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萍
?
基層審計機關應用計算機審計的瓶頸及對策
黃志萍
摘要:基層審計機關存在對計算機審計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計算機人才缺乏等現狀。劉家義審計長曾說過:“中國審計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關鍵在于數字化。它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手段、一種方式和一種發展趨勢。”計算機成就審計信息化建設之路,為審計工作添加了一層發揮想象的空間、插上了一對展翅飛翔的翅膀,將成功助力審計工作向績效審計的轉型。
關鍵詞:基層審計機關;計算機審計;應用
隨著計算機審計工作的推進,審計人員逐漸認識到計算機給審計工作帶來的不僅僅是提高工作效率、擴大審計覆蓋面,更深層次的是徹底轉變傳統財務收支審計的技術手段,審計人員可以新增多種審計方式方法,實現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多部門業務數據的對比分析,來評價審計對象整體工作的績效。
(一)計算機審計人才的瓶頸
1.培訓效果差。審計人員計算機培訓的應用性差,阻礙了計算機審計的進一步發展。基層審計機關開展的計算機培訓經常是全部人員參加,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加上參訓人員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大多數仍停留在應試層面,從而出現“學得快、忘得也快,”會考試不會應用的結果,理論與實踐聯系不足,實際效果不佳。
2.審計業務骨干年齡偏大,計算機專業人員又存在專業隔閡,兩者難以真正實現融合。審計業務人員一般需經過多年多個大型、復雜審計項目的錘練,才能積累豐富的審計工作經驗,成長成單位的業務骨干,但這些業務骨干人才大多已經過了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黃金年齡,學習、培訓并掌握計算機知識十分困難,將傳統審計方法轉變為計算機審計難度更大。而年輕的計算機專業審計人員難以完全理解并領會業務骨干的審計思路及審計理念,難以完全融入審計操作,造成計算機應用較難與成熟的審計經驗進行相互銜接,不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會計算機編程又熟透審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太少。基層審計機關獲得計算機中級的人員極少,而其中能獨挑重擔的審計業務骨干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審計人員雖然有參加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培訓,但由于并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缺乏深層次的計算機SQL Sever和Access等數據庫軟件的運用技能,要很好地運用計算機軟件來完成實質性審計難度仍然很大,還是需要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的協助,從而難以有效發揮計算機審計復合人才由于審計經驗與計算機技能整合可能產生的1+1遠大于2的效果。
(二)計算機審計環境的瓶頸
1.審計對象信息化水平有限。受審計對象信息化水平的制約,目前仍然有部分審計對象采用手工記賬方式進行會計核算,而沒有建立起業務數據信息系統。對這些單位開展計算機審計時,不能充分發揮計算機審計的最大功能,計算機審計缺乏用武之地。
2.審計監督范圍窄,審計對象有限。目前信息化運用水平較高的審計對象一般屬于垂直管理部門,如:海關、稅務、工商、國土、公安,甚至住房公積金、房管等一些重要的行政部門,這此垂直管理部門未納入基層審計機關的監管范圍。而銀行、電信等一些國有控股企業,其審計監督權又大多屬中央、省級審計機關。地方審計機關未經上級審計機關的適當授權,就不能對這些垂直管理單位的地方部門開展正常審計,基層審計機關計算機審計對象有限。
3.部門信息分割嚴重,地方審計機關手段有限。目前我國信息化體系建設尚存在部門網絡條塊分割嚴重、難以完全融合等一些突出的問題。不少行政部門認為自己沒有義務將原本不公開的信息向基層審計機關提供。而計算機審計效用的最大發揮部分取決于審計對象各方面信息的獲取情況,結合審計目標運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對各方面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審查,從而得出審計結果。而這些信息分散于工商、稅務、公安、房管、電信、交警、銀行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大多屬垂直管理單位,不受基層審計機關監管,要調取被審計對象的計算機數據等十分困難。
4.沒有建立專門的計算機審計科室。多數基層審計機關尚未建立計算機審計科室,導致計算機審計人員只能附屬于各業務科室,無法自主確立計算機審計運用潛質的審計項目,無法完全發揮計算機審計的效能,其結果是無法做好計算機審計的效能,其結果無法做好計算機審計的實踐創新工作。
1.要精選好項目。有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審計項目成果的好壞,選擇開展的審計項目非常重要,也很是關鍵。特別是縣區審計機關,具備做成精品項目先天條件的計算機審計對象有限,應認真學習審計署、特派辦或其它先進地區審計機關計算機審計項目的選題技巧,借鑒其探索創建精品項目的成功經驗,創新項目立項技巧,以深具潛力、成熟的計算機審計項目納入當年度突出抓好的重點項目,力求抓出計算機審計精品項目。
2.重點培養計算機審計人才。著力培養計算機審計人才,提倡案例教學、模擬情景教學,對一線計算機審計人才的培養須重實踐操作,立足“以審代訓”、實戰中練兵這一原則。培養計算機審計人才可借助外力,多參與上級審計機關的項目審計,參審人員易吸收新的、先進的審計思路理念和技術方法。各單位在聘請外面能手協助計算機審計時,可從審計立項開始時就集中本單位有基礎的業務人員全程參與學習、攻關,以求在“實戰”中取得經驗,達到審計一個單位,提高一群人計算機審計知識的效果。
3.集中業務骨干著力打造精品項目。相較計算機審計先行地區及先進地區,基層審計機關若要在當前計算機審計人才培訓還未完全跟上的情況下,實行趕超戰略,實現“彎道超車”只有打破科室、上下級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集中計算機審計業務骨干進行業務攻關,才有可能在全省各地市相對形成計算機審計技術優勢,將一些未開發的審計項目列入審計,審計成果容易引發大家的關注,也更容易見成效。
4.領導重視,加強計算機審計項目建設。基層審計機關加強計算機審計項目建設亟需領導的重視和推動。要夯實“塔底”,AO項目要全面鋪開,有數據用AO,沒有數據也用AO進行項目管理,做好AO使用經驗的儲備,為下一個突破的案例項目打好堅實基礎;要強壯“塔身”,積極讓業務科室創新開展計算機審計,歸納總結SQL語句和專家經驗、歸納總結AO實例報送上一級審計機關參與評選。
5.集思廣益,加強溝通。審計人員碰到問題時,要在第一時間進行交流、溝通,實時討論。群策群力,才能在及時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保證審計工作質量。要善于利用互聯網。因為計算機審計在基層審計機關尚處在初級應用的階段,有些問題,特別是技術上的問題,只在同事們之間進行交流、探討,不一定能得到解決。這時最可行的解決途徑即是利用互聯網。
6.建立考核獎懲激勵機制。執行剛性要求,重點培養審計信息化優秀人才。建立審計成果考核獎勵機制,審計專業人才參與編寫AO應用實例和計算機審計方法、參加科研課題等工作都要在年度考核中來體現。對于通過應用計算機審計取得優異成績的審計項目、科室或審計人員,以及計算機培訓學習通過的人員,要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并把應用計算機審計情況作為每年評選優秀審計項目的重要參選條件,并納入到年度考核中。
參考文獻:
[1]呂靜.略談計算機審計在基層審計機關應用的局限及應對措施.經濟師,2013年01期.
[2]盧慶元.地方審計機關開展計算機審計的瓶頸和解決之道.中國審計,2014年第9期.
(作者單位:漳平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