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霞
?
互聯網時代的公交營運管理
宋海霞
摘要:互聯網+計劃的提出對于現代公交營運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提出互聯網時代的公交營運管理發展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公交;營運;管理
基于互聯網環境的海量數據的特點,在大數據環境的支撐下,社會生動跨入互聯網+時代。所謂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并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新的行業領域,互聯網+計劃的提出對于現代公交營運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提出互聯網時代的公交營運管理發展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范圍進一步的擴大,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升級,利用互聯網平臺使得現代交通事業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為乘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質量。互聯網+的發展,為公交企業管理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首先,利用信息平臺構建促進了信息化公交形式的發展,公交信息的實時到站信息查詢為乘客帶來了更加直觀的乘車信息。現階段,依托于信息技術,在許多城市均已經實現了利用公交營運車輛經緯度、方向、速度、交通路況等大數據的分析應用,準確預報車輛到站信息。乘客在公交站臺的電子顯示屏上就能夠清楚的看見公交車的進度,同時還有通過移動客戶端進行公交信息查詢,知曉公交車的相關運營信息。
其次,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促進了公交企業運營管理的智能調度。在公交營運過程中,公交車的調度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公交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在互聯網+時代,利用車載GPS衛星定位系統,能夠實現對公交車輛所在位置、時間、進度信息對及時更新,通過對相關信息對快速精準分析,相關調度員可以實現對公交運營狀態對有效監管,一旦出現了情況異常現象,則可以最快對發出調度指令,啟動相關應急預案,降低突發事件帶來對損失,確保公交線路的平穩運營。
最后,互聯網+時代為公交運營的安全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惡劣天氣情況下,在傳統的公交運營形勢下,公交企業的運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只有在惡劣天氣發生了調度問題之后,再進行相關的緩解調度,但由于信息傳遞的時間較長,導致其彌補措施的滯后,相關彌補措施收效甚微。而在智能化公交車調度系統的背景下,遇到臺風暴雨、冰雪天氣等特殊氣候,調度員可直接將相關信息發送給駕駛員,提醒注意行車安全,得到安全確認后才發車。此外,公交智能調度系統的動態監控、軌跡回放功能及車載DVR系統,對駕駛員安全行車教育的警示作用大大增強,讓駕駛員通過直觀畫面,形象地了解事故多發地點和違章駕駛的原因及教訓。
(一)互聯網+催生了新型公交營運業務
傳統的公交業務十分單一,也就是公交車按照線路要求實現行駛計劃,或者說是按照調度進行載客。但互聯網+平臺下,借助到互聯網環境,公交營運業務得到了更加多樣化的發展,主要包含有三種模式:
其一是定制商務班車,突破了傳統公交集團的業務單一的弱勢,借助相關的軟件平臺,用戶可以進行軟件下載獲得公交車商務定制服務,這種服務模式主要針對于城市密集的上下班交通符合,主要面對商務白領人士上下班需求,是介于出租、軌道交通之間的一種服務出行方式。針對白領人士的上下班需求,許多公交公司利用信息平臺推出直達的公家路線,通常目的地不能夠十分的具體到每一個乘客的范圍,例如對于某一個工業園區、CBD范圍內的公交路線,從同一個片區出發。公交集團通過營運信息平臺推出服務類型,按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上下班的路線,并預付一定的費用,公交集團在獲得客戶的響應后,按照客戶的定制等級,制定不同的線路、車輛等級,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通過定制商務班車,一方面可以起到減輕高峰交通期乘客的過度擁擠情況,通過兩點定向的方式,節約了乘客的上下班時間,另一方面,商務班車往往會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例如高品質車載音響、WIFI等,但同時商務班車的費用也要遠遠高于普通的公共交通,基于大數據的高速分析,可以定向的向經濟能力較好的商務精英進行推送,起到精準營銷的作用。
其二是微循環便民巴士,這種服務主要是針對經濟能力一般的普通市民,其營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針對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微循環便民巴士的路線較短,通常是連接超市、醫院、軌道交通的中間站點,采用5~6米城市小客車,在特定區域內營運,可駛入小區道路,可允許乘客路邊揚招,營運較為靈活。
其三是臨時轉車服務,現階段,許多城市都修建了城市軌道交通,相對而言,公交企業的營運負荷有所減少,在這種背景下,會使得一定的公交線路出現資源冗余的現象,為了更好的利用現有的公交車輛,借助互聯網,許多公交企業推出了一定的臨時包車服務,通過收集乘客的需求,通過合理的包車特約服務,通常包括為個人婚喪嫁娶活動、機關單位的大型展會等等。
(二)互聯網時代公交營運管理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環境為公交營運管理提供了多種營運機遇,同時也對現有的公交營運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首先是公交企業的基礎信息化建設問題,由于傳統營運環境下,公交企業存在一定的市場壟斷性,在其營運管理中,人員冗余、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沒有得到重視,而參與到多種交通方式的市場競爭中后,這些企業往往難以適應新環境的發展,沒有重視對公交營運的信息化發展建設工作,導致其信息化水平較低,難以展開新型的公交業務。其次則是公交企業的人員素質問題,傳統的營運模式下,司機僅僅需要具有過硬的駕駛水平、身體素質、思想素質,而互聯網時代,對于公交集團新開發的業務形態,還需要司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然而現階段,許多公交集團的駕駛員老齡化現象都十分嚴重,由于他們年紀較大,接受水平較低,難以快速的適應信息化公交的轉變,導致公交企業營運效率不高。
(三)相關解決對策
互聯網+時代,公交企業想要進一步的提升營運管理效率,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必須要重視對信息化基礎建設工作,一方面要進一步的提升公交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理念,要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積極投入資金,調整企業結構,另一方面,還應該不斷的提升相關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要重視基層員工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培訓,加強市場服務意識的宣傳。
公交企業作為典型的傳統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如何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創新轉型,成為今后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我們要積極看待在發展過程中突顯的問題,找出有效的措施去應對。
參考文獻:
[1]張曉斌.公交車輛實時監控系統設計及調度專家系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5.
[2]張秀春,余冬梅.公交公司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研究[J].甘肅工業大學學報,2012,25(2).
[3]龍安國.基于GPS/GPRS的智能公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通信技術,2012,42(1).
[4]葉文偉.車輛監控系統——車輛調度監控管理系統部分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
(作者單位: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