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慶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250014)
希納斯塔拉《第一鋼琴奏鳴曲OP22》的音樂風格及演奏分析
唐慶(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250014)
《第一鋼琴奏鳴曲》(OP.22)創作于1952年,希納斯塔拉在這首作品中采用了古典、浪漫、印象主義到現代派音樂作品的各種創作技法。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著重突出的快板;第二樂章,神秘不可預測的急板;第三樂章,熱情的柔板;第四樂章,粗獷的固定音型。本文在具體研究內容上著重分析了該作品的音樂特色和音樂風格,以及如何用鋼琴演奏來詮釋作者的音樂特點,如何演繹這首作品所要表達的特有的精神以及對以后音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希納斯塔拉;第一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演奏
希納斯塔拉是上世紀南美洲杰出的音樂家之一,是獨樹一幟的拉美音樂代表人物,希納斯塔拉的音樂所體現的是伊比利亞半島音樂和印第安本土音樂的完美結合,這些多樣化的音樂元素融入在他的音樂創作中。本文以鋼琴的演奏技巧為例,提到了演奏的重難點以及音樂情感的表達,既體現了他的音樂風格與阿根廷傳統音樂存在的共性,又不失保持著自己的個性化元素,文章通過對其作品和演奏技巧的分析,更好的向人們展示希納斯塔拉獨具魅力的音樂風格。
《第一鋼琴奏鳴曲OP.22》屬于希納斯塔拉的主觀民族主義階段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他第一次結合傳統曲式創作的鋼琴作品。此首作品受卡內基學院和賓州女子學院的委托所寫,第一次演出是在匹茲堡的國際音樂節上,由哈里斯擔綱主演,第三年,在北歐國家挪威的首都奧斯陸國際現代音樂節中再次登臺亮相,反響很熱烈。創作的作品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節拍與節奏的錯位
節拍和節奏是旋律中的重要因素,具有十分獨立的表現能力。欣賞過《第一鋼琴奏鳴曲OP.22》的聽眾都覺得這首曲子沒有什么規律可循,這也就是音樂制作人的能力所在,將傳統的節拍完全打亂,更多的通過長音加強、轉音、卡頓、變換拍號等方式,使得曲目的整體節奏性減弱,這也使得音樂的整個旋律變得極具特點,這種創新在一、四兩章中有很多的表現。
就比如說,在樂曲的第一階段,每三個節拍中就有會有一個拍號的出現,在101到116這一部分中,一共只有16個小節,卻在這16個小節中都出現了這種方式的處理,通過對5/8代替6/8的改動和9/8和3/4的無縫轉變,都使得這一段樂曲的表演極具特點,讓所有的聽眾都能夠深深地記住樂曲的旋律。同時,這一部分的主旋律,還使用連線的切分形式。把原曲中的3/4中的弱-弱-弱巧妙地換為強-強-強。類似這樣的出現方式在樂曲的很多地方都要使用,特別是在第四章中,從171之后的小節同,6/8拍一直都在使用這種切分音的方式,這就會使得低重音之間的對比變大,形成很大的沖擊感。
聽完全部曲目之后就會發現,作曲者這種看似隨意的樂曲節奏安排,似乎又存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一種連續性的表達。
(二)音程與和弦的平行進行
作曲者在4個章節中多次的使用雙音重疊和三度、五度音效重和的方式,通過對平行使用多種和弦,讓曲目的整體形式變化多端,不容易被別人猜到,就像在樂曲的第四部分開始之后的21小節,右手就使用了雙音平行的方式來對此處的樂曲進行了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曲目整體變得很有現代感。同時在樂曲進行到五十一小節之后,右手的彈奏方式再次發生改變,使用平行六和弦的方式,讓樂曲的演奏更加能夠體現出作曲家的內心特點,他的作曲風格不單單如此,還常常在演奏過程中使用變調和轉音的方式,使得樂曲演奏難度提高,個性化色彩變強,同時,他還常常會進行一些半音變調,讓音樂的整體結構發生了變化,增加了演奏的色彩,他又會在復雜的轉音過程中增加一些簡單的和弦,讓樂曲整體變得更加跳躍生動。
