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霞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510000)
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表現主義實質分析
徐艷霞(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510000)
在近代音樂美學思想領域,青主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其音樂美學思想對中國近代音樂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對青主音樂美學思想表現主義的實質進行分析,則能夠使青主音樂得到更加客觀的看待。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表現主義特征進行了闡述,然后對其進行了實質分析,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青主;音樂美學思想;表現主義;實質
作為一種藝術理念,表現主義其實就是強調進行自我展現,要求藝術家進行內心的展現。而青主作為中國著名的音樂家,其音樂創作受到了表現主義的深刻影響,從而體現了西方表現主義對中國音樂界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表現主義實質展開分析,以便更好地促進現代中國音樂的發展。
作為20世紀杰出的音樂美學思想家和作曲家,青主在留學期間學習了作曲理論和鋼琴等知識,回國后則編寫了較多諸多進行音樂思想的論述,從而對中國近代的大批音樂工作者產生了深刻影響。而在青主創作的著作和作品中,則擁有著其音樂美學思想的表現主義特征。
(一)獨創性特征
分析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表現主義可以發現,其思想表現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在音樂本質和特性的認知上,其將音樂本質解讀為“上界“的語言,將音樂特性解讀為“虛偽性”。具體來講,就是其認為人除了有現實生活,同時也擁有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就是人所處的“上界”,能夠展現人的痛苦、愿望等情感,并且使人得到釋放。利用“上界”的語言,則可以使人在精神層面上溝通,而音樂就是這種語言。此外,青主認為音樂并不是人以自然界為基礎創作出來的,所以其認為音樂并不是實際的產物,需要音樂家注入足夠的情感才能夠給人帶來真實感。實際上,青主提出的這一觀念就是指音樂為人為創造的,本身缺乏真、善、美。想要使音樂傳遞出美的感覺,還要音樂家利用精湛的創作技法和強烈的情感將“虛偽”的音樂轉化成真實,從而獲得觀眾的情感認同。所以,青主是從非自然聲音的角度指出了音樂的“虛偽性”。而提出這一觀點的目的,則是為了對音樂的創造性和主觀性進行強調。作為中國近代第一位思考音樂本質和特性的音樂家,青主提出的有關“上界”和“虛偽”的觀念雖然較為含蓄,但是仍然反映了其對音樂本質的理解,即將音樂當成是表現主體情感的藝術。
(二)針對性特征
一直以來,有關青主音樂美術思想的表現主義都存在著一定的爭論。因為,其表現主義體現了針對性特征。在青主的音樂創作中,體現了其對西方音樂思想的崇尚,認為國樂在精神表現上有所欠缺,需要全面借鑒西方音樂。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國樂的發展形勢較之西方音樂較為落后。所以,青主提出這樣的觀點,也是希望國樂能夠向西方音樂學習和借鑒。青主認為,西方古典音樂能夠發揮振奮人心的作用,但是國樂則存在著劣根性,并且沒有受到音樂的教化和熏陶,因此需要向西方音樂學習。為此,青主從樂器和聲樂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改進國樂的建議。此外,青主也提出了“自由的藝術”的音樂觀點,認為只有擁有充分的創作自由,創作出的音樂才能成為藝術。在青主創造的作品《大江東去》中,青主通過自由選擇愛情題材歌曲形式展現革命熱情的創作思路展現了作品的自由性。所以,青主提出的“自由性”觀點,強調的主要是作曲家能夠自主進行作品形式、風格和內容的選擇,從而在音樂創作上不受限制。而這一觀點被認為是針對“服務的藝術”而來的觀點,但是青主實際上也創作出了較多的“服務性”作品。比如其創作的作品《出征》,就被當時評論著認為是“服務性”歌曲。因此,從社會背景和音樂發展形勢上來看,青主音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對青主的音樂美學思想進行解讀時,還應該結合時代背景。
(三)融合性特征
由于同時接受西方教育和國學教育,青主音樂美學思想也體現出了較強的融合性。在青主創作的一些抗日歌曲中,就融合了較多的儒家思想,認為音樂能過度人的思想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此外,青主的音樂創作也受到了西方表現主義的深刻影響,其音樂中表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音樂形式上追求旋律消逝和美感失落時的快感。但是,青主在借鑒西方音樂思想時,對國樂和西方音樂的認識相對而言比較清醒。通過有選擇性的對西方表現主義進行借鑒,青主對音樂藝術的主體性和特殊性進行了強調,從而避免了西方表現主義的弊端。而從整體上來看,青主音樂能夠同時表現出國樂思想和西方音樂思想,其美學思想則是兩種音樂思想的融合。
(一)反映了西方表現主義
從根本上來講,青主音樂美學思想反映了西方的表現主義。在青主的巔峰創作時期,其創作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并且在《樂話》和《音境》中進行了歌曲的發表。而這些作品大多體現了西方表現主義,傳遞著碰觸人內心的情感。作為一名音樂家和作曲家,其曾經指出音聲是用于表達其深情的工具,文字則是表達其深意的工具。通過將古典詩詞填入歌曲中,其才能夠使感情融入曲目中。所以,青主在創作歌曲時,較為注重詩詞的字音,講究字音的平仄緩急。在填曲的過程中,則關注詩詞的字義,可以通過字的輕重和含義使其保有原本的情感。
