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 (秦皇島電視臺 066000)
電視導演與觀眾的審美探究
張寧(秦皇島電視臺066000)
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審美要求一般有娛樂審美、人文審美和情感審美。在編排電視節目時,導演必須要重視其中的審美元素,認識到背景審美的重要意義,以人物為載體表現電視導演的思想與情感,在合理安排情節的基礎上,也要為情節發展留下足夠的懸念。電視導演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還要注意觀察生活中蘊含的藝術,審美也需要根據觀眾的審美變化來進行調整,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提升節目的制作品質。
電視導演;觀眾;審美
導演是電視節目制作的核心,需要參與的節目制作的各個環節中,不僅肩負著“把關人”的重要作用,還要把握好整個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此外,電視導演不僅需要關注節目的質量和效率,還要關注節目的審美,在畫面和色彩上融入審美元素,吸引觀眾的注意,在電視節目中融入審美元素不僅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也可以有效促進電視傳媒產業的發展。
在編排電視節目時,導演必須要重視其中的審美元素,可以從背景、人物、情節等多個角度進行審美分析與設計,采取合理的措施優化電視節目的審美色彩,這可以采取如下的優化措施:
(一)背景審美設計方式
背景審美設計屬于電視節目設計的重要因素,對于觀眾而言,電視背景是留給他們的首要印象,目前,很多電視節目導演都意識到了背景審美的重要意義。以宮崎駿的動畫為例,在他的作品中,就有大量的審美背景,這些背景的設計非常的唯美、靜謐。雖然背景中基本上不會設計華麗的裝飾,但是正是得益于這樣的背景,才有效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比如可以借鑒《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等電影的成功經驗,將審美價值融入到節目背景設計中可以讓整個電視節目充滿色彩美,讓觀眾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二)人物審美設計方式
在制作關于人物類型的電視節目時,人物是表現審美的主要因素,以人物為載體表現電視導演的思想與情感,是做好電視導演工作的有效途徑。為此,導演都會對人物進行精挑細選,不僅需要保證人物設置的審美性,還要看這一人物能否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如,關于我國四大名著的電視劇,其中人物的設置都是導演經過深思熟慮塑造而出的,不僅深刻的表現出人物背后的審美,且透過人物形象,觀眾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在現代背景與歷史背景的相互融合下,給觀眾帶來深刻的印象,觀眾才會認可這樣的作品。
(三)情節審美設計方式
情節屬于電視節目的靈魂所在,也是考驗一個導演綜合能力的核心環節,如果電視節目的情節沒有審美性,那么整個節目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之所以很多觀眾多年來一直喜歡某電視作品,就是被其生動的情節所打動。因此,在合理安排情節的基礎上,也要為情節發展留下足夠的懸念,這樣才能更加引人注目,引領觀眾根據情節的發展發生情感的起伏變化,這才是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實質上就是一種商品,導演是這種商品的主導者,觀眾屬于消費群體,對電視節目中蘊含的審美因素進行深層次分析可以實現觀眾與導演之間的有機互動,更加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讓觀眾更好的接受電視節目。一般情況下,觀眾對于電視節目審美因素的要求包括幾個方面:
(一)娛樂審美因素
在社會的發展下,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在這一背景下,人們對于娛樂的要求也日益強烈,他們渴望通過娛樂來放松自己,這是一種十分簡便、有效的減壓方式。因此,制作一檔電視節目時,需要關注的重點目標就是怎樣才能夠滿足觀眾對于娛樂活動的要求。作為導演,需要根據觀眾的興趣愛好在節目中融入娛樂性原則,提升電視節目的娛樂性,滿足觀眾的需求。
(二)人文審美因素
人文因素并非其他的因素,這種審美因素非常的自然、含蓄,在為電視節目中融入人文審美因素時,多使用換景審美方式,將各類人文因素結合起來,營造出獨具特色的電視作品,才能真正將電視節目變成弘揚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舞臺,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如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舌尖上的中國》就是其中的陽春白雪,利用極富特色的旁白為觀眾傳達出溫馨的氛圍,在描述美食的過程中融入大量的人文因素,讓《舌尖上的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受眾,并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一陣美食熱潮。
(三)情感審美因素
年齡不同的觀眾,其情感需求是不同的,對于電視節目的審美需求也存在差異,特別是在電視節目的情感上,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在其中尋求自己的共鳴。電視導演在制作電視節目時,必須要考慮到電視節目中的情感因素,如果一檔節目沒有情感,是沒有生命的,更加無法引起觀眾的心理共鳴。根據電視節目類型的差異,電視導演需要將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因素融入到其中,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傳遞情感,這既可以讓觀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還可以營造出穩定的社會情感體系。
電視導演的創作素材是源自于生活的,生活本身就屬于一種藝術,從古到今,各大學者都是在生活中尋求創作靈感,作為一名電視導演,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還要注意觀察生活中蘊含的藝術,主動的投入到生活中,了解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亮點和閃光點。例如,著名的電視節目《侶行》之所以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正是由于影片是兩位主角的真實歷程,是平凡人用自己努力實現理想的真實寫照,有效滿足了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審美需求。可以看出,作為電視導演,需要考慮到觀眾的審美需求,把握好觀眾的審美期待,只有這樣才能夠創作出優質的電視節目。
當然,在社會的發展下,電視導演的審美也需要根據觀眾的審美變化來進行調整,迎合觀眾的高端審美、視覺審美等需求,綜合考慮到觀眾的各項審美因素,努力抓住觀眾的眼球,同時,還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提升節目的制作品質,打造出一檔檔既能夠滿足觀眾審美需求,有具備高端色彩的電視節目。此外,電視導演還要考慮到觀眾的生活,有些導演制作出來的節目之所以收視率不高,就是由于其沒有考慮到與觀眾之間的共鳴,認為節目與自身的生活差距過大,為此,作為電視導演,必須要注意拉動觀眾和電視節目的距離,加強與觀眾之間的審美互動,以觀眾和電視節目的審美共同點出發,通過兩者之間的互動來創新電視節目制作,提升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審美需求愈來愈高。他們會用慧眼從形式、內容上去審視、去欣賞、去品味每一個文化藝術作品。這是社會進步的象征,是文化藝術發展的保證,也是每個文化藝術工作者值得慶幸的。如何跟上這個形勢的發展,了解和掌握觀眾的審美需求,從而導演出好的作品來滿足觀眾需求,是每個電視導演應該認真思考的。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觀眾的審美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作為電視導演,需要考慮到觀眾的各項審美需求,迎合觀眾的需求,加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根據觀眾的意見來調整節目設置,強化電視節目的審美色彩。
[1]李盾.電視導演審美標準對節目的收視率影響[J].現代企業教育,2014(14).
[2]張艷春.電視導演與觀眾的審美研究[J].當代電視,2015(06).
[3]劉揚.從藝術審美范疇淺談導演元素訓練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