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雪 (長安大學 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 710021)
夏夜里城市的微光——動畫片《側耳傾聽》的主題探究
白曉雪(長安大學 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710021)
《側耳傾聽》是吉卜力工作室于1995年上映的動畫片。片中除了一貫的少女主題貫穿始終之外,也包含著更深刻的主題。本文將從動畫片的理想、愛情與故鄉情三個方面,對《側耳傾聽》的主題進行探究。
《側耳傾聽》;主題;理想;愛情;故鄉情
動畫片《側耳傾聽》于1995年在日本上映,導演為近藤喜文,宮崎駿為監制。影片以日本多摩市為背景,講述了酷愛讀書的初中生月島雯與堅持小提琴夢想的高中生天澤圣司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片在保持一貫的少女主題的同時,也為觀眾展示了更廣闊的生活圖景和更深刻的思想主題,讓我們能在影片的夏夜微光中沉靜下來,傾聽主人公的心聲,感受夏夜里的點點微光。
影片的主人公月島雯,在家庭的影響下,14歲的她已然是一個“小書蟲”,和同學翻譯改寫歌詞也體現了她寫作上的天賦。而經常在借書卡上出現的“借書卡男孩”,是她日猜夜想的對象。正在上初中的她,只是簡單地希望能考上姐姐上過的那所高中繼續學業,對未來并沒有什么清晰的構想,直到她在生活中遇到了“借書卡男孩”天澤圣司。天澤圣司是一名高中生,成績優異的他更是懷揣著去意大利小提琴之都克雷默那學習制作手工小提琴的夢想,雖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想法,決心要成為一位頂尖的手工小提琴制作工匠。
在阿雯和圣司相識相知,并得知圣司的父母終于同意他的請求,允許他去學習小提琴制作工藝時,阿雯在欣喜之余,內心也受到了感染,她羨慕圣司堅定而執著地追尋夢想,也慚愧于自己對未來的毫無計劃。于是在地球屋的主人,也是圣司爺爺的西司朗老人的幫助下,在好朋友的鼓勵下,月島雯決定要在考試前完成一部關于地球屋貓公仔男爵的小說。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和用心的書寫,阿雯終于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了小說的創作。根據約定,西司朗老人是這部作品的第一位讀者。在焦急和惶恐中,月島雯終于等來了爺爺對作品中肯的評價:“謝謝你,寫得非常好。”那一刻,所有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電影通過西司朗老人之口,對月島雯和天澤圣司這兩個追夢人做出了評價,“粗獷、直率,就像一顆剛出土,沒有磨好的原石”,爺爺最后也把那顆原石送給了月島雯,希望她和圣司一起勇敢的堅持追尋自己的夢想。
除了對月島雯和天澤圣司理想追尋的主題描寫,作品中也刻畫了兩人之間的青澀愛情。兩個都熱愛讀書的人,因為借書卡而相互注意,阿雯對這個“借書卡男孩”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愛戀。在影片前段,看似是阿雯先對圣司先產生了愛慕,而在動畫片的后段,天澤圣司自己坦白,是自己最先在借書卡上注意到月島雯,還曾在圖書館與阿雯擦肩而過,并且曾經坐在她的身邊,但都沒有引起阿雯的注意,最后只好不斷地借書讓自己的名字得到月島雯的注意。直到在校園里撿到阿雯的書,兩人又因書結緣。而動畫片中圣司的那一句:“我為了讓自己的名字更早的出現在借書卡上,看了好多書。”既真摯又可愛。
而兩人情感在影片中的高潮,則體現在天澤圣司邀請月島雯看日出的這一片斷中。圣司要騎車帶著阿雯爬過一段長長的斜坡。圣司邊騎邊說:“我早就想好了…要這樣載著你…翻山越嶺”,而阿雯卻義無反顧的跳下車,為圣司推車,“我不要變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后支持你”。從中,我們也能看到兩個人對彼此感情的堅守,兩人純真青澀的愛情在這寥寥幾句話中也得到了升華。
在這部動畫片中,故鄉情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影片中的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的90年代,故鄉正處于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熟悉的街道和場景不見了,不再有嬉戲玩鬧的田間小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混凝土堆砌的高樓大廈。正如月島雯的打油詩里寫的那樣:“混凝土路,到處都是,砍掉森林,填平山谷,西東京,多摩的山丘啊,我的故鄉,是混凝土路”。在這樣逐漸趨于冰冷堅硬的環境中,人們對故鄉舊景的眷戀被進一步激發和擴大。但是影片沒有對這種混凝土構成的故鄉產生厭惡和失望,而是從另一個側面引導人們用心去感受,即使是鋼筋混凝土的故鄉,也有它獨特的美好和可愛之處。
影片一開頭,運用了一個自上而下的搖移鏡頭,將城市的全景慢慢展開給觀眾,給人一種神秘而又開闊的視覺感。[1]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的說話聲,電車的鳴笛聲,24小時便利店的門鈴聲,單元樓鄰里之間的問候,這些都是城市中的音符,它縈繞在每個人的心中,是故鄉的另外一種展現。影片將這些聲音賦予一種美感,它不是喧鬧的,而是像城市的私語一般,慢慢流入每一個故鄉人的心中,是對故鄉情懷的另一種表現。
動畫片的取景地是日本的多摩市,影片大致還原了城市的布局和景象。影片經常出現月島雯或是天澤圣司站在城市的高處的鏡頭,以從下到上的角度,展現故鄉不斷發展變化著的景致。遠處是正在建設的城市,但在動畫片中卻具有一種安然平淡的美感,蘊藏著一種生機勃勃的希望。這其中也體現出影片的原作者和導演對這座城深深的依戀熱愛。
而影片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阿雯在圣司小提琴的伴奏下,唱出了由自己譜寫歌詞的那首《鄉村路》。歌詞中,包含了她對故鄉的情感和對內心的認知。“孤單一人,不怕孤單,勇敢的活下去,有夢想的人,強忍心中的孤寂,為了守護堅強的自己而離家。無論有多么的寂寞,決不能讓你看見我的淚,不知不覺中加快的腳步,像是為了沖淡思念”。伴隨著小提琴,大提琴,木質短笛等傳統樂器的配樂,歌曲中展現了一個城市人的孤獨與拼搏,也進一步發掘出月島雯這個未離開過家鄉的人心中深藏的故鄉情。
這部電影很好的給出了兩種人的故鄉情,離鄉人和故鄉人,不同的故鄉情。天澤圣司離開家鄉,遠赴異鄉,產生了故鄉情;而一直生活在家鄉的月島雯,對故鄉情是遲鈍的、未開化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故鄉情的缺失。阿雯的故鄉情是一個故鄉人對家鄉的眷戀和融合,她的身邊處處都體現著這份故鄉情,只是身處于其中而為明確感知而已。在影片的發展中,這種故鄉情也被一點點喚醒。而這一情感對于當今社會也同樣具有普適性。
在影片的最后,月島雯和天澤圣司站在高處看著遠方初生的太陽,面對著眼前由混凝土搭建的故鄉,相互凝望。在這彼此凝望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兩人對各自理想的堅定,對彼此感情的認可。另外,也看到了一個離鄉人和一個故鄉人對故鄉感情的同等真摯。在這個凝望中,一切都得到了圓滿,影片的三個不同的主題在此交織,融為一體,而伴隨著太陽的上升,所有的情感都得到了升華。
[1]宋巖峰.探究動畫片《側耳傾聽》的視聽語言[J].藝術教育,2011(9).
白曉雪(1995- ),女,安徽阜陽人,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