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雯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 411100)
?
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研究
陶雯(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411100)
摘要:徐克雖然以武俠片出名,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對其他類型電影的嘗試,尤其是都市喜劇電影,占據了他作品一定的比例,并且獲得一定的成績。不同的電影類型是體現了導演不同的心理,在徐克的喜劇電影,嘗試探尋他的內心的不同面,以及他向整個社會傳達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都市喜劇;喜劇性;諷刺與批判;圓滿結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于“喜劇”一詞的解釋是:戲劇的主要類別之一,多用夸張的手法諷刺和嘲笑丑惡、落后的現象,突出這種現象本身的矛盾和它與健康事物的沖突,往往引人發笑,結局大多是圓滿的。1從這一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喜劇電影的一些特點:令人發笑,具有諷刺意味,擁有圓滿的結局。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亦是如此。
笑,是喜劇電影的靈魂,如何制造笑點能在最大程度上達到預期的效果?徐克一直擅長黑色幽默,在他的武俠電影中也有隨處可見的幽默元素,但是在都市喜劇中,他的表現方式有所改變。
徐克在電影中經常運用語言來制造“笑”果。徐克電影中各種搞笑臺詞的運用不計其數,最為明顯的就是在電影中加入各種方言來增加人物的喜劇性,《打工皇帝》中,徐克所飾演的就是一個說著方言的打工仔,他的方言口音讓他這個角色顯得十分獨特卻又十分搞笑;《最佳拍檔》中給光頭神探也是一口方言,在很多時候,觀眾都會因為他們的話語發笑,特別是通過他們口中所說出來的俏皮話比用普通話所表現的效果更加明顯。
喜劇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形體動作。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也不例外,在《打工皇帝》的開場就是以一場極其不嚴肅的足球賽開始的,開球之后,裁判就被故意打倒在地,泰迪羅賓一直指揮自己的隊員不斷地去擾亂,例如拉扯褲子,撞擊,撲倒等動作,為這場比賽制造了十足的笑料。語言與動作構成了“視覺雙關語”的特定類型。
人物造型設計的夸張也一直是喜劇元素的表現手法。從卓別林的經典形象——燕尾服、大頭鞋、高禮帽、拐杖開始,喜劇電影一直不斷創新人物造型的夸張,徐克的都市喜劇中亦是如此。在演員的選擇上,光頭的麥嘉與身材矮小的泰迪羅賓本身已經極具喜劇效果了,他們成為當時香港喜劇電影的優先考慮演員;再次是演員造型設計的顛覆與夸張。在《金玉滿堂》中,港姐冠軍的袁詠儀出場卻是一頭夸張的紅發驚艷出場,在酒吧演唱時,更是涂上了夸張的綠唇,以及她在劇中一直保持到快結尾時的各種夸張造型都為這部喜劇片增加了趣味與笑點。
諷刺是喜劇的主要表現形態之一,是喜劇最終要表達的內容。真正偉大的喜劇作品應該是在歡笑之后更加發人深省,抒發對社會的反省與批判。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對社會的諷刺與批判雖然沒有其武俠電影表現得明顯,但依然表現出了他對于社會問題的關注,并且試圖在電影中尋求一種解決的方式。
首先,在人物的設置上,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中更多地關注“小人物”。這里所說的“小人物”不僅僅是從社會財富與社會地位而言,更是從人物的性格與價值觀來說的,這些人身上會有各種世俗化的缺點,比如貪財、自私、怯懦、好色、狡猾等缺點,但是在重要關頭他們又顯示出善良、勇敢、正直等品質,他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壞人,這些特質讓他們更加貼近觀眾。在《打工皇帝》電影中,三個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打工者,他們貪財,好色,急功近利,有點虛榮粗俗,但是他們卻十分貼近現實生活中為生活打拼的打工者;而《金玉滿堂》中,張國榮最初是一名收債的馬仔,略顯痞氣,在廚房里更是一事無成;但是他們卻在跟上司(富人)的對抗中,顯示出了勇敢、擔當與智慧。就如有筆者所說:“那些小人物或小丑制造滑稽當然不僅是搞笑,它還通過解構、狂歡、戲謔的途徑,把高雅降為低俗,把正經變為滑稽,把壓抑轉換成釋放,與此同時,展示一種源自小人物的聰明才智,使滑稽的笑成為民間智慧的顯現,更重要的是,通過小人物向大人物、受壓迫者向壓迫者的反抗,宣示嚴整統治秩序的無效和‘看不到任何意義’。”2
其次,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導演用喜劇的形式將不同階層之間的對抗表現出來,在啼笑皆非的過程中,觀眾體會到了底層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對社會貧富差距懸殊,社會待遇不公的反省,這一些才是導演真正想要表達出來的。在《豪門盛宴》中,曾志偉與洪金寶所飾演的兩大老板,為了爭奪科威特重建計劃的項目,一個用癌癥騙得自己父親的同情,演出一場父慈子孝的生日宴,一個則用助理假扮父親來體現自己孝心,一場鬧劇卻看到了社會上很多人對于親情的重視還不如對于金錢的渴求,這是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卻已經迷失在金錢的誘惑之中,看不到身邊人才是最重要的存在。
中國人一直都喜歡圓滿的結局,從古代文學作品的結局安排就可見一斑,王國維曾經提到:“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3魯迅也曾說過:“中國人底心理,是很喜歡團圓的。”4
不管從觀眾的接受心理而言也好,還是從社會意義方面而言,圓滿的結局是喜劇電影最好的選擇。所以在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中,都是選擇大團圓來作為結局。《金玉滿堂》中,張國榮和袁詠儀用聰明才智贏了美食比賽,保住了招牌,并且有情人終成眷屬;《豪門盛宴》中,曾志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獲得了家人的原諒,更因此得到了科威特重建的項目,最后的場面是與街坊鄰居圍坐一起吃夜宵,諸如此類,雖然大團圓結局會流于普通,但是并沒有讓觀眾感到厭煩。
徐克的都市喜劇電影向眾人展示了他的另外一面,搞笑樂觀,卻又不乏對于社會的關注與批判,我們在這些電影之中感受到了小人物的生存不易,社會的不公與貧富的懸殊,但是更從中學到積極地面對人生,勇于抗爭,并且保持住人性的善良,相信愛的存在。
注釋:
1.《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1460.
2.肖震山.周星馳電影:小人物悲情的喜劇方式及其文化意義[J].藝苑,2009(2):18.
3.王國維.文學論著三種[M].商務印書館,2001:2.
4.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316.
參考文獻:
[1]王志敏,陳曉云主編.《理論與批評:電影的類型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
[2]肖震山.周星馳電影:小人物悲情的喜劇方式及其文化意義[J].藝苑,2009(2).
[3]康寧.狂歡的奇觀——香港喜劇電影研究[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
[4]王國維文學論著三種[M].商務印書館,2001.
[5]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6]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7]林紅,黃大欣.古代戲曲圓滿結局的歷史文化探因[J].戲劇文學,2010(4).
作者簡介:
陶雯(1992-),女,漢族,湖南邵陽,研究生二年級在讀,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