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璇小惠 (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650091)
談蒙克繪畫中的形象邊緣處理
胡璇小惠(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650091)
在眾多的繪畫作品中,重視畫面的形象邊緣,它關系到繪畫作品的整體布局與風格。蒙克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研究其繪畫中的形象邊緣,對油畫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表現主義;形象邊緣;空間感;色彩
在西方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蒙克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他的作品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常是其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躁動不安的筆觸,人們往往忽略了他在形象邊緣處理上的獨具匠心。縱觀蒙克各時期的繪畫作品,從早期較寫實的自畫像到晚年更富于色彩的對大自然的描繪,他對形象邊緣的處理也逐漸趨于成熟,逐漸具備其獨特的繪畫語言。
所謂形象邊緣,是指任何想象上或現實物體的外形線、輪廓、量度和形式。油畫中形象邊緣的處理可以表現出作品的空間感、縱深性、延展性以及畫面的協調性。在繪畫中表現為粗與細、虛與實、隱性形象與顯性形象等,它是構成畫面的重要元素,對于表現作品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1。表現主義繪畫具有鮮明的心理寫實風格,重視對于內心思想的袒露與表述,強調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進而對客觀形態的夸張、變形的處理來大膽表現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一些西方表現主義畫家在進行形象邊緣處理時總帶有高度的風格化。
(一)扭曲的形象邊緣處理
蒙克在他的作品《吶喊》中,就運用了扭曲的形象邊緣處理方式。這幅作品的形象邊緣細致多變,畫中描繪了一個扭曲的人站在夕陽下尖叫的場景,這幅作品是在蒙克一次與朋友散步過程中看到夕陽西下而產生的創作靈感。血紅色的天空在畫作中彎彎曲曲地延伸著,變形的人物在欄桿旁做出吶喊的手勢。蒙克運用彎曲的線條,表現近處的人物形象和遠處天空和河流,而橋上的欄桿與地面又配以直線,整幅畫面采選了一種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人類靈魂深處尚未被喚醒的不安和恐懼。這正是蒙克形象邊緣處理的精妙之處。
(二)模糊的形象邊緣處理
藍色的象征意義取決于它的明度。明度高的藍色象征清新與寧靜;明度低的藍色象征莊重與崇高;明度極低的藍色象征著孤獨與悲傷。《桑?克勞德之夜》用了大面積渾濁的藍色,畫面的明度和純度都極低,以致于人物和窗簾的邊緣線都已模糊不見。只留下清晰的十字形的窗戶,像一個巨型的十字架投射在地上,充滿著死亡的氣息。已失去母親和姐姐的蒙克,加之父親的死亡,讓他的心靈再受創傷。蒙克正是通過創作才打開了自己幽閉著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覺中泄露了自己無意識的情感,然后得以渲泄。正如弗洛依德相信夢能使緊張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一樣,通過藝術來表達情感可以使他自己達到一種較為平和的狀態。倘若不是通過大量的創作來表達自己,那他也許早就像其妹妹一樣過早地精神崩潰了。
蒙克這種模糊的形象邊緣處理,柔弱而無力的線條配以低明度的色彩,表現出一種孤獨與悲涼的情境。無法承受生命之輕,對家中的變故也無能為力。在蒙克早期的一些自畫像中,這種模糊的形象邊緣處理也有所體現。
(三)清晰輪廓線的形象邊緣處理
在蒙克的作品《青春期》中,對于形態的處理就使用了清晰輪廓邊緣線的處理方法。畫中的女孩在半夜驚醒,來了第一次月經,身體裸露地坐在床邊,不由地顫抖,像是要保護自己似地兩腿緊閉,雙手放在前方,眼光渺茫地注視著前方。莫名其妙的不安突然襲擊著少女,可能并不是對月經初潮本身的恐懼,而是對今后要開始邁入的人生感到不安和恐懼,映在墻上的深色的影子似乎在暗示對未來的不安。
少女、白色床單、床、背后的投影,對于這些事物的描繪,蒙克改變了傳統畫面中前后的空間虛實關系,而是采用對黑色輪廓線的虛實關系處理來表現對象。他沒有像古典油畫那樣,為獲得空間深度感而虛化邊線、暗部和大量的細節。在畫面中,少女的肩、小腿部、雙手的交叉處的黑色輪廓線要略深、略粗,主要是對人體關節處和結構處的一個強調。從蒙克的人體造型可見他具備很高超的寫實技巧,這主要得益于他早年師從的自然主義老師克羅洛。從《青春期》也可以看出蒙克無視傳統的近實遠虛的空間觀,少女背后的床單的邊線比前面的人體更加強烈堅實、肯定,顯然是對傳統虛實觀的顛覆,從而呈現出一種新的視覺感受。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畫面的空間距離是靠結構的明確穿插、疊加,前后形體的相互遮擋和物體透視變形的前大后小來體現,讓人感覺到空間存在的力量。”2
(四)亮色線條的形象邊緣處理
在進行形象邊緣處理的過程中,亮色線條也常常被蒙克所使用。在蒙克的作品《生命的舞蹈》中,對穿深色衣服和白色裙子的男男女女,蒙克為他們繪上了一條條亮紅色的線條。可能是為了呼應舞蹈中的女孩裙子的色彩,也可能是為了加強畫面的流暢感。
《生命的舞蹈》展示的是在明亮的月色之下眾人起舞的一個場面,畫中的三個女子是畫家創作的主體。白裙女子是青春期女孩的代表,純潔、羞澀而又美麗。與一男子起舞的紅衣女子,妖嬈奪目,象征著人生短暫的喜悅。而身穿黑色衣服的女人雙手交疊,面露憂郁神色,則顯得有些落寞和孤寂。白、紅、黑色彩的變化加之綠色的草地、藍色的天空形成了鮮明的顏色對比,展示了女人的一生歷程。亮紅色線條的形象邊緣處理使得畫面中間的兩個舞者更加放蕩與妖嬈,象征著更為卑賤的生活。
(五)色彩對比的形象邊緣處理
在蒙克的主題中,死亡和性愛兩者不可分離。《吸血鬼》是他不斷描摹的一個題材,男子蜷縮在女子懷中,任對方的紅發侵蝕自己的身體,任對方的嘴唇緊貼自己的脖頸。女子橙色的頭發與男子藍色的身體雖然糾纏在了一起,但形成了強烈的互補色對比。這兩種色在色相環中也是最強色相對比,并列放置時,就有力量使它們的“相對色”產生出最大的效果來。這種互補色的對比使得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清晰地顯示出來,不需要刻意的對形象邊緣再作處理,這也是蒙克不同于其他畫家的獨特之處。
隨著藝術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表現主義畫派也有了新的發展,其形象邊緣的處理技巧也在不斷的進行豐富和發展。在當代油畫的創作中,研究不同畫家對于形象邊緣的處理,對自身的創作將會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注釋:
[1]廉一明.形象邊緣處理對油畫風格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3,02:114-115.
[2]翁誕憲.觸摸弗洛伊德[J].新美術,200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