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青 (鹽城師范學院 224001)
放飛童心,體驗童真,享受童趣——在藝術教育中萌發幼兒的創造力
孫青(鹽城師范學院224001)
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要激起幼兒的興趣,萌發幼兒的創造意識,在藝術活動中釋放創造的熱情;其次要尊重幼兒獨特的藝術感受,理解幼兒的想象和情感,給予他們自由發揮和想象的空間;最后要支持幼兒富有個性的藝術和創造,順應幼兒天性,以教師的創新性教學和幼兒的主動性學習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藝術教育;幼兒;創造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我們要讓這顆種子發芽、開花、結果,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藝術教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在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時,解放孩子的天性,激發孩子藝術創造的潛能,使藝術教育真正能夠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是開展藝術活動的內在動力,是藝術感受、表現和創造的前提?!芭d趣是能量的來源”,感興趣的事,幼兒會愉快主動的去探究。只有在強烈的興趣引導下,幼兒才能產生強烈的創造動機,釋放創造激情。因此,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需要發掘與幼兒生活有關的藝術課題,誘發幼兒的創造需要和動機,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和熱情。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作為社會生活的表現形式,主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再現生活。因此,幼兒藝術教育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應融藝術教育與幼兒生活于一體。藝術教育資源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大量存在。在自然中,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蔚藍的大海、茂密的森林都充滿了藝術的美感,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美麗。而在社會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服飾、風采各異的建筑、美妙動聽的音樂、美輪美奐的舞蹈,等等,都是人們創造的生活美;無論是“大自然的風光”還是“生活的節奏”,都可以形成美的享受。
藝術教育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藝術教育的內容是孩子能夠了解和參與其中的,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他們選擇有趣的,他們能理解的生活經驗為內容,引導幼兒將藝術欣賞的心門打開,與審美對象進行平等的心靈對話,從而增強幼兒對藝術的興趣。藝術創造無處不在,孩子們都是天然的藝術家,飄揚的落葉就是一件自然天成的藝術品,幼兒可以一起收集形狀顏色各異的樹葉,制作簡易方便觀賞的樹葉標本,還可以用樹葉剪裁、拼貼成各種造型圖畫,制作一幅屬于自己的樹葉剪貼畫,近距離地感受藝術創造的魅力。
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激發孩子的想象與創造,關鍵在于成人少用條條框框,絆倒孩子的思維,孩子的想象是沒有邊際的,給予他們自由發揮和想象的空間,他們的創造遠遠高于我們的想象,要讓孩子用童真去創造藝術。
理解和尊重幼兒獨特的藝術感受,就要重視孩子藝術創造的過程。在幼兒嘗試藝術創造的過程中,教師所進行的指導不能束縛孩子的思維,更不能單純追求技能技巧的訓練。繪畫課上,老師為孩子們準備好繪畫需要的畫板和顏料,任由孩子們涂抹,不加任何限制,幼兒認真地涂抹,告訴老師他正在畫機器人,看著那分辨不清的形狀,老師沒有用畫得像不像來評價他的畫,沒有用大人的標準對幼兒的創造力進行好壞優劣的評價。最后總是夸贊每個孩子的作品,從不表揚這一些,批評另一些。與其說老師在教幼兒繪畫,不如說是在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理解和尊重幼兒獨特的藝術感受,就要給予幼兒多一些鼓勵和贊賞。美術活動《刷牙》中一個孩子畫出了一口漂亮的五彩牙齒,而一顆壞掉的蟲牙,則用一個黑洞洞表示。這是孩子觀察生活的獨特感受,他見過爺爺奶奶們嘴里的“金牙銀牙”,誰說牙齒就一定是白色的呢?幼兒眼里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幼兒內心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幼兒喜歡色彩,對色彩有不同于成人的敏銳感和想象力,會用特有的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所思所看,如果沒有色彩,幼兒就無法將眼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和心中豐富多彩的情感表現出來。
理解和尊重幼兒獨特的藝術感受,給予他們自由發揮和想象的空間。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傾聽音樂,嘗試用肢體的方式表達音樂賦予的角色——公主。教師適時的放手,沒有給予幼兒任何暗示和示范,孩子們覺得公主應該是怎樣的就自己去試一試,結果,孩子們很好的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公主的形象。有的公主溫文爾雅,有的公主俏皮可愛、有的小公主舞姿翩翩……形態各異的動作是我們根本想象不出來的。我們要充分信任幼兒,別用一些無形的枷鎖束縛孩子,困住孩子在藝術上想象創造的步伐。
幼兒是藝術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習藝術的主動權交給幼兒,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地表現和創造,發展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立的思維品質。
“留白教學”給幼兒留出想象與創造的空間。教師在進行幼兒藝術教育活動時不把教育內容全部表達出來,而是有意識地制造一些空白地帶,讓幼兒馳騁想象,積極主動地填補完善“空白”。如美術活動《快樂的小金魚》,教師只在黑板上畫一只沒有尾巴的小金魚的圖形,讓幼兒以此為基礎去想象完成圖畫,構造出小金魚在水草間游來游去、快樂地吐著泡泡的想象圖畫。這種活動方式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性,促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其中。
創造性教學促進幼兒形成創造行為。教師在進行藝術教育時,教學情境的設計,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都盡量新奇而獨特,教師讓幼兒親眼看到教師創造性思維和想象活動的實際過程,并讓幼兒參與其中。如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在黑板上畫畫時,請幼兒討論可以怎么畫,邊想、邊講,畫錯了再改,既能讓幼兒看到老師的創造又可以讓幼兒自己創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引發出自己頭腦中的思想火花、瞬時靈感和藝術想象,幼兒目睹了老師高超的篩選、雕琢、組合知識的能力,被不自覺地引向探討問題的真實情境中去,在潤物無聲中幼兒創造的種子萌芽長大。
幼兒具有巨大的創造潛能。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有效地開發出幼兒的潛能,可以解放兒童的天性。“兒童藝術教育的意義在于以藝術為手段,使兒童的那種活潑、自由、純真的天性進一步得到解放。”
[1]崔紅英.在藝術教育中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08(01).
[2]張衛民.兒童藝術教育創新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熊懿.關于幼兒藝術教育的幾點探索[J].學理論,2014(26).
孫青,女,江蘇鹽城人,鹽城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