分析青主創作的作品的歌詞可以發現,其并未考慮歌詞的聲韻。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則是由于其認為使用聲韻進行歌曲曲調的控制,將導致音樂本身被約束,從而導致音樂失去活力和生命。因此,青主認為利用聲韻創作的音樂無法成為藝術作品,而這一表現主義在其音樂作品中都能得到體現。在其發表的文章中,則很少論述就表現主義音樂,僅僅對勛伯格的音樂技法進行了介紹。之所以介紹勛伯格的音樂,是因為青主認為勛伯格的音樂是有感而發,與其反復強調的音樂是靈魂的語言的觀點不謀而合1。所以在青主音樂美學思想中,體現了一種強調創作人真實情感的表現主義,認為成功的音樂創作離不開真實流露。
分析青主的兩部著作《樂話》和《音樂通論》可以發現,其提出的“上界”和“靈魂”的概念指的就是人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實際上,就是青主利用不同的詞語進行類似概念的描述。所以在《音樂通論》中,其曾經提到音樂就是上界的語言,而這些道理其已經在《樂話》中提到過。而將音樂當成是描寫人類靈魂狀態的一種藝術,其實上就是西方表現主義的一種反映。在西方的繪畫界,畫家梵高和畢加索都是藝術表現大師。而青主則對這些大師的繪畫作品非常熟悉,并且清楚的了解繪畫與音樂之間的默契和練習。所以從這也可以看出,青主音樂美學觀點受到了表現主義的影響,其在音樂創作、表演和批評時都展現了表現主義對其觀念的影響。因此在青主與西方很多音樂家的作品中,都能夠體會到靈魂的溫柔,從而展現了西方的表現主義。
(二)表現了極端化的思想
從本質上來講,青主的音樂美學也表現出了極端化的思想,以至于其作品反映出的表現主義出現了一定偏失。在青主的音樂作品中,不僅融合了西方的音樂美學,同時也融合了中國音樂發展情況。青主認為,中國音樂只是依靠耳朵聆聽,無法呈現出人的精神和內心感受,所以其偏執的認為中國音樂發展并不樂觀2。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其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了徹底否定,認為需要對中國音樂進行徹底的變革。受到德國表現主義思想的影響,青主對國樂思想進行了嚴格審視。而在國樂中,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禮樂思想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青主卻對其進行了完全的否定和批判,認為禮樂思想是對音樂家創作的一種束縛。由于青主認為音樂家只有獨立創作才能真正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性的音樂,所以其對國樂的藝術性提出了質疑。因此,青主的音樂作品處處體現著對西方音樂的崇尚,同時也體現了其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貶低,繼而使其表現出了極端化的思想。
在青主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其對西方音樂和中國傳統音樂做出了比較,認為中國傳統音樂缺乏精神層面的表現,同時表現形式也相對單一。而其對西方音樂進行了大肆贊揚,認為西方音樂表現形式豐富,還能夠展現人的內心情感。在這種思想下,其提出了“向西方乞靈”的主張,認為中國音樂創作需要全方位的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思想,提出了民族性、世界性的中國音樂發展路徑3。在其發表的一些文章里,對中國本土音樂進行了貶低,卻對西方音樂作品進行了稱贊。而從其對國樂的非客觀評價中,則能發現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偏執。
在音樂創作上,青主對音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進行了展現,認為在不同環境進行音樂的呈現能夠獲得不同的效果。所以,青主認為音樂創作需要突破詩詞的束縛,才能使其成為靈魂語言。但是,由于崇尚西方音樂,青主對外國詩詞的輕重旋律給予了過多關注,以至于中國詩詞的音韻和諧及情感表現遭到了忽略。因此,青主的音樂無法展現中國詩詞的藝術性和獨特性,其音樂美學思想也具有極端化的特點。所以,不可否認的是,青主通過引入表現主義豐富了中國音樂領域,但是同時也國樂做出了偏執的評價。因此在對青主的音樂美學思想進行評判時,不僅需要重視其為中國音樂發展做出的貢獻,還應該認識到其在引入表現主義時出現了偏失,以至于導致其對中國音樂做出了極端化評價。
總之,青主作為優秀的音樂家,其音樂美學思想必將對后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加深對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表現主義實質的分析,則能夠更好地對其音樂作品進行評價,從而在肯定其對音樂的貢獻的同時,客觀的看待其音樂美學思想,繼而更好地促進現代音樂的發展。
注釋:
1.楊康寧.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研究的綜述與思考[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03:150-155.
2.伍維曦.在文人傳統與音樂西學的夾縫之間:青主音樂觀的思想史意義[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4:62-75+5.
3.李珊珊,高亮.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特征分析[J].大舞臺,2014,0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