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喬
(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3)
?
“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
——淺析詠嘆調《一首桃花》
黃 喬
(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3)
摘 要: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贊美音樂的詩詞名句,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說道:“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庇捎诠P者對《一首桃花》優美流暢的旋律和獨特的音樂氣質有著深厚的情懷。故將對此曲的創作背景、演唱技巧以及歌曲的演唱理解展開粗淺的論述。
關鍵詞:歌??;《再別康橋》;《一首桃花》;演唱方法;演唱情懷
《再別康橋》是中國第一部小劇場歌劇,是著名詩人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它取材于上世紀上半葉以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陸小曼、金岳霖等文人學者間的愛情和友情,再現了當時中國青年知識份子的形象。該劇中的唱段大量的使用了徐志摩、林徽因的詩,如《靈感》、《偶然》等。作為林徽因一生的愛慕和追捧者徐志摩,早年留學英國,后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詩社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他在留學期間與林徽因相識,隨后便展開了熱情大膽的追求?!对賱e康橋》是一首抒發作者心情與自然之美相結合的詩篇。詩人對康橋深情的愛戀在作品中表現的惟妙惟肖,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康橋還是詩人的對生活的憧憬。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再別康橋》塑造出了一個具有充滿人格魅力、新思想及學識修養杰出的女性林徽因。劇中對林徽因的角色刻畫鮮明,博學多才天生麗質,深受當時中國新文化時代出類拔萃的俊才們的仰慕。家世背景的優越及良好的教育使得林徽因精熟中西文。然而可敬的林徽因卻并不崇洋媚外,學成回國后將其一生的才智揮灑在祖國這片土地上。林徽因創作多集中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個時期的知識分子是社會的少數和精神貴族。而受過良好教育并才貌出眾的林徽因作為一名女性在現代文壇上便占有了獨特的地位。在文學造詣上受徐志摩的影響,詩歌是林徽因創作數量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文學體裁。然而1930年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趨嚴重,休養期間林徽因又開始了她的文學創作,先后發表詩作《仍然》、《激昂》等。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一首桃花》,是林徽因在雙清別墅養病時徐志摩去看望她時所作。在詩句里我們可以看出林徽因并沒有流露出被病魔纏身所帶來痛苦的埋怨,相反卻流露出了對世界萬物散發的生命之美的執著與追求。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的夫人費慰梅在《回憶林徽因》中說到:“在她身上有著藝術家的全部氣質,她能夠以其精細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痕跡?!?/p>
《再別康橋》的出現為中國歌劇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開拓了新的空間。其獨具魅力的音樂特色和中西方音樂的相結合的風格使得《再別康橋》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直至今日,《再別康橋》仍然是國內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公演的小劇場歌劇。
在聲樂作品中詠嘆調是最難駕馭和演唱的,而其又大量出現在歌劇中。在一部歌劇里至少有一首或兩首,往往為最精彩的主要角色唱段,也可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一般來說篇幅較大、時間較長。它的作用好比是戲劇中的“獨白”,表現出人物的特征。與此同時,對于詠嘆調的演唱者而言,還需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
降B調歌曲《一首桃花》是《再別康橋》中女主角的代表唱段。這一段的音樂氣質充分表現出林徽因的高雅脫俗,溫雅細致的曲調仿佛一縷陽光純粹的映照在人們的心田。此曲分為宣敘和詠嘆調兩個部分,主要樂器為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整首歌曲分為AB兩大段,A段主要側重的描寫了桃花的靜態美。“桃花,桃花,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朵朵露凝的嬌艷,是一些玲瓏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勻的吐息;含著笑,在有意無意間生姿的顧盼?!备柙~借助桃花來塑造出了一位美麗溫柔、傳統的女子,體現出的是一種含蓄的美。
譜例:

兩個“桃花,桃花”更加顯示出了一首歌曲的藝術性和品位。歌詞首字“桃”字起音在小字二組“d”,而且“桃”字上有P(弱)標記,“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痹谘莩獣r,作為演唱者應該控制自己的音量,輕柔的音色演繹,用溫柔弱美的聲音唱出桃花的美麗。“朵朵露凝的嬌艷”為弱起小結,故“朵朵”二字在演唱處理上要顯得開闊有度,如輕聲訴說一般力度需控制不可過強。打開的同時在音量上加以控制,使得音色更加柔美。
譜例:


演唱者在演繹作品的同時應具備思考作者的創作思想及現實中的人物形象。林徽因作為集現代美和古典美于一身的知識女性,演唱者的歌曲表達應將其含蓄的個性和內在思想貫穿全曲。
B段詠嘆調部分“看,那一顫動在微風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邊,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跡!”更側重地表現了桃花的動態美,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譜例:


在演唱伊始,出現了弱漸強的趨勢,在音樂術語piu mosso(更快一些)的提示下和A段的宣敘調的層次感就顯現出了。因此段有反復部分,這對于演唱者的功底和技巧是有些許要求,演唱者應注意換氣時的速度及深度姚隨時把握情感上的銜接和演唱時的銜接緊密。在演唱B段時應注意節奏的變化,作曲用3/4拍、4/4拍以及三連音來刻畫桃花的動態美。此時的演唱應端莊大氣以營造一種大方、得體的女子形象。
《一首桃花》在音色的處理上,特別在A段宣敘調時應用甜美的音色與表情,采用抒情女高音的音色有修養有內涵的演唱。在咬字吐字上,歌曲要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特點和語言習慣。另外,在演唱過程中情感處理與表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所言之:“藝術就是感情”。歌唱作為一門藝術不僅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方式,也是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是要通過多年的學習和訓練才能這正掌握的方法,才能談得上會唱歌。
所謂聲樂,便是借助聲音來表達和描述情感或情境的藝術。毋庸置疑,聲音語言是表達歌唱藝術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但其中也包含肢體語言動作的支撐配合和補充。在演唱過程中,肢體語言可以更明朗更直接的闡述對歌曲的認識和理解,能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厚重感及感染力。故每一位聲樂演員都應當有意識地塑造和積累形體語言,恰當地運用形體語言,以便充分發揮其表現作用。
古往今來贊美桃花的詩詞有很多很多,“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等。林徽因創作的《一首桃花》是將中國詩歌所特有的精致柔美及西方浪漫文化所集于一身。全曲結構流暢,將桃花擬作一位清新脫俗、單純羞澀的姑娘來表達女主人翁內心情感的演繹。《一首桃花》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價值追求和藝術審美追求的極好結合。林徽因對詩詞的審美,對建筑藝術的審美以及對人生的價值定位都體現出了林徽因對于藝術與人生的滿懷激情。作為一名演唱者,在學習和借鑒優秀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它對歌曲的演唱情感表達是非常好的,同時還要演繹出自己的音樂風格和對作品的理解才更為重要。演唱者特有的演唱風格必然與其自身的文化修養、生活閱歷及藝術造詣等息息相關,與此同時還與音樂語言、演唱技術技巧關系密切。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藝術領域各個藝術研究都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笨梢娨魳肥情_啟人類的一把金鑰匙,然而中國的文學創作有數千年悠久歷史,以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審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傳統和理論批判體系。二十一世紀的歌劇藝術,應當更多的采用中國文學作品,創作出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的藝術音樂歌劇,以弘揚中國文學、中國特色的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 楊慈.歌劇詠嘆調《一首桃花》的演唱體會.民族音樂,2012,02.
[2] 方新.淺議歌曲演唱的情感處理與表現方法.民族藝術研究,1998, 03.
[3] 王白菊.利用形體語言增強演唱效果.云夢學刊,第24卷,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