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聰敏?。▋让晒艓煼洞髮W 010022)
論現代雕塑與景觀設計的交融
包聰敏(內蒙古師范大學010022)
雕塑作為景觀設計中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景觀中具有著獨特的價值與意義。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材料的運用上也展現著與這個時代相統一的多樣化。但不論是起到哪種作用或運用哪種材料,雕塑都在景觀設計中實現著其豐富的內含價值,在設計中雕塑與景觀也是對立與統一的關系。
雕塑;材料;景觀設計;對立與統一
不同的藝術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意義,雕塑,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以不同的展示方式在空間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景觀空間中,更是以其多樣的材質風格表現方式體現了其獨特的存在價值。景觀設計中雕塑起到多種的作用,大致可分為寄托性、紀念性、主題性、裝飾性、功能性及陳列性六大類雕塑。
寄托性雕塑。在古代,我國就借以雕塑來展示人們不同的精神訴求。眾所周知,頤和園內的樂壽堂是慈禧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因此在樂壽堂庭院內最為顯眼的當屬擺放在門前的銅鶴、銅鹿及銅花瓶,借此寓意“六合太平”。這幾種銅雕塑不僅放在一起寄托著對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各自獨立開來也各具意義,其中的“銅鶴”代表著長壽,體現了慈禧太后希望長生不老的精神意愿,也在整個空間中對“樂壽堂”起到了點題的作用;“銅鹿”嘴里叼著一根繩子,代表著軒轅黃帝的坐騎,而其最終叼著的繩子則指的是軒轅黃帝的武器。
紀念性雕塑。此類雕塑是以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件為主題,也有的是以某種共同觀念為題材的永久紀念,并且紀念的主要對象為重要的人物或者重大的歷史事件。位于成吉思汗大街的成吉思汗公園中,最亮眼的要屬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塑,雕塑高度達36米,銅像成吉思汗威武雄壯,昂首策馬,手持著馬鞭指向遠方,這座雕像再現了這位享譽世界的蒙古族思想家、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戎馬一生,大治天下的風采。南京大屠殺是中華人民永遠的痛,為了銘記歷史,祈愿和平,在南京市江東門的遇難同胞叢葬地建立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紀念館的室內外坐落著大大小小很多座雕塑作品。其中在紀念館前廣場中央有一主題為《和平》的高大的雕塑,雕像主體是一位母親抱著一個嬰兒,右手高舉和平鴿,借此表達著中華兒女對于和平的向往和美好期盼。同時,廣場有很多重現南京大屠殺時期的場景雕塑,這些震撼的場景紀錄了當年日軍的殘暴,并且時刻提醒著人們勿忘國恥。
主題性雕塑。這一類的雕塑是指對某個特定地點建筑或環境的主題說明,這些雕塑往往要與周圍的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雕塑作品在環境中起到點明主題的作用,有時甚至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使人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雕塑所處環境的特征。也就是說,主題性雕塑為城市建筑和建筑環境的主題起到了點題的作用。拿美國著名的的《自由女神像》為例,這座雕像是法國在1886年為美國的獨立100周年贈送給美國的禮物。雕塑中自由女神身著古希臘風格的服飾,頭上戴著光芒四射的冠冕,冠冕上的七道尖芒象征世界的七大洲;女神右手高舉著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一本《獨立宣言》,她的腳下是被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整座雕塑無不表達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的訴求。自由女神像坐落的島嶼名為自由島,島嶼位于美國紐約州紐約市附近,是美國重要的觀光景點及地標,而這座雕像正是與這個環境完美結合,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
裝飾性雕塑。所謂裝飾性雕塑,就是通過雕塑的姿態、造型以及構圖,以形成具有審美效果的的畫面,并在精神上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會拿一首抒情的詩或者一幅優美的畫來比喻一座成功的雕塑,優秀的雕塑作品不僅起到美化的作用,還在生活中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說到裝飾性雕塑,走進798藝術區隨處可見造型夸張奇特的雕塑,這些雕塑幾乎都沒有名稱或注釋,大概是作者希望每個觀賞的人對作品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些室外的雕塑合時宜的放在798藝術區中,運用豐富的色彩,夸張的造型以及多樣的材料塑造了不同的造型。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無數赤身裸體的人爭搶著喝一頭類似牛一樣的動物的奶,直觀的感受很不舒服,但細想一下,作者大概正是用這種方式來諷刺當今我國競爭力大這一現狀吧,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宣泄。798藝術區雕塑的多樣性不僅僅局限于室外空間,也包括一些創意店的小型雕塑作品,一些人將這些小型的雕塑作品買回家作為一種裝飾,以烘托藝術氛圍,美化生活環境。
功能性雕塑。這一類的雕塑除了作為藝術品以外,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用雕塑的手段使其具有美的造型,而且同時具有一定使用目的的雕塑,是一種將藝術與使用功能相結合的一種雕塑。這一類的雕塑可以是座椅的形式,也可以是作為建筑的承重部分等,但不論是以哪種形式呈現,它都在美化環境的同時,豐富了我們的景觀空間,啟迪了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不僅感受到美,同時也在美中實現雕塑的使用價值。
陳列性雕塑。這是城市雕塑的一種特殊類型,這一類雕塑的藝術特征不僅要求它要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統一,同時還要求雕塑在氣氛上對環境的烘托作用。這一類雕塑兼具陳列性作用,常見于在室內外環境中,這些作品被永久地陳列起來,為人們提供參觀和欣賞的同時也起到教育意義,陳列性雕塑因此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與接受。這一類雕塑充分表達著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風格和個性,甚至可以說這是某種新理論或者想法的試驗品。它的形式手法多種多樣,同時也有廣泛的題材內容,材質應用上也體現出了多樣性。但藝術家卻在這些條件中展示了各自的才能,并提供了足夠的創造性空間,從而保證了雕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如今的雕塑材料已經不再拘泥于銅材或者石材,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當代景觀中的雕塑在材料上有著更多的可能,這種可能也為雕塑本身的造型和意義增添了色彩,豐富了雕塑內涵,所以在今后的景觀設計中,也要將雕塑材料作為與環境呼應并且烘托氣氛的元素之一。
在我看來,雕塑與景觀的關系既是相互呼應,同時又各自獨立。在景觀設計中,我們要在空間中運用雕塑的多樣性來豐富自己的設計,同時以雕塑的獨立性為空間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