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066000)
希施金風景畫的意境美
張慧(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066000)
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Ivan I.Shishkin)(1832-1898)是19世紀俄國巡回展覽畫派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家,也是19世紀后期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構圖巧妙、多樣,他筆下的森林氣魄雄偉、豪邁壯觀;他筆下的松樹巍峨挺拔,橡樹婆娑多姿;他筆下的小草野花生機盎然,充滿溫情……油畫作品中投入了對大自然的濃厚情感,表達了風景畫的意境美。
希施金的風景畫多以巨大的充滿生命力的樹林為描繪對象,那些搖曳多姿的林木高聳挺立,充滿活力。希施金最愛畫密密松樹林邊繁茂的小灌木和野花小草,都充滿無盡的自然之美。
他一生對于樹木情有獨鐘并致力于描繪俄羅斯北方,他把大自然描繪的淋漓盡致,風景畫尤為突出。希施金早期創作,如《歇斯特羅列思科的橡樹》(1857)等,過于進行細致刻畫從而影響了畫面的整體。也因畫面筆法的單一使得畫面顯得枯燥匱乏,如《森林采伐》(1867)等。因此他赴歐洲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法國近代風景畫之后才漸漸克服了自己的缺點。即使是這樣,他早年對于自己作品造型的嚴格要求和細致描繪也為以后的創作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一)巧妙的構圖
構圖是根據我們繪畫主題來安排的。如果你想要畫一棵高聳入天的大樹就要選擇豎構圖,又或者你想畫平靜的湖面就要選擇橫構圖一樣,有的時候風景中的物體不是很協調這個時候就要對作品進行藝術加工,把自己認為最典型的物象搬到畫面上去。不能把所見到的一切都畫進去要有取有舍的主觀安排畫面,從而創造出令觀者心動的畫作。希施金以他特有的感受對他無限熱愛的大自然進行了反復的思考和沉淀。從而創造出如此和諧的畫面關系,由此可見構圖的重要性。
他在60年代末創作油畫《莫斯科近郊的中午》,在構圖與描繪手法上就很有特色,在這幅畫中,天空的面積很大,使畫面空間感很強,高空與草原構成了強烈的對照,它使田野變得無限廣闊,畫面下面的彎曲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遠方,遠方的景物使畫面縱深感加強,再加上畫面上的人物使畫面更加生動,也給畫面增加了情趣。畫面中間位置由近及遠的蜿蜒小路擴展了畫面的構圖,增強畫面空間感,使觀者在這種構圖上感到心胸開闊,身臨其境。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希施金的藝術真正走向了成熟階段。
縱觀希施金的風景畫作,可以看出在作品的構圖上,畫家喜歡利用樹枝的傾斜搖曳和大片森林交錯形成的間隔,烘托出畫面的整體氛圍,從而營造靜謐清新的意境。再看《陽光照耀的松樹林》這幅畫的構圖,畫面主體是兩棵局部的松樹,這種構圖是十分難的,兩棵樹放在正中間卻又顯得不死板,樹枝的搖曳擺動為畫面增加了情趣,后面的樹影也為構圖增色不少,陽光打在松樹上有種暖洋洋的感覺,這都在于希施金巧妙的構圖。
(二)寫實的色彩
《橡樹林》這幅作品中,能夠集中體現出希施金寫實的色彩,畫面左側的兩棵大的橡樹屬于畫面的主題,畫面右側至后面遠處的橡樹林數量眾多,可以說整篇畫面全都是一種景物,但就是這種難處理的畫面,希施金也把它處理的井井有條,樹枝的造型搖曳擺動,陽光映射在樹干上的陰影,以及每片葉子的陰影連接著地面,每棵橡樹都刻畫的十分細膩,用色不千篇一律,富有變化卻又不失寫實的色彩。例如,光線照在不同位置的橡樹色彩也會有微妙的變化,暗部會偏黃,亮部會偏白等等。
設想如果畫面沒有色彩,那么畫面會多么的蒼白無力,如果沒有扎實的繪畫功底也是不行的,在寫生中我們最突出的問題便是如何把自然中的色彩搬到我們的畫面上,同時還有兼顧畫面的整體色調,不能夠不加思考的照搬照抄。相反就會使畫面不整體,不協調。
要想表現大自然的物體就必須對色彩有深刻理解和熟練把握。因為在作畫時色彩間的關系是通過相對比較而作出的判斷。光線對于風景寫生時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意光線的變化,畫面就會顯得很生硬,死氣沉沉,不透氣。
油畫《松樹林之晨》是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現了森林寂靜的幽深,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把我們帶入身臨其境的詩意中,意境寂靜深遠,清晨的微光朝霧彌漫,光線照射進茂密的森林,使觀者仿佛感受到一種潮濕感,清晨金色的陽光透過薄霧,揮灑在樹林間,濕潤的空氣彌漫著片片松林,巍然挺拔的松樹枝繁葉茂,使人看后充滿朝氣,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畫面中在母熊媽媽的看護下活潑可愛的熊寶寶在森林中玩耍,畫面中玩耍的小熊表現出的動感與樹密集的寂靜感形成對比,突然有著幾只小熊闖進來,使整個畫面都生動起來了,十分可愛。產生了動靜結合的意境表現,也增強了觀者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使觀者完全沉浸在作品的詩意之中,久久不能忘懷。
在藝術表現上,他的《松樹林之晨》這幅油畫獨具特色。雖然一眼望去整個畫面布滿了森林,但是由于作者對畫面的主次前后處理的十分到位,畫面虛實相間,密而不亂,使人產生心情舒暢的感覺,具有朦朧、虛實相間的意境。《松樹林》這幅作品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看這幅畫時最先被陽光照射的樹影所吸引,樹干的紋路都刻畫的十分細膩,再往畫面里面看,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在這幅畫中前景是位于畫面中間流淌的小溪,畫面左邊是倒塌的朽木,而遠處是片片高聳如云的松樹林。畫面底部的湖水清澈透明一直連接著遠處的幽深。高聳的松樹林直通天際,有雄偉壯觀的氣勢。畫面上空有一只鳥為畫面增添了靈動之美,這使寧靜的自然充滿生命的活力,使觀者想要進入畫面一探究竟,森林的神秘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意境靜謐清新、色調柔和溫暖。
每位藝術家創作的初始階段都是通過自己的審美感受來創作的,在自己心里有一個心理預期進而通過自己腦中進行提煉總結,而產生富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每個畫家都有自己所生活的獨特壞境,也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隨著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思想和不斷的升華和提高,最后產生出較為完整和諧的藝術品。希施金的油畫作品在平凡的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藝術視角,創作出與眾不同的風景畫風格,他富有創造性地從現實的平凡素材中提煉出他想塑造的物象從而把觀者帶入到他的藝術中。同時我們作為當代的學生應注意吸收前人的優秀成果,但不是全盤吸收,對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提供了經驗,要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要具有創新精神,注意總結自己的生活感受,使自己的藝術觀不斷突破,從而創造出好的藝術作品。
藝術品之所以是藝術品,是因為具備了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從而創造出藝術品,事實上,任何藝術的形成、存在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啟示今后我們在藝術道路上要勇于實踐,刻苦學習,多借鑒前人的優秀成果,從而運用于我們自己的藝術創作中,為以后創造出另自己滿意的作品奠定基礎。
[1]《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
[2]《外國美術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
[3]《世界名畫家經典素描 41;希施金&列維坦》.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
[4]夏昭炎.意境概說:中國文藝美學范疇研究[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5][美]威廉姆斯著,許春陽,汪瑞,王曉鑫譯.藝術理論——從荷馬到鮑德里亞[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