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區域經濟背景下的大學雙語教學管理模式探究
張 媛
處于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區域經濟也呈現新的發展狀態,各區域之間的核心競爭力將不再以各種特殊優惠政策為依托,而是需要尋找新的支撐點。雙語人才是指利用兩種語言進行工作和交流的人才,在促進經濟合作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競爭優勢。鑒于此,本文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視角,對區域經濟發展背景進行了綜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區域經濟背景下的大學雙語教學管理模式,為當今區域發展背景下大學雙語教學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鑒。
區域經濟;大學雙語;管理模式
所謂的雙語教學指的是一種教學形式,從中國的雙語教學來看,指的是利用漢語之外的語言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在改革縱深推進的大背景下,中國與國外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如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內生增長動力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值得研究的新命題。而在此狀態下,精通專業知識和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受到關注。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永恒命題,而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雙語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創新,這也為區域經濟背景下大學雙語教學的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不斷演變,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征。而相關人士以孫久文主編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為依據,就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得出結論:發展差距逐漸縮小且向著相對均衡階段邁進。進入2015年,中國仍處在新常態經濟發展背景之下,很多發展的新問題將呈現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更強調經濟發展的開放性、公平性和競爭性,為進一步開創有序合作的一體化經濟區域提供可能性條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在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的背景下,專業型的雙語復合型人才更是在促進區域經濟進一步同全球化接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5年,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為核心的“三大支撐帶”正式成為中國區域發展新戰略。這一戰略的提出既是對以往單純以地域來劃分的區域戰略的補充,也蘊含了中國經濟內聯外通的新戰略。新的發展戰略之下,不同區域的競爭也會隨之增強,而如何獲取人才優勢則成為取得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一)優化雙語教材,創新雙語教材管理模式
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競爭成為區域之間人才的競爭,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是,深入大學雙語教學可以發現,中國大學目前使用的雙語教材難以迎合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趨勢。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區域經濟發展更注重經濟交流型人才的培養,而雙語人才正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大學雙語教學中,雙語教材是學生進行雙語學習的主要物質載體,因此,學校在選擇雙語教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當下社會的經濟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教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雙語教材一般有四種來源:①原版教材改編;②國外原版英文教材;③自編整理的課程講義;④國內出版的雙語教材。而不論是哪種教材,都應該把對學生雙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將增強高校雙語專業學生對外語的運用能力作為培養目標,進一步促進中國內聯外通的發展需求,適應中國對雙語人才的需求,積極推進中國的全球化發展。
(二)優化師資隊伍,創新雙語師資培養模式
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提出了對雙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也對雙語教師提出了雙語人才的培養要求。而結合當下的區域經濟發展趨勢,落后的師資力量使得人才市場化被置于邊緣地位。鑒于此,優化大學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促進雙語人才的市場化培養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一項必要任務。目前,雙語專業的復合型師資人才培養有三個渠道:①外聘。以聘請的方式邀請優秀的外籍教師或者國內外專家來加入國內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這種方式主要是針對那些本科高年級學生或者具備一定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生。②專業教師的“外語強化”式。以強化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為依據,利用國內英語培訓和國外進修學習相結合,提升雙語教師的英語水平,以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交流。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偏理科類的學科。③外語教師的“專業強化”式。這種方式主要是鼓勵青年英語教師去深造、去進修,主要適合高校內經濟學、管理學等偏于人文性質的學科。而強化教師的專業知識是為雙語人才的培養做準備,在此基礎上,借助雙語人才來增強國際之間、區域之間的經濟交流,促進經濟的共榮。
(三)優化學習環境,創新雙語教學模式
2015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明顯,而新的區域發展戰略下,一個互聯互通、統一的市場體系建設正在成為本屆政府努力的目標,過往區域競爭中所倚重的各種特殊優惠政策將不再是核心競爭力,對于參與競爭的不同區域而言,如何在這一新的市場體系下尋找具有競爭力的優勢才是關鍵。而鑒于以往的發展經驗,人才總是競爭中的關鍵因素,區域的發展靠人才,區域之間以及區域與國外的經濟交流更是需要人才。處于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之下,可能或必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并不少見,而雙語人才正好適應這種經濟發展趨勢。鑒于不同區域發展需求的差異性,高校在雙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區域發展的情況來制定人才培養戰略。一般說來,雙語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種:①過渡型。運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學語言以母語為主,英語為輔。②保持型。利用外文教材,英語和母語交替使用。③強化型。運用外文教材,教學中不夾雜母語教學。但是,基于中國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高校應該建立“分層式”教學模式;對英語水平高的學生實行全英文教學;對水平一般的學生采用“導入式”,教學伊始用母語,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配合英文授課。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英文教學質量,為經濟發展塑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雙語應用型人才。
綜合來說,新的階段,新的時期,區域經濟也有新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戰略,進入2015年,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為核心的“三大支撐帶”正式成為中國區域發展新戰略,各種特殊優惠政策將不再是區域發展所依靠的核心競爭力,新的市場體系下,尋找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優勢才是促進發展的關鍵。雙語人才,就是指能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際、工作、學習的人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高校應以學生對雙語學習的實際需求為基點,結合現代經濟發展環境,創新大學雙語教學管理模式,塑造適合區域發展的雙語應用型人才。
[1]張婷,陳煒.泛北部灣區域經濟視野下廣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 2010(6).
[2]羅輝,唐玲萍.西部地方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模式探討——以玉溪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1(07):58-63.
遼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