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葉 (四川省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 617000)
解析夏爾丹繪畫藝術
楊葉(四川省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617000)
夏爾丹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他扭轉了當時法國的繪畫風貌,與當時流行的洛可可繪畫藝術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洛可可藝術迎合上流社會的審美趣味,夏爾丹的繪畫直面平民階層的真實生活。這樣的繪畫方式和選材,體現出他獨特的繪畫理想和繪畫情感。本文從夏爾丹繪畫的選材,繪畫的表現手法和繪畫的風格特征這幾個方面來解析夏爾丹的繪畫藝術,探究他在畫面里體現出的真實質樸的情懷。
繪畫選材;表現手法;風格特征;繪畫情感
18世紀的法國,在藝術主流上是崇尚奢華的時代,洛可可風格在此時到達了頂峰風靡一時,當時社會上的大部分畫家都以上流社會男女享樂的情景為創作題材,包括裸體的女性的纖巧媚俗,裝飾品的華麗雕琢。然而,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下,夏爾丹卻堅持著他自己的繪畫藝術風格,把目光投向了平民大眾,描繪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和靜物畫。他的這種平民寫實主義美術把現實生活的真實和繪畫的豐富表現力結合起來,使靜物繪畫達到了荷蘭畫派后的一個新的高峰,奠定了他一流大師的地位。
繪畫題材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畫家進行創作選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不但具有個人的觀念,也會受到相應的客觀條件的制約,對繪畫觀念和情感的表達有一定的影響作用。藝術家繪畫題材的選擇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并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夏爾丹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他的父親終生作為一名木匠,長年累月為家人的生計奔波,生活并不寬裕。夏爾丹成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所以他并沒有機會去了解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就更加沒有機會去接受上流社會的貴族教育。也正是這樣的環境,才使夏爾丹把自己的藝術根子扎在他從小就生活的平民階層之中,繪畫題材和靈感也從平民階層的生活中源源不斷的涌現出來。夏爾丹正是這樣描繪他所熟知的生活和環境,所以他的繪畫更加的具有真實性。
夏爾丹的風俗畫,大多表現的是寧靜自然的日常家庭生活情景,作品中的主人是婦女,兒童和青年,并賦予人物真實的特征,夏爾丹的靜物繪畫,選材是普通人家的廚房一角,把靜物的題材范圍擴大到了以前不被人注意的物品上。羅丹曾說:“所謂的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看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夏爾丹就是這樣的大師,他能賦予那些普通的物體鮮活的生命力,能引起人們思想上的共鳴。夏爾丹的靜物作品所描繪的是平常所見物體,用凝重質樸的畫風將它們表現出來,靜物畫顯得醇美動人;他的人物畫描繪的是普通下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在當時洛可可藝術風靡的法國被認為是不值得描繪的題材,但是夏爾丹他的人物畫深切的體現著他對下層人民的關注和贊美。夏爾丹就是這樣細致的觀察著日常生活,發現平凡生活中獨特的藝術性。
夏爾丹的繪畫選材多為他所熟習的生活環境里尋找得來,并表達出他自己的不同感受。因此,就有必要從他的表現手法上來研究夏爾丹的繪畫作品。他的畫沒有奢華的裝飾,沒有戲劇性的沖突,也沒有用復雜的構圖和濃郁的色彩來打動人。夏爾丹的繪畫表現手法有兩個方面最為突出,第一,在構圖上,構圖形式十分的簡潔,第二,在色彩的運用上,注重感情的傾注,是飽含感情的用色觀念。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來解讀夏爾丹繪畫的表現手法。
1.簡潔的構圖形式
單純簡潔是夏爾丹繪畫構圖的主要特征,這樣特征所能達到的和諧和均衡是他反復推敲的結果,不是常人所想的信手拈來。英國現代藝術理論家布列遜在其評論中對夏爾丹的構圖進行過研究,他認為夏爾丹的構圖具有一種謹慎的隨意性,夏爾丹極力去除畫面與觀眾間的距離感,使畫面的構圖形式有著較大的親切感。夏爾丹的繪畫選取的視點一般不是太高,不會去刻意的表現畫面的空間感,這樣物體形象的深度會由于透視關系縮形成一個較小的面,類似于剪影的效果,沒有所謂的大空間大透視,使畫面顯得更加的簡練、單純。比如,夏爾丹的早期作品《銅水箱》,是他的里程碑式的名作。畫面的上,銅水箱作為畫面的主體物被擺放在畫面的中央,下方放著陶罐,水桶,一個斜放的平底鍋和一個小的陶碟,簡簡單單的五件物品展示出來的是一個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用品,畫面所傳達出來的是一種質樸的精神。畫面的構圖形式是穩定的三角形構圖,構圖形式簡潔明了,主體物出在畫面的中心位置,次要物體擺放在主體物下方,具有前后的遮擋和相傍關系,能在簡潔的構圖形式里表現出畫面的空間感和整體感。
2.獨特的用色觀念
夏爾丹的色彩在藝術領域有著杰出的貢獻,他的畫面中呈現出來的豐富統一而又穩定的色調奠定了夏爾丹一流藝術大師的地位。狄德羅曾評論夏爾丹的色彩,認為他的色彩是真實而自然的;貢布里希認為夏爾丹的色彩平靜而克制,但是變化豐富。但是夏爾丹個人認為:畫家描繪什么樣的對象和怎樣畫不是主要的,主要是通過物象的描繪表現出自己的感情來。夏爾丹曾聽到一位畫家在大談他的用色時,他就不耐煩的反問到:“誰告訴你我是怎么用顏色作畫的,顏色很重要,但畫畫要用感情。”因此可見,夏爾丹的繪畫用色,不是技巧和方法的賣弄和表現,是他對于物相感情的真實流露。這種用色觀點與當時流行的洛可可繪畫藝術用色的浮華和虛擬性針鋒相對,他做到的是用色上感情的傾注。夏爾丹的繪畫用色有他自己獨特的繪畫用色特征,就他自己評論而言,他繪畫的用色是依靠感情和真實的描繪,所以我們在觀看他畫的時候,畫面上色彩的親近感彌漫在觀眾的周圍。
夏爾丹認為,鏡子可以反應出事物外在的真實,但是卻不能表達出事物的情感,這種情感要靠畫家去體會和捕捉,并通過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通過畫面上顏色的交錯和色彩的鋪排來表達出事物所具有的情感,從而達到藝術的真實。一個同時代的評論家曾這樣說過:“沒有一個來這兒參觀的第三等級的婦女,不從夏爾丹的畫中看到自己的面貌,自己生活的一角,自己的身影,自己的日常勞作、家具,自己的孩子及其性格,自己的衣柜和服飾。”夏爾丹通過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來展現出生活的真理,體現出人們對生活真理的追求。他用自己的方式,使繪畫具有樸實,單純的崇高感,人們在他的畫面里可以感受到生命的韻律,感受到下層人民溫馨的生活氣氛,他的筆下歌頌和塑造著勞動人們,對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活動進行著真實的歌頌,表現出他真實、親切的審美情趣。
回顧夏爾丹的作品,夏爾丹的畫面里所透露出來的不止是描繪對象的美,而是一種精神性的氣息,是誠懇、質樸的品德和風格。夏爾丹的繪畫作品里呈現出來的不僅是他所描繪的對象本身所具有的氣息,而是夏爾丹長期的對生活關注和熱愛,使他的畫面里有了一種與人類感情呼吸節奏的同步與共鳴。
[1]宗白華. 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
[2]孫美蘭.藝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張之滄.藝術與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楊葉,助教,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水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