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昊 (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321000)
藝術的產生與人的意識
吳曉昊(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321000)
藝術是基于意識而存在的存在,藝術與哲學一樣都是在人們大腦思考過程中而產生的一種無形的意識活動,它們都是不能直接使用也不一定具有使用價值的,高于物質層面的精神產物。我個人認為藝術的起源是隨著意識的產生而產生的,如果要追溯藝術的起源,那我們就必須要探尋人類意識的起源。
藝術;意識;起源
關于藝術的起源,目前存在的幾種學說分別是模仿說、表現說、游戲說、巫術說、勞動說以及多元決定論。在我個人的觀點看來,無論以上哪種學說它們都離不開一件事情,那就是,藝術其實是人類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通過一種方式加以表達,把看不見的意識呈現為其他人能感知到的狀態。所以我認為,從原始人類想去試圖描述意識的那一刻起,藝術的起源便開始了。
起初,在查閱了這幾種藝術起源的學說后,我個人認為勞動說是最具有真理性的。不過,再深入思考后我發現,勞動并不是人類的特有的活動,動物的筑巢、覓食等都應該算是勞動吧,可是為什么只有人類出現了藝術活動呢,歸根結底的區別在哪。日本著名攝影師、藝術家杉本博司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術的起源,其實就是想嘗試追溯人類的精神史。所謂的藝術,其實也是技術。為了能將人的肉眼所不可見的精神物質化地加以表現,在人類意識文明開化的過程中,各種藝術形式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分化。”人類于其他物種不同的地方,不是肉體,正是精神意識。倘若要追溯藝術起源的根本源頭,我們就必須探尋人類意識的起源。
關于意識,其實這是個很深奧的話題,在這里我只說說我的一些淺層的看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的產生既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又是一個社會歷史過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物質從自身發展中產生能思維的生物,經歷漫長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三個決定性環節:1.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2.由刺激感應的反映形式到高級動物的感覺和心理;3.由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的產生。純粹的動物心理不會自發地產生意識。意識是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意識是社會性的勞動、語言和人腦的必然產物,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意識是社會的產物。1.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需要和可能;2.作為思維外殼的語言也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3.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猿腦變成人腦,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由此可見,人類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直接產物”。其實在這里我有個疑問(也許是我學識不夠才會有這樣的疑問,但哲學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探討性質的很難摸透的存在,這點和藝術很像),這個理論中說到“猿腦變成人腦,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難道猿腦就不存在意識嗎,顯然,猿類肯定是存在它的意識的,所以我覺得這個理論似乎有點太過于強調社會對于意識產生所起到的作用。其實在我看來,具有大腦結構的生物都是具有意識的,意識的產生是一個自然選擇,進化的結果。但是,為什么只有人類才具有藝術活動的認知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其他物種的大腦沒有進化到人類大腦的這個程度。地球上曾出現過漫長的冰河時期,周期都長達數萬年,人類經歷了數十次冰河時期,直到有一天,人類掌握了取火,火成為了人類抵御嚴寒的必需品。幾乎所有動物都怕火,可為什么偏偏人類可以控制火呢?也許是因為人類擁有那種特殊的意識,在看到可怕的事物時也對其產生了好奇心。當人類從雷電引發的森林火災現場帶回了火種那一刻,人類知道了雷電與火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意味著人類智慧開始萌芽,意味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將要來臨。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繁殖的目的是為了進化。之后我便在想,那么進化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呢,只是單純的想讓物種適應環境而繁衍生息下去嗎。其實我心里有個猜想,進化的最終形態是精神的進化,也就是進化將從生理上的進化上升到意識上的進化。事實上人類已經處于這個階段,在猿進化成人后身體機能反而沒有猿類優秀,但取而代之的是大腦上的進化,促成了意識和精神層面的飛躍。大腦的進化會使得認知能力不斷加強(就像從古代人發展到現代人這樣),從而使精神意識不斷上升到更高的一個階段。當整個人類不斷進化發展下去,一直到完全認知了宇宙本質的那個階段(雖然不知是否有這個可能,但先假設可以進化到這個階段),這個階段也許就是《易經》里所提及的天人合一了。結合人類從猿進化后身體機能的下降以及天人合一的說法,我也曾想過,物種進化到了最終階段后,是否會擯棄肉體而以精神的形式獨立存在于宇宙之中。不過,按目前人類所了解的知識來解釋,這種猜想是不可能成立。縱觀生物的進化史,從三足蟲到第一只爬上陸地的魚再到人類,生命脫離了海的束縛,沖出水面,踏過陸地,觸及天空,仰望宇宙,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有一種生物要從海底的三足蟲進化成人類,然后去探索和了解這個星球甚至這個宇宙。回到意識的主題上來,既然是進化給了人類現在這樣的意識,所以至少我一直都認為,精神意識層面的東西是才是人類的更值得追求的。品性是評判一個人優劣的根本條件,而意識形態決定一個人的品性。因為在上一部分提到過,人類區別于其他物種的地方,不是肉體,正是精神意識。
通過前兩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人類的意識是藝術產生與發展的本質條件。意識是一種無形的存在,當人們試圖去把這種無形存在的東西呈現出來的時候便產生了藝術。人類的思想意識一直是通過藝術來加以表現。當一種思想意識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并被其他人所接收時,這種思想意識便開始傳播開來。藝術的表現也受著藝術家意識形態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所提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個觀點也可以運用在分析藝術與意識的關系上。可以說,藝術和意識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藝術的產生是人類意識發展的產物,無論是模仿說、表現說、游戲說、巫術說還是勞動說,它們所闡述的藝術的起源都離不開人類的意識活動,藝術把看不見的意識呈現為其他人能感知到的狀態,意識影響著藝術的表現,兩者相輔相成。
[1]杉本博司(日).藝術的起源[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5.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