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坤
(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臨床護理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觀察
孫炳坤
(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觀察臨床護理干預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與指導。方法 將7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劃分為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對癥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結果 經分組實施臨床護理后,護理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得分明顯高于護理研究組,且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護理對照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更加嚴重,護理研究組患者的心理更加健康。結論 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加強臨床推廣與實踐。
【關鍵詞】不穩定型心絞痛;心理護理;焦慮;抑郁
不穩定型心絞痛不僅會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還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情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筆者所在醫院通過對3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不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還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收集筆者所在醫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來,收治的7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與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提出的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確診[1]。隨機將76例患者劃分為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每組38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中有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齡(61.5±4.5)歲,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得分(52.8± 2.5)分,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得分(55.3±3.6)分。護理對照組中有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齡(61.3±4.2)歲,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得分(52.4±2.2)分,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得分(55.4±3.7)分。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年齡以及焦慮抑郁程度基本保持一致(P>0.05),臨床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對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對癥護理措施,對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具體的方法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護理研究組患者以心理護理為主導,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并針對性的對其進行疏導。例如部分患者擔心自己病情永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告知他們目前針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治療研究非常多,而且現階段的醫護方法也非常成熟,只要積極的配合醫護工作開展,病情是一定會得到有效控制的,為了增加可信度,護理人員還可以用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來證明,幫助患者樹立起對治療的自信心。還有的患者覺得自己的病情連累了家人,增加了家庭的負擔,護理人員更要鼓勵他們積極的配合醫護工作開展,因為只要病情得到了控制,家庭負擔自然就減輕了;同時,護理人員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幫助患者調節心理情緒,例如根據患者的喜好準備歌曲,讓他們隨時能夠通過音樂來調節情緒,或是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使其內心積壓的情緒可以得到宣泄,還可以通過組織患者進行團體活動,來增加他們的歸屬感,例如組織患者一起下棋、看電影、朗誦詩歌等,由于同病相憐,患者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可以使他們的心理態度更加積極、情緒更加開朗;最后,還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引導患者家屬也加入到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中來,在家庭中要多關心患者、支持患者,多和患者進行交流,不要讓患者在家庭生活中產生孤立感,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2.2 其他綜合護理:除心理護理外,還要從飲食、用藥、健康教育等方面來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①飲食方面,要確保患者的飲食清淡、營養豐富,尤其要多食用纖維素、優質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要堅持少吃多餐的原則,不能過飽或是饑,更不能過咸、過油膩,否則這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糖耐量發生異常。另一方面還應當限制甜食,并戒煙戒酒。②用藥方面,主要應當注意硝酸甘油的應用,每次患者用藥時,應當囑患者舌下含服,或是嚼碎后含服,如果在用藥3~5 min后,患者的疼痛感依然沒有減輕,則可加用0.3 mg。口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給予硝酸甘油靜滴,靜滴時必須嚴格控制滴速,防止患者出血低血壓情況。用藥后,注意觀察患者的受藥情況,如果患者出現了心悸、頭脹、頭痛、顏面潮紅等癥狀,則應當及時加強對患者的對癥護理。③避免誘發因素,在護理過程當中,護理人員必須要盡可能防止患者發生心絞痛,所以必須得全方位避免心絞痛的誘發因素,可能導致心絞痛發作的常見誘發因素有疲勞、情緒激動、緊張、環境嘈雜或寒冷、體位突然改變、進食過飽、飲食習慣過甜過咸等,這些也就是護理中必須得避免得。④保持患者大便通暢,患者臥床時間長、疼痛、過度緊張、控制飲食以及鎮靜劑、止痛劑的應用,均可導致患者便秘。用力排便會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出現心絞痛。用力排便和屏氣動作使心室壓力增高,可致心臟破裂發生猝死。因此,協助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教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也是不可忽視的,必要時給以緩瀉劑或灌腸,增加蔬菜、香蕉、蜂蜜的攝入,以保持大便通暢,從而減輕心肌再缺血的發生。⑤健康教育方面,要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體力活動可增加心臟負擔,增加心肌耗氧量,導致心絞痛發生。同時要告知患者注意保持運動,例如進行步行、輕便體操等鍛煉,這可提高耐力,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減少心絞痛發作。
1.3 觀察指標:2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其進行評分與統計,如果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得分達到或高于50分,則說明患者存在焦慮癥狀,如果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得分達到或高于53分,說明患者存在抑郁癥狀。總之,患者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P<0.05說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組護理之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得分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分組護理后,護理研究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改善,但護理對照組患者前后無明顯變化。分組護理后護理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得分分別為48.5± 1.4、49.5±1.8,護理對照組患者的得分分別為52.2±2.1、55.2±3.4,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分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對比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種介于慢性心肌損傷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心腦血管綜合征[2]。該病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方面的健康危害,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腦梗死,引起死亡,還會給患者的心理健康帶來非常不良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極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3]。
在本文的臨床研究中,通過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不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焦慮抑郁量表評分。這證明相比于常規對癥護理而言,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加強臨床推廣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4):295-304.
[2]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102-118.
[3] 朱蕓.護理干預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情緒影響的護理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7):182-183.
中圖分類號:R473.5;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