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璇 (西安外國語學院 710065)
動畫藝術中兒童與成人思維的對接研究
田曉璇(西安外國語學院710065)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些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突飛猛進,強有力的推動動畫藝術的發展。但動畫藝術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其觀眾主要是兒童,觀眾群體讓動畫藝術陷入到一個死循環中。實際創作中動畫創作者被成人創作者輕視,在行業中處于一個尷尬境地。成人創作者在進行動畫創作時戴著幼稚的有色眼鏡,并沒有進行轉為思考知識簡單的表達自己的思維。成人創作者只有領悟動畫思維規律才能創作出出色的動畫。因此做好動畫藝術中兒童與成人思維對接研究工作具有現實意義,本課題中筆者對其展開深入探討與論述,并給出具體的完善措施。
動畫藝術;兒童與成人思維;有效對接
攝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產生動畫藝術,相比與其他藝術,動畫藝術思維形式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社會經濟及相關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動畫藝術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也暴露出眾多問題,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動畫藝術創作中兒童與成人思維的對接問題。這個問題已成為限制動畫藝術發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資料文獻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動畫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思維,通過綜合思維發現事物中內部存在的聯系及規律,其實在實際中我們可以發現動畫創作思維的主要特點在于充滿無限想象力與無處不在的童心。童年是每個人的美好回憶,在這個階段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腦海中充滿著豐富的想象力。但隨著年齡增長,對于事物逐漸有了清晰明確的認知,想象力逐漸被現實所消磨,只能可憐的躲藏在腦海的角落處,而動畫藝術本身就可以充分體現這點,這也是吸引人們的關鍵所在。通過動畫藝術創作構建出一個與現實世界迥異的世界,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人們可以脫開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束縛。我們這里童心特指那些單純美好的心靈回憶1。所以實際中動畫創作故事的基礎就是童心與想象力,是動畫創作的基本所在。總結實際作品可以發現,大部分優秀動畫作品中都蘊含著這種思維模式,與觀眾產生共鳴,提升作品貼合度。這里以世界著名動畫制作工作室“皮克斯”為例,動畫制作工作室將這種思維方式充分運用。在《海底總動員》這部動畫電影中,創作者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構建出一個平衡于現實世界的海底王國,講述主人公小丑魚尼莫在這個海底世界中冒險,最后與邪惡的人類做斗爭的故事;再者《怪獸公司》這個以恐怖與勇敢為主題的動畫故事,其創作靈感來源于人們童年時對恐怖怪獸的想象及莫名恐懼,創新的將孩子恐懼時的尖叫聲作為怪獸世界的能量來源,這部動畫電影充分展示了童心與想象力的重要性。
動畫藝術創作中角色的表演是傳遞信息與情感的主要媒介,但如何通過動畫角色充分展現動畫思維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擬人化,這種手法是動畫創作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將人類情感與行為賦予動植物或沒有生命的物體,比如近些年熱播的《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再者擬物化,這種手法是以非生命物體狀態飾演動畫角色,在特定心理需求下動畫角色以超越生理的方式去表演,同時賦予角色鮮明的特點,比如幽默、夸張及抽象等,讓動畫角色表演的生動與說服力,進而促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2。比如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中,創作者就是賦予玩具這種沒有生命的物體的生命,每個玩具角色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其中主角牛仔警長胡迪就被定為聰明、敏感的特點,而太空騎警巴斯光年陽光、充滿活力,很長一段時間內竟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僅僅是一個玩具,將自己當作真正的太空警察。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巴斯光年的愚蠢而感動。這些類似的角色還有近些年《冰雪女王》中的雪寶、《龍貓》中的龍貓等。要知道娛樂性是動畫創作最根本的元素,實現動畫角色的表演,在超越生理表演的基礎上給觀眾帶來娛樂。
初次之外,動畫作品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將實際拍攝中不能展現出來的景觀通過繪畫 的方式展現出來,這點在動畫創作中呈現娛樂效果這點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動畫藝術產生之處對幽默這點尤為看重,而動畫藝術創作中最常用的語言方式就是幽默。觀眾通過觀看理解作品中的幽默,最終與作品產生共鳴,達成創作者作品創作的初衷。這種傳遞幽默在動畫創作中主要體現在故事情節上,通過戲劇化角色展現出則匯總幽默。作品中的幽默情節設計無論是在何種類型的故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可以讓整個故事的節奏更加鮮明,讓故事更有層次感。比如動畫電影《埃及王子》,這就是一部典型的正劇,劇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情節就是摩西和哥哥在城中駕車飛奔產生許多笑話的片段3。同樣在《螢火蟲》中,這部源于現實題材的悲劇故障,將哥哥與妹妹辛苦生活體現出來的同時也設計了眾多的幽默情節。總值動畫藝術創作中具備鮮明個性、豐富表情及夸張動作的角色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動畫藝術的感染力,實現整個作品深度的升華。
動畫藝術創作人員雖然是成人,但在創作過程中應該按照逆向思維進行創作,充分發揮成人思維。
1.構思好故事情節
