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成 (長江師范學院 648800)
民間工藝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柳小成(長江師范學院648800)
民間工藝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術的源泉,其色彩、造型、構圖在現代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更是凸顯民族文化精神、深化設計語言的重要途徑與手段。民間工藝作品中的高度概括的特點與《室內設計》的應用是一致的,有利于提高學生色彩的表現能力、物體的造型能力,同時對傳承《室內設計》專業的民族化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民間工藝;室內設計課程;造型;色彩
重慶市級教改項目:校企共建民間工作室下《室內設計》實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1.學生設計實踐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由于長期的假想作業訓練,學生對室內裝飾施工材料、工藝的不了解導致學生在實際實踐環節的茫然,無從下手。學生長期養成的作業交差心理,胡亂完成交差了事,致使制圖缺乏規范;只注重圖面藝術效果,忽略施工應用。
2.《室內設計》實踐教學設計缺乏實戰訓練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提供學生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校內工作室或企業公司里完成室內設計實踐項目,進行實戰訓練;在實戰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和鞏固教師課堂所授理論知識。
3.教師《室內設計》實踐教學方法、手段比較傳統、單一的問題。采用施工現場考察、勘查及施工監理等形式組織外出到施工現場進行實踐教學。利用施工現場講解,施工過程圖片演示,室內裝飾材料圖解等形式解決傳統的理論灌輸和單一的技能傳授,針對社會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
4.實踐教學平臺缺乏校企支撐的問題,實踐教學開放性不夠等問題。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雖有大量理論研究和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但其內容和合作深度都不夠,缺乏可操作性。未能有效的解決企業的利益,只有適當滿足他們的這一訴求,才能進行深度合作。
民間工藝藝術,它是在民間流傳、更貼近于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所需,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民間工藝的藝術特點主要有:第一,貼近生活,種類繁多。民間藝術的創作主要來源于生產、生活,勞作、小孩嬉戲、花團錦簇的自然景觀、大雁南飛的自然規律等融入創作,能很好的反映這個時期的民俗文化及生活情趣。由于地域性、民族性的差異,制作方法和個人喜好的不一樣,也呈現出不同的工藝類型。如剪紙、蠟染、藍印花布、刺繡、木版畫等。第二,寓意豐富,向往美好的生活。民間工藝常為常見之物,實用之物,如渝東南地區的洗臉架,床,柜等沿板上的圖案內容多為祈福納祥的寓意,表達了最淳樸的愿望。例如,“金魚數尾”象征金玉滿堂、財富滾滾,“獅子滾繡球”象征祛災祈福,“鴛鴦戲水”象征美好婚姻,等等。經過民間藝人的精心設計,一個個簡單的圖案卻賦予了美好而神秘的寓意。第三,造型多樣,形色具備。民間藝人在創作時追求造型美觀圓潤,構圖飽滿豐盈,不漏缺漏洞,色彩艷麗,整體和諧統一。“形色兼備”是民間工藝裝飾手法的基本素質。
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應用能力這樣一個漸進式的思路。注重基礎理論素質、應用基礎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密切關注當今的文化和社會的現狀,注重民間工藝、傳承民俗文化,在校企共建的體系下開展實訓課程、研討交流和課程教學研究的緊迫性。這種將設計、科技、材料、理論、歷史和視覺化相結合的理念,將拓寬學生的認知、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這種“雙向互動、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知識的共享和交融。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來調動學生的自我表達、實驗精神和創新能力很有必要。我們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多年來一直有重視藝術表現,輕視專業理論、技能操作和專業實踐的弊病。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不夠,專業課與社會所需的專業不銜接,缺少實際的項目課程。雖有虛擬的項目設計,但大多不注重市場化、商業化和工業技術的要求和規律,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的應用呈脫離狀態。目前雖有大量理論研究,但缺乏相應實踐驗證,更沒有大力推廣實施。
1.民間工藝引入課堂的意義在于加強學生室內設計應用能力培養
通過民間工藝的研究,可以加強實踐教學師資設計能力的培養,促進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改變《室內設計》專業教學脫離實際、脫離社會的現狀。完善、創新《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也是符合地方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設計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目標。通過對本課程的教學研究,以期在我市高校《室內設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整體提高教學質量上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同時,“民間工藝實訓室”也是本地民間美術資源開發和再利用的憑證,對促進本地域民族民間美術資源的傳承和良性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項目研究應用價值意義在于校企互動的實戰聯動機制
高校積極與室內設計專業對口的相關企業深入聯系,在校內建立校企穩定的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專業實踐中運用真實的設計項目進行實戰訓練,并在實踐基地中深度體驗職業實踐,提高學生實踐動手、團隊合作、協同創新的能力,逐步實現設計作品產品化、市場化,建立服務品牌形象,構建良性的具有本地域民俗特色的民間工藝作品和印染作品用于室內軟裝設計,同時為室內空間進行整體設計,擔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重任,為地方企業和旅游經濟做出一定的貢獻。
1.對造型能力的影響
民間工藝是對造型要求比較嚴格的藝術形式,任何一種民間工藝作品,其本身的造型都是獨特的。如果沒有一個完美的造型承載體,再高的工藝技法也無處實施,民間工藝產品也無法產生。所以,我們最基本的學習,就是他的造型技藝和造型手法。民間工藝造型及其圖案都是高度的慨括、夸張、變形而產生的,充分運用了對比、均衡、節奏、韻律等美學原理進行創作。在《室內設計》教學中引入民間工藝技法及技術,對學生學習室內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對色彩表現能力的影響
色彩是民間工藝不可缺少的元素,單純、明快、簡潔、艷麗、清新而飽滿的色彩是民間工藝的特性。多呈現出富有強烈裝飾性的高純度原色效果。民間工藝形式多樣、題材廣泛,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表現出熱情奔放、質樸純真、古拙靈秀的藝術特征及藝術魅力。大多數民間工藝作品都表達出:喜慶吉祥、和諧美滿的生活愿望,以對比色、純色、補色的運用為主導,大多數工藝作品表現出一種紅紅火火的喜慶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用色彩來表達生活的美好意愿:如紅喜字、紅棉襖、紅壽字、紅春聯、紅蠟燭,都說明了紅色作為喜慶的象征——成了國家顏色的象征(中國紅)。如果當代的室內設計學生能很好的掌握我國民間色彩的運用規律,并能使自己的作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打動受眾,這除了是對色彩運用能力的掌握以外,也是傳承和發揚了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也正是中國民間工藝色彩的魅力之所在。
[1]劉燁.《淺析民間圖案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6(08).
[2]胡水堂,寧艷新.《中國民間美術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傳承的價值》.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4).
柳小成,單位:長江師范學院,職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