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慧
(鞍山市長大醫院,遼寧 鞍山 114007)
?
倍他樂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楊 慧
(鞍山市長大醫院,遼寧 鞍山 114007)
【摘要】目的 探討倍他樂克在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方法 選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90例采取強心、利尿和擴血管等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組90例則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基礎上加用倍他樂克,緩慢加量至有效劑量。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級)、左室射血分數(LVEF)、運動耐量、心率和血壓等方面數據。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后相關體征均有好轉,而治療組患者體征好轉速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且隨治療時間的延長,這種差異愈加明顯,且數據顯示治療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達到91.7%;而對照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約為75.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使用倍他樂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是顯著有效的,可作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選治療藥物之一,臨床中應注重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抗心力衰竭藥物;倍他樂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為常見的臨床急癥,若治療不夠及時,極易發生猝死。近年來,隨著血流動力學從改善到糾正方向的研究傾斜,神經激素科研水平的高速發展,很多早期的抗心力衰竭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廣泛應用,并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1-4]。筆者現對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取了分組對照治療。臨床上取用倍他樂克治療的患者組,取得了更顯著地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90例,其中有冠心病患者53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8例、高血壓病患者29例;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在32~79歲,平均年齡為57.4歲。治療組患者90例,其中有冠心病患者47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13例、高血壓病患者30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齡在31~75歲,平均年齡為58.3歲。對兩組患者做性別、年齡、治療前心臟功能、左室射血分數、病種方面的數據差異統計,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法(常規的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如地高辛、氫氯噻嗪及硝酸酯類等)。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倍他樂克,緩慢加量至有效劑量。從小劑量12.5 mg Bid開始,一到兩周后逐漸增加量,目標6周后能達到50 mg Bid(藥物調節的基本原則為:血壓不小于120/60 mm Hg,患者的心率不低于55次/分,患者身體指標主要注意左室射血分數(LVEF)、心功能(NYHA)分級、運動耐量和心率和血壓,觀察時間為2~6個月)。
1.3 評價指標:隨訪6個月,并參照相關文獻對倍他樂克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①無效:臨床癥狀未見緩解或加重,心功能未見改善或加重。②有效:心功能改善,為l級。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版統計學分析軟件做數據分析,計量材料采用t檢驗,計數材料則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治療效果的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2.2 治療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臨床體征的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臨床體征的比較(n)
2.3 患者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中有7例出現輕微咳嗽癥狀,未對治療產生影響。治療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低血壓并伴有頭暈,通過調整藥物劑量,治療后有所改善,未對治療產生影響。
1962年,β受體阻滯劑被布萊克應用于心絞痛的治療之后,出現明顯的負性心率、負性傳導和負性肌力作用一直是心力衰竭治療的禁忌。隨著近年來對心力衰竭發病機制不斷的深入研究,發現神經激素是除血流動力學以外的重要因素。自β受體阻滯劑在1975被證明能夠有效地緩解擴張型心肌病的癥狀后,臨床試驗便大量驗證β受體阻滯劑能顯著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和病死率,顯著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大大減少了心臟性猝死癥狀的出現,有效地提高了心臟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提高了運動耐量,并大大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愈后的相關體征。通過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5-7],療效的產生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第二代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血液中的兒茶酚胺類化學物質在心力衰竭時濃度會明顯增高,這種情況下短時間的心臟收縮力會因為β受體的興奮作用而增強,從而心率加快,增加心臟的射血量,起到代償性作用。但這種反應只能作用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如果不能夠盡快的去除病因,從而導致了β1受體數量的下降,會影響到心力衰竭的治療。而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地提高下調的β受體數量,恢復β受體原有的敏感性,這便成為治療心力衰竭的一大優勢。②β受體阻滯劑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心臟的收縮力,減少了心肌耗氧量,有效地改善了心功能。心臟的舒張期會隨心率的減慢而有所延長,這不僅僅有利于心臟本身的供血供氧,增加了冠狀動脈血流,還顯著地提高了心臟的左心室射血分數。③β受體阻滯劑的使用還能夠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交感神經張力,有效地減少兒茶酚胺類物質對心臟的毒性作用。通過減少心臟生物電流的不穩定狀態,來減少室速和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概率。通過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抑制,擴張外周血管,減少水和鈉鹽的潴留時間,減輕心臟負擔。④β受體阻滯劑同樣可以有效地治療原發性疾病,如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高血壓病和風濕性心臟病。小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對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以及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通過觀察患者的血壓和心率變化來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保持患者血壓維持在120/60 mm Hg,心率維持在55次/分以上,每1~2個月做一次心電圖和超聲心功能檢查。定期回訪,測試患者的活動耐量和生活質量。臨床發現倍他樂克的療效和使用時間呈正相關。部分患者在用藥期間可能會出現心率減慢和血壓下降或腦供血不足,主要表現在心慌、胸悶、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當患者出現以上狀況時,應注意減少藥量或者停藥,以免發生更嚴重的后果。⑥臨床統計22%的患者在藥物的使用過程中會表現出精神萎靡,如果患者不耐受應立即停藥。對二至三度房室阻滯、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和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避免使用該藥物。
總而言之,倍他樂克在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效果是值得臨床肯定的,在注意控制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合理使用,是值得臨床推廣的。
參考文獻
[1] 霍運忠.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5,19(3):207-208.
[2] 賈合磊,孫盤麗.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5,19(3):204-205.
[3] 龍云.倍他樂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63例療觀察[J].貴州醫藥,2005,29(3):250-251
[4] 張虹蓓,遲雅珍,王秀彬.多藥聯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2):95-96.
[5] 柴焱,王佃剛.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4):91-92.
[6] 秋菊.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7):1055-1057.
[7] 王明建.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3):438-439.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1-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