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昕?。ū6ㄊ形膹V新局 071000)
楊 軍 (保定市圖書館 071000)
保定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芻議
趙昕(保定市文廣新局071000)
楊軍(保定市圖書館071000)
保定是一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既要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保護,又要重視現實文化資源的培育和創新,通過提升文化資源價值,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及我省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歷史機遇,努力將我市由文化資源大市轉變為文化產業強市。
歷史文化資源;現實文化資源;文化生態;保護傳承;開發利用
我國在歷史上長期處于農耕社會,五千年中華文明形成極為深厚的文化積淀,成為當代人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稱之為“歷史文化資源”。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國內涌現出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新的文化形態,擴展了文化資源的范疇,我們稱之為“現實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遺產為主,反映了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狀態,體現出我國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人文發展歷程,可分為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含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勞動人民口傳心授,代代流傳下來的活態文化,劃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體育、游藝和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民俗十大門類。
保定位于華北平原北部、“京津石”三角區中心地帶,面積2.23萬平方公里,現轄5區、18縣(市),1自上古唐堯時期這一地域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居住,春秋戰國時期為燕趙之地,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民勤勞質樸、心靈手巧,加之毗鄰京津的獨特地理位置,創造和發展了種類繁多、技藝高超的民間文化藝術。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有各類文物點3175處,其中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有706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71處;有可移動文物近4萬件,三級以上文物2243件。著名的文物景點有燕下都遺址、北岳廟、直隸總督署、清河道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齊全,數量居于全省前列,現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7個,省級非遺項目75個,市級非遺項目283個,2徐水舞獅、保定老調、曲陽石雕、曲陽泥塑、雄縣古樂、易水硯等非遺項目和產品在國內外知名度頗高。
抗日戰爭時期保定人民英勇奮戰,譜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篇章,涌現出清苑冉莊地道戰、白洋淀雁翎隊、狼牙山五壯士等紅色事跡,及據此創作的《小兵張嘎》《敵后武工隊》《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等著名紅色電影、文學作品,成為全國聞名的紅色文化集中地。
動漫產業是現實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定具有發展動漫產業的良好條件,已成立了河北大學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保定動漫產業園,創作出一批質量較高的動漫作品和影視作品。多所駐保高校設有動畫、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為動漫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無論歷史文化資源,還是現實文化資源,保定都有較為優越的發展條件,當前亟需加強文化資源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加快文化資源產業化進程,為此本文提出以下措施:
(一)涵養文化生態
隨著工業化及城鎮化的迅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自然村落數量急劇減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很大改變,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遭到破壞。為保留傳統文化的根脈,亟需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的同時,涵養文化生態,修建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經常舉辦文藝演出、展覽,放映電影,開展非遺傳承等文化活動,形成群眾喜愛并參與文化活動的氛圍;保護與修復文物古跡,保存、建造體現當地特色的建筑,為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前提條件。
(二)提升文物價值
