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越 金雅慶 (吉林建筑大學 130118)
探析以用戶研究為核心的設計理念與方法
趙越金雅慶(吉林建筑大學130118)
在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設計理念與方法悄然發生著變化。本文從用戶研究角度,闡述了以用戶研究相關概念,探究了用戶研究方法,分析了建立用戶心理模型的必要性,為設計師提供新的設計思維與方法。
用戶;用戶研究;用戶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以數碼技術和互聯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設計理念也從原來的圍繞“物”的設計思維,逐步轉化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需求、增強用戶體驗的設計思路。用戶研究是開展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的第一步,是開展設計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它能夠充分了解用戶需求,了解用戶感受,幫助設計師進行方案定位。本文將從用戶研究幾個重要方面進行闡述,探索研究方法,完善設計理念。
用戶,是指真實的使用者,又被叫做終端用戶。它在各個環節上都能夠對設計產生影響,但不能夠對設計起決定性作用。事實上,大多數設計師在做設計方案時,通常都是以“甲方”需求為中心,其實“甲方”并非真正使用者。以產品設計為例,一個產品需要經過投資人、設計師、工程師、生產廠商等各個環節最終達到使用者手中,而最后拿到產品使用的人才是真實的使用者。而以用戶研究為核心的設計理念就要求設計師首先要定義“真實使用者”,進而對他們做出翔實的研究,真正了解使用者所需,為他們考慮,然后再進行大膽的創新,設計滿足用戶需要、適應科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產品。
用戶研究主要有以下內容:用戶群的特征,產品功能架構,用戶任務模型和心理模型,用戶角色的設定等等。從用戶的基本情況到用戶的潛在心理,都是研究的對象,研究他們的生活模式,價值觀。
定性研究方法是用戶研究的主要方法,它基于對真實使用者的研究,直接深入使用者的生活,提取第一手的素材,解析使用者的需求,尋找新產品的靈感。它是一種開放性的研究方法,具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法要求設計師身處目標用戶所在的真實環境,在自然狀態下觀察、記錄目標用戶的一般情況,如行為、態度、相互關系、語言等。研究對象不能影響目標用戶的正常生活,要盡可能深入與貼近研究對象的本土生活,甚至要求與研究人群同吃同住,融為一體。但作為設計師,又要時時以外來者心態跳出生活場景的束縛,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從大量細節和實證中剝離出有價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結論。
2.觀察法
觀察法是設計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在不告知用戶正被觀察的前提下對用戶的行為進行系統觀察。觀察法能夠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環境,從而得到十分真實的現場資料。觀察法通常有四個步驟:確定觀察內容,確定觀察范圍,準備觀察儀器,設計觀察記錄表格。
3.訪談法
訪談法是指設計師和受訪者面對面溝通和交談。通過對使用者的溝通與訪問,幫助設計師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了解他們內心想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而有敘述地收集多方面資料,能夠更快、更好的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4.自我陳述法
自我陳述法是通過用戶對自己過往經歷進行回顧與描述,設計師再對其進行歸納總結,發現問題。自我陳述法可以以筆記、日記、問卷等書面形式進行。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能夠發現出行者內心想法,能夠發現在觀察法研究當中尚未發現的偶然事件。
在對用戶進行調查研究之后,就需要對用戶行為、語言、心理進行匯總分析,運用理性與邏輯思維發現用戶需要。需要是人腦對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反映,它是個體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它在人的活動、心理過程和個性中起重要作用。美國行為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從低到高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愛與歸屬感)、尊敬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當社會物資貧乏時,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只要是能夠滿足基本功能,實現生理需求、保障安全需求的就是好設計。然而社會的進步,財富的積累,使得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人們的需求越呈現精神性和文化性,對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設計如何來滿足用戶需要?
1.滿足獨特性與多樣性
由于用戶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需要,但設計師不能以個體需求作為滿足對象,由于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的相似性,不同的個體同樣會具有相似的需要。設計師應忽略個體的差異,從個性中尋找共性,尋求用戶的普遍需要。
2.滿足區域性與跨域性
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文化差異大,在飲食、生活、習俗等方面,地域性的差異使得人們在消費和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有著迥然不同的特征。所以,要針對不同區域的用戶要充分考慮其地域性特征,設計滿足情感訴求和歸屬感的產品。
3.滿足時尚性與發展性
用戶的需要常常受到時尚因素的影響。隨著科學和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人們對于需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年輕群體,他們對于時尚的敏感度高,常常會隨波逐流,追捧潮流的產品。設計師要善于發現群體時尚性與發展性特征,捕捉用戶心理發掘產品需求。
在對用戶進行需求分析之后,充分了解用戶的認知與態度,便要構建用戶心理模型。由于用戶和設計師之間總存在著思維與認知等方面的差異,設計師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研究和開發適合用戶操作、符合用戶心理的概念模型。通常來說用戶心理模型包括:設計模型,用戶模型和系統表象。設計模型是指設計人員頭腦中對系統(產品)的概念;用戶模型是指用戶所認為的該系統的操作方法;系統表象是指用戶和設計人員之間的交流只能用過系統本身進行。只有當設計模型與用戶模型相吻合時才能使系統表象被用戶接受,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用戶滿意的產品。
在設計中,用戶心理模型可以被視為一種用戶研究的方法,幫助設計師了解用戶,從這個角度來講,用戶心理模型是設計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并在設計中不斷指引著設計師。設計師應當以用戶心理模型為目標,盡可能讓產品貼近用戶。其次,用戶心里模型也是檢驗產品的工具,設計團隊可以通過用戶心里模型檢驗競爭產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發掘設計機遇點。同時,用戶心理模型也可以檢驗設計團隊的設計方案,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
用戶研究是開展設計的前提基礎,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設計的價值在于創造和諧生活,服務人類自身。只有將用戶作為第一研究對象,以用戶研究作為核心的設計準則,才能設計出滿足用戶需求又能促進社會發展的產品。
[1]寧三香.用戶研究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2007(04).
[2]戴力農.當代設計研究理念[M].2009.
[3]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