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笛與民樂隊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路赫男 (西北民族大學 730030)
?
《原始狩獵圖》賞析
——骨笛與民樂隊版
劉路赫男(西北民族大學730030)
摘要:本文通過對骨笛與民樂隊版的《原始狩獵圖》為素材,進行音樂賞析,擬還原原始時期人們的生活場景。
關鍵詞:河姆渡骨笛;原始時期;狩獵
《原始狩獵圖》這首曲子是由趙松庭先生命名、錢兆熹作曲的一首骨笛與民樂隊的樂曲。參加伴奏的樂隊是浙江歌舞劇院民樂團。擔任笛子演奏的是竹笛演奏家蔣國基先生,他演奏所用的骨笛是八十年代初期用八斤重的老母雞的腿骨,并與趙松庭先生共同仿照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骨笛而復制的,其音色與河姆渡骨笛一樣。河姆渡骨笛屬河姆渡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期出土的樂器距今約7000多年。參與演奏的樂器主要有骨笛、笙、塤、沙錘、木魚、倍大鑼、琵琶、柳琴、中阮、古箏、揚琴、大提琴等樂器。
錢兆熹在創作這首樂曲時,采用了部分現代的寫作技法與技巧,音樂的色彩多次呈現微弱與強烈對比、力度上打擊樂與骨笛、塤等樂器呈現出較強的對比、音樂的畫面感很強,給予人們身在其中的強烈感受。
這首樂曲是由引子——狩獵——慶功——尾聲的結構組成即引子、A、B段、和尾聲的復二部曲式構成,符合中國傳統樂曲的一般模式即引子——小高潮——高潮——結尾的模式。引子部分為速度自由的慢板;A段為四四拍的節奏,速度不快;B段節奏變為四二拍,速度輕快;尾聲部分是引子的再現,樂曲恢復平靜。
樂曲引子部分為慢板,速度自由,伴隨著一聲倍大鑼開場緊接著是木魚清脆的聲音,在打擊樂和塤引領下拉開了序幕,古箏碼子左側的刮奏和揚琴清脆干凈的高音烘托氣氛。為我們展現了遠古時期原始森林神秘而朦朧的氛圍,不禁使我腦中呈現出一副清晨細微的陽光照進這古老而神秘的森林之中,住在這里的動物們開始一天的活動,濃重的霧氣在陽光的照射下慢慢散去,森林迎來了他們嶄新的一天。在沙錘的引領下我們的主人公骨笛出現了,在骨笛幾個簡單的音符之后打擊樂強而有力的敲擊下,笙等樂器的烘托下將我們引入另一幅畫面,此時骨笛的主旋律出現速度比較慢,呈現出一種從容感,在彈撥樂的映襯下形成骨笛與塤的呼應仿佛對話一般一個清脆洪亮,一個低沉微弱,給我的感覺是塤代表大自然,而骨笛代表人類,塤所代表的大自然是那么的沉寂而平靜,而人類確是那么的充滿活力,準備向大自然進軍,捕捉能使他們果腹獵物,是那樣的興奮,而自然只能被動的接受一般親眼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沙錘每次的出現仿佛是文章的句讀一般,講完一句進行下一句。此時沙錘的出現,使我又展開一幅新的畫面,仿佛人們為捕獵做準備,骨笛從容的聲音體現著人們有條不紊的做著狩獵前的一切準備,在骨笛最后一個長音與樂隊堅強的烘托下,就像人們一切準備就緒,集合完畢整裝來到了叢林深處一樣。塤低沉的聲音把我們又拉回到了大自然平靜之中,此時揚琴的反竹敲法,仿佛人們躡手躡腳的隱藏著自己向獵物靠近,此時骨笛模仿鳥的叫聲,這里我有兩種想法,其一是鳥兒還在歡樂地歌唱全然不知危險已經降臨;其二是,人們模仿鳥的叫聲來吸引獵物,此時的低吟樂器營造出的氣氛極具陰謀感,一種不好的預感即將發生。果不其然在大鼓越來越密的敲擊下達到高潮人們的吶喊聲在打擊樂激烈的映襯下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快速捕獵的場景,是那樣的干凈利索,短短幾個小節音樂便停止了,預示著狩獵結束了。此時骨笛再次響起是那樣的清脆與歡快,樂隊的伴奏也跟著越來越歡快,仿佛捕獵回來的路上人們有說有笑,骨笛再次重復主旋律,我看到的畫面是人們回到家,進行慶祝的場面,講述著一天的捕獵經過期間幾句類似鳥鳴的聲響仿佛在告訴這人們我就是這樣把獵物吸引來的一樣,音樂一點點的推向高潮是那樣的歡快輕松并且熱烈,音樂突然停頓,好像是人們都屏息凝氣準備宰殺獵物似地,伴隨著琵琶的剎聲宰殺結束,演員的呼喊和樂器的應和,正如人們再次響起的歡呼一般,然后大家開始享受食物,各自散去,沙錘的再次出現宣告這一場景的結束,然深人靜,曲終人散,這一段落結束。樂曲進入尾聲,尾聲是引子的再現,骨笛與塤的應答再次出現,畫面被又一次的被帶到了大自然當中,結束了捕獵,森林又恢復了往昔的平靜,夜幕一點點的降臨,幕布再次的被拉上,原始人類與森林一天的故事結束了。
初聽這首曲子的時候感覺很糟糕,骨笛是那樣的刺耳,氣氛是那樣的詭異,一切的一切是那樣的不和諧,隨著我靜下心來反復再聽的時候,味道出來了,他竟然是那么的立體,那么的形象,骨笛的主旋律,不停地在腦中徘徊揮之不去。這首樂曲可以簡單的描繪成幾個畫面,即引子與尾聲所呈現的原始森林的獸嘯鳥鳴的和諧圖;人們捕獵的狩獵圖,如何布置陷阱,如何靠近獵物,如何捕捉獵物的;還有一張便是狩獵成功后的歡慶圖,人們有說有笑人們高呼勝利。樂曲引子部分所展現出的那種蕭瑟平靜感、人們組準備的輕松感、狩獵的緊張感、抓到獵物之后人們的歡騰、雀躍的感受作者用反復且簡單的旋律發揮的淋漓盡致,最后的尾聲部分,雖然是對引子的再現卻又帶有一種疲憊后的寧靜。這首樂曲為我們完整的呈現了一幅原始人類用他們的聰明智慧最日常不過的一天的狩獵生活,是那樣的平常然而樂曲的創作又是那樣的不平凡。骨笛與樂隊的完美融合,使我們對原始音樂有了新一層次的認識,骨笛尖銳清脆的聲音為這首樂曲增加了更多的質樸。充滿著不加修飾的美感。
參考文獻:
[1]易加義.笛源新聲——樂改·創作·演奏[J].樂器,1990(02):39-40.
[2]錢兆熹.覓現代器樂創作之路——我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J].音樂學習與研究,1994(01):14-17.
[3]靳卯君.尋找民族音樂之魂——評錢兆熹的民樂創作[J].人民音樂,1991(07):7-9.
作者簡介:
劉路赫男(1992-4)女,漢族,學歷:研究生在讀,學校:西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