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澤 (山東師范大學 250000)
不同民族體系下的女性形象——從影片《法國中尉的女人》《雁南飛》《云水謠》淺析三種不同的女性形象
馬澤(山東師范大學250000)
本文根據英國、蘇聯、中國不同的民族體系,分析三種女性形象。
民族體系;女性形象
人作為社會中的微小粒子,其思想意識引發的心理和行為狀態會受到社會背景及主流意識形態的深刻影響。當今社會女性的逐漸雄起,使我們應更多地聚焦于女性群體。本文從《法國中尉的女人》《雁南飛》《云水謠》三部影片中淺析女主人公形象,進而探究三種不同民族體系下的女性形象。
在此,我們應當明確:《法國中尉的女人》【改編自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代表作,哈羅德?品特將其改編為電影劇本,導演卡洛爾?賴茲。】《雁南飛》【蘇聯導演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云水謠》【改編自作家張克輝的《尋找》,導演尹力。】三部影片分別處于英國、蘇聯、中國不同的民族體系下。本文將從影片所彰顯的民族傳統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所處的社會背景與環境、人物自身的內心世界對女性形象作簡要分析。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英國“反思電影作品”中的翹楚。《影視鑒賞》中袁智忠說:“英美報刊在電影上映后稱贊其為:戰后幾十年來最有英國特點的影片。”影片講述了一個女人的命運問題。薩拉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精神的女性,這與她是一位家庭教師所飽含的傳統文化與思想意識有關,因為教師自古就具備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但探其薩拉的靈魂深處,在追尋自由精神的表象下,她卻十分孤寂且充滿矛盾。她奇特的性格、孤傲的形象與其深陷于“維多利亞式”的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如她與查爾斯結識前,時刻觀望大海,也許在她看來,只有大海才能讀懂她的內心世界。薩拉以一個弱者形象來演繹內心的堅強,以勇敢地追求自由來渴望他人的救贖。片中她對查爾斯說:“您是我最后的指望了。”薩拉作為當時英國女性的典型代表,我們可探視出英國女性渴望自由與自我存在卻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的失落感,可體味到她們在矛盾與孤寂中生存的艱難。這也正是英國維多利亞傳統文化所彰顯出的對人思想的禁錮和人性的壓抑,是意識形態這只“無形手”對薩拉及英國女性施以沉重精神壓力的顯現。
《雁南飛》是蘇聯著名詩電影杰作。影片中的維羅妮卡,受到了蘇聯傳統文化:堅強、隱忍等精神的影響,從而透露出蘇聯女性特有的堅韌、激進的性格。但她也因戰爭而出現了精神空虛、意志不堅,最終做出背叛愛情的舉動。片中維羅妮卡在車站尋找鮑里斯欲為其送行時,面部淚痕斑斑,此時蘇聯女性激進的性格得以表現。在維羅妮卡“悲憤的出走”那串鏡頭中,她內心的不屈、頑強又有幾分脆弱發揮地淋漓盡致。在她沖破了內心的“臨界點”后,精神世界瞬間崩塌: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但透過她的這一行為,我們看到的正是她欲求維護自身尊嚴而采取的一種極端方式。維羅妮卡最終背叛了愛情,但這種背叛無不夾雜著對當時戰爭的“褻瀆”,也是蘇聯女性那種“激進”意識的凸顯和戰爭壓抑內心許久之后的自我釋放,這種釋放卻逐漸演變為自我放棄。導演通過突出維羅妮卡的形象,使觀眾深度挖掘出當時蘇聯女性在脆弱中頑強、頑強中激進,激進過后走向崩潰邊緣的生存狀態。
