視,“情感”在城市的大概念中沒有體現,陳建新、姜海認為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來源于城市本身,它是基于公眾的心理需要。結構本身不嚴謹,對視覺識別系統有影響的并不只有視覺感官,還包含了體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官。
感知源自感覺和知覺,從心理學講感覺是某種感受系統受到刺激時所產生的初級覺知,是感受系統對事物個別屬相的反應。2如圖形的形態、色彩、大小都是可以直接感覺的,這些事物的個別屬性孤立的在大腦中的反映,就是所說的感覺。知覺是個體對感覺信息進行選擇、組織并加以解釋的過程,是對事物整體特性的反映。3如對于圖形的外形、顏色等,經過大腦對這些表現的感覺、以及過往的記憶和知識結構等綜合分析,感受圖形的外形是圓滑還是鋒利、顏色的溫暖還是寒冷。
在科學研究領域已經證明五官感受的生理機理是緊密相連的,生理學家們實驗發現,味覺與嗅覺是密切相關的。成語“聞香識味”,實際上嗅覺比味覺要靈敏l萬倍左右,一旦嗅覺失靈,比如人們感冒時,舌頭品味的能力會大大降低,這就是所謂的“食不知味”。反之只靠味覺,吃美味的梨就如同吃土豆,即使吃甜美的巧克力也嘗不出味道。從理論與生理角度而言感官是無法獨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在當今的信息化大時代背景下,圖像強烈地沖擊著人的視覺感官,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視覺感官的影響不斷擴大,電視、電影、手機、使圖像崇拜和狂歡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城市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披上各種視覺華衣,視覺感官不只是停留在城市建筑、空間和城市生活,因此一個城市文化形象就不止停留在表面視覺。對于生活的城市,人們每日感受息息相關的城市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味覺的感知的綜合體驗。經科學實踐證明:人類接受外界信息,視覺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感官是人類借以感知、認識環境的有效工具,它包括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味覺等感官評價。因此,人們對城市的觀察和認知,絕不僅是單一的知覺感受,而是來自所有知覺的綜合共鳴,同時是集合多重體驗為一體的綜合視覺印象。
而生理視覺中的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感知設計在城市視覺設計的應用于發展前景無限,它們對視覺呈現的體驗的引導和增強,都為我們展現了感知設計在城市視覺設計的應用的獨樹一幟。不僅如此,我們提到的每個感知設計對于視覺體驗的影響都不是獨立作用的,我們在前文提到的感官不能孤立此在,是應用中從一種感官出發或者以一種感官為主的設計思路,其作用和效果是各個感官的綜合回響起到的,因此感知之間存在多米諾骨牌效應。
感知在城市文化形象設計中的應用是各感官的綜合引用,不只是簡單的聽覺、觸覺、嗅覺或味覺感知,他們共同作用形成了心理視覺感知,各感知通過相互移覺,結合心理美學的應用,對視覺感知起到引導與增強的影響。而我們在探討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時也從感知設計的綜合應用出發,是通過聽覺感知設計、觸覺感知設計、嗅覺與味覺感知設計來影響視覺感知,從而使得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的設計從以理性為基礎,重視情感生態出發,探求一條別開生面的視覺形象設計之路。
當科技的大量運用帶來的跨界合作,是不是也為以后的全息投影帶來了無限可能,或者運用其他方式得到感官的相互轉化。科技可以概念我們傳統的認知方式,為將來的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設計帶來更多元化綜合感知體驗。我們有想過現在顏色已經可以聽到了,一位西班牙藝術家因是全色盲而無法辨識任何色彩,他在頭蓋骨植入芯片,它通過電子眼將眼前的色彩頻率轉譯成聲波,他便“聽到了”顏色。此時的感知設計在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設計中的應用因為科技的跨界介入,已經完全改變了轉化的方式,是否在將來的城市文化形象設計中大家可以在圖形的色彩中聽到屬于“城市文化形象”的“聲音”?所以我們期待富有睿智的和想象力的感知設計在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中的創作,這種創作會吸引所有人去感知,去理解,牽動受眾的情感與記憶,并因受眾富有創意的想象而豐富完整,給受眾帶來獨特的城市文化形象視覺系統設計的新體驗。
注釋:
1.轉引自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67.
2.黃希庭.《簡明心理學辭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09.
3.同上.
席珺珺,女,漢,助教,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專業方向為信息傳播設計。現工作于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曾作為主創人員參與順德城市形象設計等城市文化相關視覺設計和策劃,致力于城市文化視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