《第一鋼琴奏鳴曲》是一首轟動業界的經典作品。這首奏鳴曲雖然打破了傳統的手法,但作曲家將現代鋼琴彈奏技法,以及現代作曲的方法和地方民間風格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賦予了音樂獨特的表達方式。
(一)第一樂章:著重突出的快板
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章主要體現的是尖銳明亮的音質。筆者在彈奏的時候,用的觸鍵技術的發力點是手腕和上臂,這樣可以更好的表達。
在第一樂章的六十四小節,我仍然采用以手腕為發力起點的按鍵方法。這種觸鍵法,在彈奏速度較快的時候,以手腕為軸心,還要保持手腕的正確姿勢。這種演奏方法一般出現在三六八度,包括彈奏的中斷和連續彈奏,以獲得更為尖銳、明亮的音色。
而在第192小節中八度和弦的彈奏,使用的是大臂作為主要發力源的按鍵方法。在彈奏的過程中,兼顧肩部的力量和腿部的力量,以大臂為發力點,帶動手指的力量,并配合制音踏板,這種方法不適合用于快速彈奏中。
而在第一樂章第200-204小節處,則體現的是和弦的彈奏法。和弦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符構成的,而中間的聲部又是給和弦定位的重要標志,因而在彈奏時,應注意中聲部音符的準確性。除此之外,在彈奏和旋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手腕與手掌的位置要齊平,指尖在按鍵時的力量變化,還有演奏家借助腰腹和肩部的力量正確的演奏和弦。
(二)第二樂章:神秘不可預測的急板
在這一奏鳴曲的第二樂章中,作曲家運用了十二音音列的寫作技法,從而產生了新鮮的并帶有朦朧的飄逸音色。作曲家標記了“Prestore misterioso”,以ABACABA的四弦奏鳴曲式寫成。在連續彈奏雙三度、雙六度音階進行時,最容易出現手指用力不勻而導致聲音參差不齊,因此,雙三度雙六度的彈奏成為鋼琴演奏中很難攻克的技巧。
在彈奏第二樂章第36-37、163-166小節處的雙六度和雙三度,首先應合理地設定指法,并保證無論在上行或下行的換指中,將上方的旋律音連續地奏出。其次,在彈奏過程中,位置和框架應該是固定的音調手組,以及手臂、手腕向左或向右移動的動作幅度;提高指尖按鍵的速率,并且力量要均勻,不能集中在一個點,保證音準的整體效果。
譜例3:《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三)第三樂章:熱情的柔板
第三樂章是第二樂章的延伸,不同的是在這一章節多用富有熱情的柔板表現,在這一樂章中主要是解決八度的奏法和連奏的方法。以下簡單介紹幾種關于八度的練習方法。
重力奏法的目的是盡量讓彈奏使用的手腕保持輕松的狀態,以及用手指彈奏的發力點的解決。這種彈奏方法需要一定的力度來作支撐,當力度上去之后,彈奏的速度就逐漸降了下來,因此對速度的要求并不高。在第三樂章中,當彈奏到34至35小節過程中,以肩膀和上臂的力量為支撐點,按鍵的同時,肘部關節組織要做好發力的緊張準備,和鋼琴踏板形成良好的默契效應,使彈奏出的音色保持明亮。
斷奏法,這種彈奏方法的發力點是人體的手腕部位,并提高手掌向下的速率,從而快速按鍵的過程。如第四樂章中,在第124小節處,使用的就是斷奏法,它的優點在于能夠精確的進行八度彈奏,提高彈奏八度音的速度。連奏法的演奏方法是通過手腕的左右運動,提高多個八度音的連貫效果。
關于連奏的彈奏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是歌唱式的奏法。這種奏法適用于慢節奏的音樂演奏中。手指盡量不離開琴鍵,通過手腕的左右平行運動,保證觸鍵的流暢性,就像歌唱一樣順暢的奏出旋律。如:第三樂章第57—62小節處,適合采用這種方法來彈奏。在彈奏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手腕和手掌要保持齊平,按鍵的動作不能太快,要緩慢進行,把大臂和手腕的力量平緩的輸送到手指的指尖,增加按鍵的受力面積,目的是彈奏出柔和連貫的音質和效果。