動畫的基礎本身就是故事,故事講述的技巧及情節本身就是贏得觀眾認可的主要因素。相比于電視電影情節動畫故事情節本身就不是以現實為基礎的,它是在想象的基礎上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的。除此之外,在設置動畫故事情節的時候,要以常規思維相反的方式展開,這種逆向式的思維方式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覺,強有力的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比如在大型國產動畫《哪咤傳奇》中,創作者就讓主角哪咤在遙遠的地方隨意的射了一箭,結果這軒轅劍卻奔向萬里之外的紂王,這個令人覺得不可能的事情成為整個故事展開的引子,為后續情節展開做好鋪墊,哪咤也由此展開走向英雄的道路4。
2.設置人性的思維
動畫中的角色有很多是現實存在的,但有一些則是完全虛構的,比如外星人、吸血鬼、鬼魂及幽靈等,可以這樣或,只要是你能想象到的在動畫中都可以出現。動畫作品看起來和現實沒有任何聯系,但不論其展現的是何種內容,創作過程中其依然有需要堅持的原則與規律。比如在構建多樣化的動畫角色過程中,依然需要考慮到人性與故事背景。設定的每個角色都需要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里同樣以實例為研究對象進行講解。動畫作品《僵尸新娘》中,傳統觀念中認為僵尸是一種極為恐怖的東西,但在這個故事中,僵尸卻可以為了愛情付出所有,凸顯出僵尸奮不顧身的特點5。
1.動物思維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類動畫故事就是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造成兒童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兒童本身力量不足需要別人的照顧與關懷。動畫作品中的能說話的動畫有些類似現實中的兒童,但這些動畫卻具備強大的能力,可以將一切困難解決掉,戰勝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無形中兒童就會對這些動物角色產生崇拜心理。
2.擬成人思維
擬成人思維并不是成人思維,與成人思維模式存在本質的區
別,這種模式就是讓兒童站在成人角度考慮問題。兒童眼中的成人世界與真實的世界有著極大的差別,他們嚴重的世界往往是自己想要的世界,是一種基于幻想形成的世界。兒童眼中成人都是厲害的,成長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英雄崇拜心理。而動畫作品中的動物有著各式各樣的能力,他們都能打敗壞人贏得勝利。作品中的這種行為恰好與兒童崇拜心里相符合6。實際中可以發現,兒童成長過程中往往有段時間癡迷于過家家游戲,自己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扮演家長照顧孩子等,這就說明孩子潛意識中希望自己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日本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就是講述孩子努力恢復家庭的故事。
3.仿邏輯思維
實際生活中大部分人認為兒童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但這種認知其實是錯誤的,兒童自身邏輯在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只是這種邏輯不同于成年人的邏輯。這也是很多時候成年人沒有辦法接受的事物孩子可以坦然接受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兒童邏輯中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抽象邏輯認知,他們往往會采用動畫邏輯驗證這種抽象邏輯。比如在《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中,很多時候喜羊羊挫敗灰太狼的陰謀后,灰太狼都會飛向天空慢慢消失,但嘴里會喊到:“我灰太郎會回來的!”成人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但兒童則認為灰太狼本來就應該被打敗,死去的灰太狼會很快復原,這種邏輯思維給動畫創作提供了新的思維創作方式7。
動畫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成人與兒童共同參與,其中創造動畫的主要部分是成人思維,而兒童思維則是接受動畫的主要部分,兩者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動畫藝術。那么在現實中如何實現成人思維與兒童思維的有效對接呢?首先動畫創作中成人創作者要對兒童思維模式靈活掌握,這才有可能實現兒童思維與成人思維的有效對接。需要成人創作者想象力爆棚,也就是有著和兒童一樣的想象力,有時候越離譜越好。同時還需要深刻了解兒童,才能掌握兒童思維。實際中要有打破傳統的勇氣,放開思維進行幻想,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銜接;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語言,動畫作品中可以通過增加動畫角色的心理語言,讓角色形象更加豐滿,適當增加模擬現實的聲音,比如雨聲、腳步聲,增加動畫的真實性。
動畫藝術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藝術,其本質是傳遞信息。實際中動畫作品通過圖像及聲音實現信息的傳遞。但整個創作過程中如何實現兒童思維與成人思維的有效對接是現實問題。本文中筆者通過闡述動畫思維特點與展現措施,進一步分析兒童與成人思維,最后給出具體的有效對接措施。
注釋:
1.葉琳.淺談動畫思維與動畫藝術創作的關系[J].美術大觀,2016(01):114.
2.蔡葵,陳于書,許文萌.動畫技術在家具行業的應用探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09):23.
3.鄭哲瓊.提高高職院校學生二維短片創作能力的教學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20):50-52.
4.蘆明明.淺析動畫創作中幽默的表達及其影響[J].戲劇之家,2014(08):89.
5.宋磊.中國電視動畫創作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J].文化月刊,2014(20):37.
6.張剛.建筑漫游動畫創作運用新探索——以上海世博會漫游動畫為例[J].裝飾,2010(07):11.
7.陳偉.情感表達在動畫創作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08(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