《云水謠》可稱為國產影片佳作并獲多項大獎。影片對王碧云性格的塑造,傳達出了在受東方傳統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女性那種對愛情從一而終、堅貞不渝的態度。如片中王碧云對侄女說:“女孩不能總是這樣漂著,找個安靜的地方住下來,找個安靜的男人嫁過去。”她作為一個在東方傳統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性,自然不比西方女性的自由奔放、蘇聯女性的激進沖動,而是一輩子對一個人一心一意。因為在古老的東方文明中,“一女不得二夫”的說法深得人心。影片中王碧云不僅“忠”,且彰顯了“孝”。這在她照顧陳秋水的母親中可以體現。在東方傳統女性心里,從小所受的那種“忠”“孝”教育應銘記于心,至死不能忘記。不僅王碧云是這樣的女性,而且在那時社會大環境下的很多女性同胞對愛情也持有此見解和態度。
《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薩拉作為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女性代表,受到了維多利亞統治的束縛,她的性格特征正是當時統治階級對社會現實的扭曲進而映射到人物內心的突顯。但她沒有向現實低頭,而是演繹出了對自由的渴望、掙脫世俗、反抗傳統。同時她試圖去改變普通女性低下的社會地位,反對基督教羈絆人的思想和行為。即使她沒有挑戰成功,但起碼作為反抗傳統的典型形象,給觀眾留下了她面對不平等、不自由而作出斗爭的深刻印象。影片的結局之一:她選擇了單身生活,亦又體現出她對自由的力爭。這樣看來,在當時的英國社會,一些女性并沒有因為社會而限制、放棄自我,而是以反傳統反封建的先驅者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以此追求自由與自我存在。
《雁南飛》中的維羅妮卡,與社會環境聯系地較為緊密。第一:影片中描繪的是當時戰爭中蘇聯人民的生存狀態。維羅妮卡激進性格下的那份脆弱,實則是對戰爭的控訴與訴諸,如:她苦苦等待鮑里斯的場景,以及她救下一個叫鮑里斯的男孩后,精神得到寄托,男孩填補了他對戀人思念的空缺。鮑里斯因為戰爭離開她,否則他們將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因此維羅妮卡深陷痛苦。影片恰到好處地透過維羅妮卡的性格塑造,折射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是不言而喻的。第二:當時蘇聯電影不僅起著戰爭宣傳、鼓舞人心的作用,且將視點放在了鮑里斯這種普通人的生活中。
《云水謠》中所表現的社會背景與環境,是處于學生運動的社會動蕩期,現實狀況使陳秋水不得不離開王碧云,而這一別換來的卻是王碧云的終身等待,最終兩位相愛的人沒能終成眷屬。但恰恰因為這份不圓滿的愛情,吐露出了東方女性那種至死不渝的愛情觀。
在對薩拉內心世界的解讀中,她無疑是一個對自由及自我存在極度渴望的女性,是一位勇于擺脫世俗、向封建觀念發起挑戰的“女性英雄”,也是一個對“女性主義”高聲吶喊的人物。可她的內心同時又充滿了失去愛情后對人生和自我認識的縹緲恍惚、性格的變幻莫測和捉摸不定。薩拉這一系列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內在欲望渴求得以外化的表現。
深究維羅妮卡的內心世界,可以發現她精神上還懷有對鮑里斯的愛的堅守,即使身體已背叛愛情,但一定意義上這種背叛是由于社會環境、殘酷戰爭等因素催化而成的。在維羅妮卡的內心深處,她極其善良。引用《中外電影名片導讀》中趙娜所說的話:“北雁南飛,生活依舊。”多么凄楚的故事。
揣測王碧云的內心世界,可以讀出在當時中國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背景下,女性內心的自我壓抑轉化為了對愛人的癡苦等待,卻最終沒有等來。這種對中國女性愛情信仰的彰顯,正是聚光燈下眾多東方女性愛情觀的真實寫照。
不同的民族體系流露出了三種不同的女性形象。但在我心里,她們同時擁有相同的標簽:堅毅、果敢、敢愛、敢追求。
[1]袁智忠.影視鑒賞(第三版)[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2]錢態.中外電影名篇導讀[J].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