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鑫 (武漢理工大學 430000)
國產動畫究竟是給誰看的——《大圣歸來》《小門神》比較分析
萬文鑫(武漢理工大學430000)
《大圣歸來》上映于2015年7月10日,是根據我國著名明清神魔小說《西游記》為母題進行拓展和演繹的國產3D動畫電影。并由田曉鵬執導,張磊、林子杰、劉九容和童自榮等聯袂配音。講述了被鎮壓五行山下已經五百年的孫悟空被兒時的唐僧——俗名江流兒的小和尚誤打誤撞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險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影片在國內公映后,以良好的口碑引發網友觀眾的熱烈追捧和媒體的廣泛報道。《人民日報》認為該片是中國動畫電影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級作品。2015年9月,影片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12屆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動畫長片金獎。
影片以幼年唐僧為原型的“江流兒”是導演田曉鵬最鐘愛的角色,小和尚“江流兒”承載了影片的一大主題——執著。年僅7歲的小和尚江流兒,父母被山妖害死,成了孤兒。之后被云游僧法明撫養,在長安城長大。江流兒勇敢善良、天真活潑,對齊天大圣有著近乎狂熱的崇拜。對心中“大圣”行俠仗義的理想形象的執著,讓他義無反顧地追求正義,并最終驅散了孫悟空心中的陰翳,解除了他身上的封印,喚起本心,令他恢復了法力,一舉消滅了“混沌”。
影片中的反派取自《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導演田曉鵬認為《西游記》原著中的妖怪都過于具象,思維范式化,行為舉止過于接近人類。這部影片中,狀如黃囊而無面目的混沌被看作無形的恐懼及恐懼本身的化身,象征著孫悟空內心潛伏的對力量的依賴和對失去力量的狂躁背后深深的自卑。
《小門神》上映于2016年1月1日,是追光動畫制作的賀歲動畫電影,由王微執導并編劇,高曉松、白客、易小星、季冠霖等參與配音,講述了門神兩兄弟面對下崗危機毅然來到人間江南古鎮,遇到了一對單親母女之后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的圍繞著門神兄弟和人間小女孩雨兒三個主要角色展開,神荼是門神中的哥哥,憨厚可愛的外表下有著相應的滑稽幽默,隨遇而安,做事猶豫不決的個性,本來在神界替郁壘隱瞞其私離職守下界尋找封印之事,后意外之下被夜游神識破。神荼追尋郁壘的腳步來到人間后與人類相處十分友好,和小女孩雨兒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最初固守自我逃避現實得過且過甚至在人間的餛飩店幫工,后為彌補郁壘的過失和郁壘并肩戰斗。郁壘則是門神兩兄弟中的弟弟,不甘于現狀的青年形象,為證明門神的價值和改變神界經濟蕭條現狀來到人間,企圖釋放“年”給人間帶來災禍,并使人間重新需要神界的保護,以求改變神仙的地位,結果險些釀成大禍。而主角中唯一的凡人雨兒則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跟著媽媽從大城市回到奶奶所在的江南小鎮,跟媽媽一起經營一家傳承幾代的百年老餛飩店。作為小鎮中唯一貼著門神年畫的人家,雨兒家成為了門神從神界降臨這座小鎮的唯一通道,數人的故事也就此交織在了一起。
兩部動畫電影從技術上來說,追光制作的《小門神》無疑代表的中國最高的動畫技術,而《大圣》則是在經費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的極力壓縮成本的制作,單從動畫技術上來看《大圣》無疑是難以超越《小門神》的,從場景美術設計和人物設定來看,《小門神》也更加細膩有深度。從劇情故事和角色定位上來看,《大圣》劇情主線明顯情節設置簡單,但劇情前因后果并未交代清楚,顯得有些突兀,人物形象的設定上,正邪陣營分明符號鮮明。《小門神》劇情故事多線交織,較為復雜,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人物形象則顯得人性化,有血肉,角色無正邪陣營之分,唯一的反派也是由心造作而來。在我看來《小門神》在藝術性上是超越《大圣》的。然而《大圣》的口碑,票房卻遠高于《小門神》造成的社會影響也遠超《小門神》,《大圣》上映后,一時間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上討論不斷,堪稱“現象級”動畫電影,而《小門神》的反響卻不算好,時常有人評論不知道故事在講什么或者評論說小孩看到一半就睡著了。可以說《大圣》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在《大魚海棠》在一片期待中的難產和《魁拔》上映后的尷尬之后,國產的動畫電影可謂進入了一個真空期,氣氛空前壓抑,以中國的超級英雄孫悟空為主要形象所講述的一個好萊塢式故事可謂是曠野中的一聲響雷,眾望所歸,劇情設置的簡單易懂,正邪陣營的對立分明,最終正義碾壓邪惡的熱血沸騰都令對國產動畫電影的崛起期待不已的觀眾內心激蕩難平。
《大圣》玩了一把情懷,而且玩得非常好,有《西游記》作為堅實的故事背景,首先在吸引力上就是具有先天優勢的,也是有這個堅實的基礎的存在《大圣》在故事劇情交代的部分可以省一把力,但畢竟是原創的劇情和人物,甚至最大的反派妖王混沌都未曾出現在《西游記》原著中,對于沒有了解過《山海經》的觀眾來說,這個角色是陌生的,他與孫悟空究竟有些什么積怨為什么說“三番五次壞我好事”,抓了整村的小孩之后為何仍執著于江流兒,這些問題都是難以經受推敲的。但對于觀眾而言,現在就是需要一根代表國產動畫崛起的旗幟,就是需要一個大人看著激動,小孩看著有趣的動畫,而大圣背后鮮紅的披風正是這樣一根旗幟,揚風而起,激動人心,所以在這樣一個語境下,《大圣》填補了動畫市場的空虛,這樣的市場環境不可復制,《西游記》的母題不可替代,因此《大圣》也許不是那么優秀,它的成功卻是不可復制的。
《小門神》有一個豐富的故事內涵,飽滿的人物形象,但它票房口碑成績平平,與觀眾對影片的期待不無關系。我國的主流觀眾對動畫的普遍認識是:做給小孩子看的東西。有動畫在電影院上映許多人也是選擇帶孩子到影院觀看,這樣一類觀眾對好看的動畫的概念常常是:有趣的,令人激動的,簡單的,正面向上的,孩子愛看的。另一類觀眾則是20-30歲之間小時候喜歡看動畫,并對國產動畫有一定期待的人群,之前也分析到,在我國動畫電影一片凋敝的尷尬境地中《大圣歸來》對于這樣一個觀眾群體來說無異于一個響雷,《大圣》至少同時滿足了這樣兩個主流觀眾群體的觀影需求。而《小門神》的世界明顯是一個呈現給成人的世界,神界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在映射現實社會,繁復的職能部門名稱,假大空的口號,低下執行力和形式主義,甚至用狂歡式的動員大會來應對問題,這些都不是一個沒有豐富社會經歷的孩子有能力解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