一些著名的文物景點需要著力打造,提升為保定的旅游精品景區,如:對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淮軍公所、大慈閣、光園、鐘樓、清河道署、楊繼盛祠堂、育德中學、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清真寺、西大街、東大街、城隍廟街等古城核心區域內的所有文物,甚至老街巷進行整體保護,統一規劃,依據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復,真實完整地再現古城風貌,發展文化休閑旅游。加強文物景點的宣傳推介,將歷史淵源、逸聞趣事等挖掘收集起來,利用數字技術制作成帶有文字解說的視頻,供公共場所及網絡播放,增強人們對我市悠久人文歷史的認知。
我市有些文物遺址,雖殘留文物遺跡不多,卻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尚未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如定興高里鄉的黃金臺遺址,3傳說戰國時期燕昭王曾在此修筑黃金臺,招賢納士,引起歷史上李白、陳子昂、杜甫等眾多文人學士乃至皇帝們的詩詠贊嘆,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形成獨特的“黃金臺文化”。為弘揚發展這一文化,可在此修建“黃金臺文化遺址公園”,由文物部門在殘留遺跡旁立說明碑,打造直觀的遺跡現場供游客參觀;將黃金臺部分或整體恢復,再現其恢弘壯觀氣勢。
(三)發揮非遺魅力
非遺是歷代人民自發創造的民族民間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保護傳承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可考慮通過以下途徑:
1.修建非遺主題公園
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非遺資源,采用現代設計理念修建非遺主題公園,使游客近距離了解非遺,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喜愛,這也是國內一些省市保護非遺的成功經驗。如:2015年濟南非遺博覽園開園,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該園利用激光多媒體、微縮實景等高科技手段,使游客真切地感受到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還與30多位非遺傳承人簽約,游客可以在非遺小鎮中接觸到魯繡、黑陶、傳統琉璃等當地非遺文化。
2.樹立非遺活動品牌
結合我市實際,可以考慮依托節慶民俗活動,打造“民俗文化節”“戲劇節”“民間藝術節”“傳統美食節”等非遺品牌,成為我市文化旅游特色項目。
3.精選非遺系列產品
我市已實現市場化開發的非遺產品有蘆葦工藝畫、漕河驢肉、順平桃木雕刻等,可另選具有市場開發價值、產品外形美觀、體現保定特色的非遺項目,如面塑、剪紙、刺繡、葫蘆烙畫、五谷糧食畫、白洋淀葦編、淶水版畫等,進行市場化開發,形成特色非遺系列產品,并做到產品包裝大方、制作精良、價格適中,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
(四)發展人文旅游
旅游業屬于朝陽行業,當前我市旅游深度開發不足,過度依賴于自然風景、歷史古跡本身,忽略對人文歷史、地域文化的挖掘,亟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投入必要的人財物力及政策支持,發掘地域文化,合理規劃旅游項目,將項目設計、研發、銷售、宣傳等環節緊密相接,實現項目的成功開發。
融入非遺元素是發展人文旅游的重要途徑之一。比如定興高里鄉金臺陳村有省級非遺項目“黃金臺傳說”“九曲黃河燈”,市級非遺項目“金臺陳村南樂會”“陳村活盤旱船”,可將這些非遺項目融入前文所提的“黃金臺文化遺址公園”,讓游客親身體驗九曲黃河燈陣的轉法,欣賞金臺南樂、舞龍、跑旱船等民間花會表演。金臺陳村還是市級歷史文化名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形成村落,在古村落旅游開發方面有一定潛力,需依照古村落開發原則,對古建筑、古街區進行合理規劃,修建與完善鄉村公路、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以增強旅游吸引力。
(五)拓寬融資渠道,吸引資金支持
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文物修繕,修建非遺主題公園,恢復傳統村落等等。在依靠各級政府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同時,需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參與,引進本地、外地企業和個人投資,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通過資金入股等方式廣泛吸收社會資金。
當前正值國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我省大力發展旅游業之時,保定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增強文化活力,樹立文化品牌,由文化資源大市轉變為文化產業強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文化支持。
注釋:
1.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批準保定市行政區劃調整后,保定市行政區劃由3個區、21個縣(市),變為5個區、18個縣(市).
2.此處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都不含定州市。
3.黃金臺遺址一說位于定興縣高里鄉金臺陳村,一說位于該鄉北章村,兩村的黃金臺遺址都已遭到破壞,僅殘留少量遺跡.
[1]趙艷喜.論文化生態保護區中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4月,20-23頁.
[2]史小建,范喜茹.保定市歷史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年4月,84-85頁.
本文為2015年度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保定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研究”(課題號:392543)主要成果。
趙昕(1971-),男,工作單位:保定市文廣新局,主要負責公共文化、非遺保護工作。
楊軍(1977-),女,工作單位:保定市圖書館,圖書資料專業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圖書資料、非遺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