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巨峰劉英
?
基于國際視野下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探索
楊巨峰劉英
摘要:本文基于美、英、日等國際體育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分析,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進行研究思考,研究認為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應該重視“穩步發展,重點突破”、“放眼國際,強化創新”、“凸顯政策,重視人才”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國際化;體育產業;中國;模式;發展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我們可以按管理體制、體育產品的種類、消費者的參與動機、經營集資方式進行分類。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是實現我國體育事業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體育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等方面作用明顯,體育產業具有成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在不同發展階段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中國體育產業市場經濟化模式日漸凸顯。全面探討我國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及對策,具有較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美國的體產業發展
在世界體育經濟強國隊伍中美國地位不可小視??v觀美國體育產業經濟構成,我們認為其主要是由職業體育產業、體育健身產業以及體育用品業等。數據顯示:美國的體育產業早在2011年就已經高達2.3萬億元美元,其數量占全美CDP的12%;在美國體育產業增加值逼近占GDP的3%的時候,其中的體育服務業已經占整個體育產業70%之多。截止2014年,當時美國GDP的17.42萬億美元,其體育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了4410億美元。
剖析美國體育產業的組成,其四大賽事聯盟為其貢獻了非常的比值。有學者認為美國體育產業在規模上是龐大的,在經營模式上是成熟,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美國體育產業涉及行業內容較為豐富,如職業體育比賽、休閑、健身、器械制造、媒體傳播以及娛樂時尚等。相關數據顯示美國的體育市場整體規模約為每年4850億美元之多。在相關組成美國體育產業行業中職業體育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一個領域,在美國勞工統計局2013年公布報告中顯示美國有13880名專業運動員,206808名教練與審核員,16410名裁判員等。美國在職業體育運動組織中已經形成了橄欖球聯盟(NFL)、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美國冰球聯盟(NHL)、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LB)等較為成熟的四大職業體育運動組織。據調查,上述四點運動組織所擁有的球迷數相當的驚人,如NFL球迷占全美人口的27.9%,MLB球迷占全美人口的12.9%球迷,NBA球迷球迷占全美人口的9.6%,這四大聯盟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230億美元左右。
(二)英國的體育產業發展
英國體育產業更有現代體育與體育產業誕生地之美譽,也是世界上很多現代競技項目的起源地。如,F1賽車、溫布爾頓網球賽、高爾夫球賽和英超足球等,都是舉世聞名。查閱英國體育產業發展史料,得知英國的體育產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其究其緣由主要是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目前其規模越來越大,所占的國民GDP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截止2012年英國體育產業為國民提供了632400個就業崗位,其總產值增加至398.6億歐元,體育消費高達251.8億歐元??梢钥闯觯w育產業與國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剖析英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可以概括為“新、奇、特”三個字。如,英國著名的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早已成為世界網球大滿貫賽事中重量級賽事之一。該賽事經歷了130多年的歷史洗禮,雖然有很多內容已經被更新但許多標志性的元素卻還被固守著,如賽場的綠、紫調,參賽運動員的白色運動服要求以及王室成員的蒞臨和傳統小食奶油草莓。另一方面英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還與其擁有較高體育人口有直接關系。英國雖然全國人口僅有6000多萬人,卻擁有2900萬人參加不同種類的體育活動。不僅如此,英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與其打造經典賽事有著重要的關系。如,英國最具影響力之一的英超足球聯賽,其中電視轉播費、贊助費和出售門票等收入就已經促使其為全世界最賺錢的足球賽事之一。當然,除了足球比賽之外,還有F1賽車、溫布爾頓網球賽、高爾夫球賽等。
(三)日本的體產業發展
日本雖地處亞洲,國土面積以及人口都處于小國之列。但是,日本的體育產業發展卻成為世界強國行列之中。2014年日本的GDP大約為4.8萬億美元(約合30萬億人民幣,世界銀行數據)居美國與中國之后,全球第三。但是,在體育產業總產值上卻超過了中國,排在美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二。如果用人均體育消費這一指標加以排名的話,日本已經排在了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雖然,在2011年日本在大地震的影響下,體育產業發展受到了致命性打擊,但是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成功申辦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刺激,日本體育產業又開始了迅猛的發展勢頭。在支撐日本體育產業的行業種類當中,其中體育用品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如,美津濃和亞瑟士市場這兩家著名的體育品牌,已經發展成全球知名的體育品牌,為日本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當然,在日本除了重視體育品牌的發展之外,其也重視體育賽事的打造。如,日本足球聯賽的開展,其從上到下依次由職業聯賽、全國聯賽、地域聯賽和都道府縣聯賽構成。
(一)穩步發展,重點突破
