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倩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
舒伯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op.42)第一樂章的研究
楊靈倩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摘 要:本文選取舒伯特這首創作成熟時期的代表作《a小調鋼琴奏鳴曲》(Op.42)進行分析研究,這首曲子以其獨創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為舒伯特奏鳴曲中的精華之作。本文對《a小調鋼琴奏鳴曲》(op.42)的第一樂章進行了曲式分析,對這首曲子的結構特征有了一個具體的分析接下來文章對這首曲子的音樂特點進行了一個大概的梳理,從旋律和和聲的創作特點進行了一個分析。然后從在演奏這首曲子上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做了一個大概的闡述。
關鍵詞:舒伯特;《a小調奏鳴曲》;曲式結構分析;音樂特點分析
《a小調鋼琴奏鳴曲》(Op.42)的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中板(Moderato),4/4拍,a小調。
(一)呈示部:本樂章的呈示部(1-90)結構較為精煉,基本沿用古典奏鳴曲式呈示部的典型結構。
1.主部(1-26)主題為典型的單二部結構,第一部分(1-10)為4+6的非方整性樂段。第二個部分(11-26)為8+8的方整性樂段。
2.連接部(26-39)動機由主屬和弦相互交替而形成,它的節奏截取了主部主題第二動機的后半部分的節奏。這個動機在完全反復一次之后,調性通過離調模進的手法轉到了主調a小調的關系大調C大調上,為副部主題的出現在調性上做好了準備。
3.副部(40-62小節)是單二部結構。
4.結束部(64-89)結束部包括兩個結束主題,第一結束主題(64-76)的材料截取于主部主題的動機,第二結束主題(77-84)截取于連接部動機變形和主部主題動機變形的結合。
(二)展開部(91-150)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展開部的引入部分(91-105)所用的材料主要截取呈示部主部主題“嘆息”音型的變形,并通過模進的手法進行發展。
2.展開部的發展部分(106-144)是主體部分,調性的發展也很豐富,力度變化也非常強烈,共同推動著音樂高潮的出現。
3.屬準備與假再現(145-150)是展開部最后一部分,在#f小調上假再現,主部主題動機以模仿復調織體呈現,四小節后進入了屬準備,為再現部的出現做準備。
(三)再現部(152-311)為變化再現。呈示部的再現在織體和和聲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一)旋律中的創作特點
舒伯特作為浪漫主義樂派的先驅人物,他的音樂作品中到處充滿著浪漫主義的抒情氣質。在他這首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創作中,被注入了溫柔而細膩的心理描寫,每一個音樂片段都能夠體會到舒伯特內心細膩敏感的情緒變化。第一樂章開始是寧靜、沉思、神秘的動機,“問答”式的主題一下子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了,這時候作曲家內心是平靜中帶有疑惑的,不禁讓人聯想到舒伯特聲樂套曲中《冬之旅》“深思獨白”的意境。隨后,作曲家將這個動機滲透在其他的主題音樂中,展開了平靜或激動或猶豫或鑒定的充分抒發,能夠充分體會到作曲家內心世界的矛盾沖突和情感交織。
(二)強烈的力度對比
在這首a小調奏鳴曲中,各種力度層次的表現變換豐富并且對比強烈,給音樂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在短小的動機和樂節之間,還是較大的樂句和樂段之間,強烈的力度對比到處都可見。
(三)和聲的創作特點
1.調性的轉換特點
第一樂章展開部的發展部分的調性發展就較為豐富,主要脈絡為C大調/a小調—D大調—f小調—#f小調—a小調,從f小調到#f小調半音關系轉調的手法色彩性很強,是浪漫主義樂派的音樂創作主要標志之一。作曲家運用各種轉調不僅僅是帶來色彩上的對比和變化,也從音響上帶來了強烈的新鮮感,使音樂的發展充滿豐富的動力。
2.變和弦的頻繁使用
豐富又微妙的和聲是舒伯特鋼琴奏鳴曲非常重要的特點,為了使音樂獲得強大的色彩效果和抒發情感,舒伯特頻繁地使用變和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經常看到變和弦的頻繁使用。如以下譜例,

變和弦的連續進行具有很強的色彩性,為音樂的發展帶來了動力。也讓這一跌宕起伏和不穩定的音樂具有一種憂傷的情緒。
跟古典主義相比,舒伯特作品的表現范圍有了很大的擴充,他經常利用和聲來表達浪漫主義作曲家特殊的情感如激動的愛、憂傷的情緒和心情上的孤獨等等,這也顯示了浪漫主義風格對表現手法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奧]卡爾·柯巴爾德著,冷杉,鐘莉譯.弗朗茨·舒伯特及其時代.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2] [德]漢斯·根德·霍曼著,陳泓譯.談彈舒伯特.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 [美]保羅·亨利·朗著,顧連理譯,楊燕迪校.西方文明中的音樂.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4] 克拉倫斯·格·漢密爾頓著,周薇譯.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表情.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5]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6] [德]恩格斯·希爾馬著,王劍南譯.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舒伯特.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