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杉 (廣西師范學院 541000)
?
廣西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王海杉(廣西師范學院541000)
摘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音樂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之間所出現的不適應方面日益明顯。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各地本科院校音樂類專業發展與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經濟新常態變化的要求。因此,培養具有特色的高校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只有認清時代、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趨勢,把握教育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廣西高校;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
在新的時代,音樂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非適應性方面日益明顯。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和適應新常態大學經濟變化的需要。音樂學專業作為培養具有特色的高校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只有認清時代、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趨勢,把握教育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筆者就廣西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廣西高校中音樂師范類專業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必然性的選擇,就是要培養音樂師范類應用型人才,這也是為適應經濟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轉型以及產業升級的需要。而在就用型人才培養方面而言,培養人才不同,不同音樂院校的人才培養也不同。在這里,“應用”是指“適應需要、以供使用”,因此,廣西本土師范類院校一定要堅守師范類教育使命,傾心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音樂舞蹈教師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致力于少數民族優秀音樂舞蹈文化傳承創新,培養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工作者、音樂與舞蹈工作者等應用型人才。
(一)廣西高校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明確
自從高校開始實行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擴招后,廣西部分高校已將人才培養方案等同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并將各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相關培養計劃也同時納入學校具體方案中,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不明確,在現實工作中目標難以有效執行和開展。
2.師資力量與教學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廣西大多數高師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仍有待改善,師資隊伍的職稱、年齡結構差距大、雙師型教師、高職稱教師數量少,青年教師比例偏高。教學科研隊伍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有待加強。
3.課程體系設置不健全
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是應用型人才的基礎,是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體現。但大多數地方的高校音樂師范類專業課程多半是以“學術型”本科課程的設置為參照標準,缺乏具有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師范類專業特色的課程,更偏重于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方面,導致對技能訓練在實踐實訓中教學環節減少,從而造成課程體系設置的不健全性。加上專業課課時較少,大多缺乏前沿性與現實性,最與社會行業脫軌。
4.對個人非專業綜合素質方面不夠重視
關于對音樂師范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還是在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方面,著重強調演唱演奏教學等相關專業素質的培養,而事實上,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看個人的專業技能成績,往往還與自身的毅力、耐心、責任感、道德高低、知識文化水平以及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等這些非專業技能方面的綜合素質都要有著緊密的聯系,進而會直接地影響到相關工作最終完成的結果與質量的好壞。
(二)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特點
1.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廣西作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區,雖與其他區域不同,應當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區域和諧平衡發展的良好格局。廣西高校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應該是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專業理論基礎與技能并重
應用型人才,既強調了在實際工作中能得心應手的應用所學專業,還必須要滿足所學專業在當今社會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各種需求的變化需要。而各師范類高校既然作為承擔培養音樂教師的主體之一的,應著眼于綜合素質、專業素質與技能、職業技能和實踐環節四個方面凝練人才培養質量,構建課程體系。同時,通過有重點、有針對性、有特色的專業技能訓練提高本專業在社會實踐運用中的各種基本技能運用知識,從而能更好地適應與廣西民族特色社會相關的職業和崗位的各種需求,滿足社會用人單位在各方面的的用人需求,促進社會的發展。
3.重視實踐性,將民族音樂納入課程體系,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
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有著得天獨厚的民族音樂文化底蘊,而高師音樂師范類專業應用型人才,應將民族音樂也納入音樂學課程體系中形成民族課程群,例如,壯族山歌演唱、廣西民族民間舞、校內各民族團隊訓練、古箏演奏、天琴演奏等。加大對學生實踐性、理論結合實際,將自身所學知識在原基礎上創新并傳授于其他人。例如,開設實踐課程:音樂舞蹈團隊訓練、專業匯報演出、專業采風、畢業匯報演出、教育實習、教育見習、畢業設計、地企校聯合實踐等。
(一)要明確目標,設置合理的課程
廣西本土師范類院校一定要堅守師范類教育使命,傾心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音樂舞蹈教師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致力于少數民族優秀音樂舞蹈文化傳承創新,培養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工作者、音樂與舞蹈工作者等應用型人才。廣西本土師范類院校可結合當地的民族音樂文化特色設置具有特色的課程,通過多種渠道、各種實踐平臺,培養出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高素質、高標準的相關應用型人才。
(二)注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進行人培養離不開好的教師隊伍,一是要大力引進高學歷高職稱教師,二是引進有行業背景的教師,三是要有計劃地對教師選送外出培養,如訪問、學歷進修等;四是可通過聘請客座教授開展講座,與其他院校進行學術交流,從而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
總之,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人們在物質與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特別當下網絡通訊等電子設備的迅猛發展,影響著人們的消費需求模式與品位。因此必須要不斷提升學生自己掌握的知識、并將掌握的知識應用實踐中,從而提高人才培養在實際運用和不同情況中的應變能力,注重加強創新紀錄能力,培養出對祖國建設有益的棟梁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克學.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2]劉煥陽,韓延倫.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2(12).
[3]李蓓蓓.產學研辦學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途徑[D].中南民族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王海杉(1986.5-),男,山西省臨汾市人,講師,廣西師范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