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揚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教育局 751100)
中學美術教育基礎教學方法新探
舒 揚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教育局 751100)
當前中學教學當中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當中美術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美術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去體會美并且學會創造美。審美教育是按照美的規律實行一切教育,而不是單獨只對藝術技巧的單方面教育。這就需要中學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作為主線,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豐富學生多方面的技能,掌握基本的美術技巧與理論。
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方法;素質教育;審美
隨著當前中學素質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已經意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價值。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中學美術教育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環節:首先是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脫離學生現實生活經歷,其次是美術教育的效果不平衡,第三是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認識不夠,最后是教學方法滯后。綜上所述,我們探究了以下四種方法。
觀察可以說是思維的一個先導條件,也是人類智力的重要環節,觀察力是準確全面了解以及把握事物的能力。觀察也是人們接觸知識并且探索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徑。作為視覺藝術的基礎內容,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前提腳尖。中學生還不夠成熟,情緒化的特點比較突出,往往有著好奇心強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學人員提供針對性的感知教育,根據教學大綱以及教材的具體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以及流程。在課堂教學環節,應當從學生的觀察以及記憶著手,從外形美感逐漸過渡到內在的結構,為學生提供詳細具體的藝術分析,從而指導他們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在審美過程當中體會到作品的技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中學生往往對美術知識以及美術理論了解不夠多,這種審美的過程需要教師做好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學會觀察以及體驗。審美教學的過程,也是從直觀審美到語言表達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把握美術作品各個方面的特點,改進他們的審美鑒賞水平。
首先,提高中學美術教師專業素質。中學美術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美術教學質量的好壞。在社會實踐中美術學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科目,并且美術知識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能夠面對快速的知識更新,在快速更新的趨勢中,不斷完善自己這是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美術教師必備的要求。可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中學美術教師隊伍要求教師可以及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主動去學習掌握新的美術知識以及美術思想,從而適應美術教學發展的要求。其次,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主動參與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灌輸繪畫技巧,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重點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再次,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所謂的實踐教學就是借助于各種不同的途徑來參與美術活動,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美術作品的魅力。例如在《生肖的聯想》教學過程當中,借助于生肖這一概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參與到游戲當中,來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并且從身邊的生活當中去選擇素材,根據所選擇素材的不同顏色、大小還有質感等,來嘗試展開聯想,然手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將這些創意呈現出來。通過觀察分析生肖的特點,有利于學生真正把握生肖特點以及繪畫、制作方法。
中學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繪畫、建筑、工藝還有雕塑四個不同的門類,各種門類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都離不開審美創造,需要相應的知識以及技巧。技巧可以說是組成創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素材進行藝術加工環節所需要的技能以及構思,自身帶有美學屬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高度重視技能方面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技巧水平,通過不同的方法鍛煉學生雙手的協調性以及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安排學生收集同教學內容存在聯系的素材,從而學生做好準備。在展示美術作品之后,要讓他們觀察一段時間,然后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評價。在此之后,通過思考題這一形式來安排學生繼續觀察畫面,比如從線條、顏色以及感染力等不同的途徑去體會作品。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總結作品欣賞過程當中的常見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等途徑鼓勵學生進行欣賞以及評議,從而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盡可能讓學生嘗試動手,通過互動教學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
美術欣賞涉及到學生對作品方面的感受以及對作品主題的把握,作品的背后往往涉及到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元素。針對藝術作品以及藝術理論進行簡明扼要的梳理以及總結,能夠為美術教學過程當中的藝術欣賞提供幫助。在分析不同歷史階段的作品時,美術教師應當主動去引導他們將作品本身同作品所體現的美術理論相聯系,從相關的藝術理論角度出發來分析以及鑒賞作品。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藝術作品的認識與了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從不同領域分析事物的思維習慣,從而不斷改進他們的美術鑒賞水平。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心理學告訴我們,有需要才有動力,因此,教師要通過好的作品讓學生逐漸產生審美上的需要,通過對好的作品的欣賞來震撼同學們的心靈,進而形成他們自主學習與欣賞的動力。讓學生因為興趣為成為美術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隨堂的欣賞內容是教師應該著重注意并且及時更新的 , 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欣賞,讓學生們在每節課這短短的時間里,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教師可以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的容易讓學生產生感想的欣賞資料,及時的篩分選取。讓同學們積極地暢所欲言,愿意參與進來。還能夠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等來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感受、認知和理解,讓他們在一次次的評價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豐富自己的審美經驗,健全自己的人格,進而將對美的要求帶入生活中,按照美的標準去規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滿美感 。
綜上所述,中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從而通過美術教學來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豐富他們的美術想象力,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水平,并在此過程當中陶冶他們的情感以及價值觀。這就需要中學美術教師轉變理念,改革基礎教學方法,一方面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提高中學素質教育水平,培養德智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1]趙長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公安法學教育目標定位[J].山海經,2016(3).
[2]張旗.構建素質教育下中學美術教師的素質[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溫然.基于新媒體的中學美術交互性教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4]陳雪兒.中國傳統繪畫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現實意義[D].河北師范大學,2013.
[5]常媛媛.后現代哲學影響下的中學美術教育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