(四)第四樂章:粗獷的固定音型
第四樂章的樂曲風格是拉美粗獷的音樂風格的典型代表。在這章中含有很多的八度和弦音,音色方面反差很大,音量多變,戲劇性很強。本樂章要求音色洪亮有力度,因此建議使用以小臂為著力點的按鍵方法,在按鍵之前手臂太高,以形成顯著地力度,被稱為高抬指的方法。
高抬指得方法,指的是手指在按鍵之前,保持一定的高度,并加速下落點擊琴鍵,這種觸鍵方法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彈奏的手指力度,以獲得明亮有力的音色,在本章的開頭階段使用率很高。使用小臂為著力點的按鍵方法,其發力的輸送源泉還是人的肘關節,把力量通過小臂傳達給手指,并快速的按鍵。這種彈奏方法一般用在作品的高潮部分。
五指單音的練習法,在八度訓練中是最關鍵的。這種彈奏法是指在八度音同時奏出之后,將低音(或高音)根音按住不動,以高抬指的練習方法將高音(或低音)旋律音用五指反復彈奏,這不僅可以穩定五指的支撐能力,還是提高八度音彈奏質量的最有效的方法,適用于第四樂章第171-174小節的練習中。
斷奏可分為小臂斷奏、大臂斷奏、手腕斷奏、手指斷奏這四種彈奏法。在《第一鋼琴奏鳴曲》中,經常采用的是后三種奏法。手腕斷奏是以手腕為中心軸,在手指固定要彈奏的位置后,腕部向下快速擊鍵,控制好適當的動作幅度,演奏的結果也是帶有明快色彩的音樂。
通過對《第一鋼琴奏鳴曲》的技術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鋼琴音樂的發展規律,即20世紀初以后,鋼琴音樂的藝術表現手法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眾多作曲家雖然傳承了傳統的音樂創作方法,但大多數音樂線條較少。這就要求演奏者在彈奏的技術方面,需要上升一個更高的層次。
希納斯特拉創新了音樂的創作方法,讓人們感受到了現代音樂的元素以及傳統阿根廷民俗音樂的魅力。展現了希納斯特拉的剛柔并濟的音樂特質,用鋼琴這種大眾的音樂樂器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但是,我國的鋼琴界總是致力于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作品創作,沒有重視現代的鋼琴作品的研究,由于改革開放時間不長,相關的文獻資料和視頻資料很匱乏,這也是造成研究理論成果不顯著的主要原因。希納斯特拉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特別是這三首鋼琴奏鳴曲其中的第一首。同時還闡述了對《第一鋼琴奏鳴曲OP22》演奏中的一些技術難點,心得體會等方面,進一步研究了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音樂旋律和節奏上的特點。以期能夠有助于對現代鋼琴音樂理解的加深。
[1]蔣念.傳統因素與現代技巧的融合—希納斯塔拉《第一號鋼琴奏鳴Op.22》研究[J].民族音樂,2012(3).
[2]孫佳.希納斯塔拉鋼琴奏鳴曲中的節奏技法[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碩士論文.
[3]易帥.一顆多元民族文化與多元音樂藝術完美嵌合的明珠[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碩士論文.
唐慶(1979.10),男,漢,山東淄博,學歷碩士,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鋼琴系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聲樂鋼琴藝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