就中國的基本國情而言,發展體育產業,本文認為首先要穩步發展且突出重點。如,體育經紀業的重點培育與發展。相關研究認為2015年中國GDP為67.67萬億,若未來10年以平均6%的GDP增長,2025年中國GDP將達121.19萬億,以體育產業占GDP為2.5%,體育經紀業占體育產業為6%的保守估計,到2025年體育經紀業規模為1817億。從國家規劃的角度推算,國務院46號文指出2025年體育產業達到5萬億,以體育服務業占比體育產業50%,體育經紀業占比體育服務業10%估算,到2025年體育經紀業規模為2500億。
(二)立足創新,放眼國際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不能脫離國際這個大環境、大背景,我們要立足國際強化創新。正如學者所說“體育產業不斷進行玩法的創新設計、運營模式的創新設計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設計以消費者導入設計?!蔽磥淼捏w育產業發展必將‘互聯網+’轉向‘+互聯網’”,而這一進程中創新必不可少。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品牌高級總監朱敏捷強調“互聯網只是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工具,目前國內體育產業對消費者需求洞察不夠”、“根據用戶需要實現的價值和需求,認真做好每一件衣服每一雙鞋,回歸認真做實業的原點,是體育產業永續發展的根本?!比藗冊诮∩磉^程中,需要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包括知識普及、技術指導、效果評估等。然而,目前對體育健身起到重要支撐的專業服務資源卻嚴重不足:一方面,健身市場品類單一,同質化嚴重,缺乏適合不同人群的個性化、專業化和潮流化服務產品,體育服務的規模、品種和質量都難以滿足需求。我們要創新體育服務產品,利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硬件等技術手段,深入挖掘市場需求,切實打造符合體育健身消費升級的多元化創新產品,構建穩定的盈利方式和商業模式。
(三)凸顯政策,重視人才
政策的利好對于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國在2014年底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文),其在實施后有效地助推了我國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尤其在競賽企業、互聯網企業、地產商、金融企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強調的是,地方性政策是國家政策的有效補充。但是,我也要認識到地方政府對體育產業政策的非理性擴散特征及其導致的潛在政策風險,需要國家的相關部門引起重視并加強引導。在這一方面,江蘇省的江陰市在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彩票、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服務業等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其他地區城市加以了參考。各地方政府之間要加強相互交流,利用協調網絡發展加推本地區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事實證明,協同發展對體育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正向效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頒布的體育產業政策基本上呈現一種漸進性的變遷趨勢。
體育產業在我國發展迅猛,對于體育產業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相比較國外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體育人才培養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嚴重影響了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產業管理人才、按摩師、康復治療師、健康管理師、健身教練等,都存在著較大缺口。因此,補齊體育服務行業人才培養的短板是加推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必然需要。
(四)創新載體,解放思想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有著自身獨有的國情,但在具體的體育產業發展載體上,我們要積極創新,解放思想。2010年陜西省體育產業集團掛牌成立,這成為國內第一家。該公司2010—2020的發展目標規劃中明確提出:三年打基礎、五年上臺階、十年大發展。幾年的發展,證明了這種思想的解放是正確的,是具有前瞻性??梢哉f,這種載體的出現為其他地方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典范。如今,放眼于國內類似這樣的公司或集團相繼成立,在體育產業發展大潮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完全有必要相信創新載體與解放思想是助推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與策略。
總之,從發達國家在體育產業取得的經驗來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與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各國的體育產業也普遍呈現出加速發展之勢。以美國為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體育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到80年代,僅僅20年左右的時間,體育產業產值就排在國民經濟各大產業部門中的第22位。而我國體育產業所貢獻的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也逐漸提高??傊S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我們放眼于國際的大環境、大背景,立足本國國情找出適合的發展途徑與策略加以備戰。
課題項目:
遼寧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研究,遼寧省體育局課題編號:2015lntyyb-35。
參考文獻:
[1]盧元鎮,郭云鵬,費琪.體育產業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體育學刊,2001(1):41-44.
[2]鮑明曉.對我國體育產業熱點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1999.19(4):49-52.
[3]林顯鵬,虞重干,楊越.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2):3-9.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體育部、錦州鐵合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