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敬華 陳向紅
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課堂教學
翟敬華 陳向紅
“基礎會計”是高職院校經濟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也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入門課、必修課。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對于初學會計的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文結合筆者二十多年的《基礎會計》教學經驗,就如何進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課堂教學,談幾點建議。
基礎會計;課堂教學
“基礎會計”是高職院校經濟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也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引領學生跨入會計學科的入門課,同時也是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必考的科目之一。本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扎實地掌握會計核算一整套基本操作技能,同時也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及未來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門課程常常開設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因之前學生沒有任何專業知識,所以對于他們這些初學會計的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在課堂上老師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呢?本文結合筆者二十多年的《基礎會計》教學經驗,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如何進行“基礎會計”的課堂教學,談幾點建議。
老師講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心與心的呼應。第一堂課,是老師和學生第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與接觸,“備”好開場白非常重要。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試想:一個儀表端莊、親切和藹的教師;一個學識淵博、敬崗愛業的教師;一個語言生動、富于幽默感的教師,必然能博得學生們的好感、喜愛和尊敬。在這種“親其師,信其道”的心情下,他們就會主動地接近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并從中積極地加以配合,使教與學達到較完美的結合,最終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作為任課老師一定要抓住時機,在這關鍵的第一課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們對本學科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學期第一堂會計課我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向學生們介紹自己,包括姓名、教齡、職稱、求學經歷、聯系方式(諸如手機號、QQ號、微信號,方便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等,同時利用恰到好處的幽默感活躍課堂氣氛、縮短師生的距離,贏得學生心理上的親近。其次,簡要的告訴學生本門課程將要學習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今后專業學習和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本課程在整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告知他們本專業的畢業標準(必須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讓他們明確本課程的目的性、重要性。同時,結合會計在現代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特別是會計行業用人的發展前景,引導他們做好本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其明確學習目標,進而通過這種“內驅力”產生學好它的強烈欲望和學習熱情。再次,告知學生自己的授課計劃、對學習的要求、考核辦法等,一方面可讓學生清楚學習本課程應達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在你的介紹里,感受到你是一個計劃縝密、有條不紊、教學嚴謹的老師,增強其“親其師”的意愿。最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誠懇的向學生介紹學習這門課程的方法,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感和恐懼心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在你的帶領下學習本課程并不是件很吃力的事兒。這無疑會使學生感受到類似于兄長般、父母式的關懷和愛護,同時也能進一步展現老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我相信,上好這第一堂課,一定能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專業學習興趣和對會計職業未來的期待,收到“先聲奪人”之功效!
“基礎會計”課程作為專業入門課,涉及到了大量的、基本的會計概念、專業術語、核算方法等,它們至關重要,但也非常抽象,初學者普遍感覺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再一味地照本宣科,用呆板的語言或文字硬性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必將使得學生在不理解、聽不懂時去死記硬背,難免會覺得本課程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為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老師應選取有效優質的教學方法,如運用情景教學法,舉一些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例子,來化解“基礎會計”課程中的一些難點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消化難點。
“基礎會計”中的知識點很多、很零散,難點也不少。有許多內容是需要記憶的,當然這里指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說針對某一問題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去深入理解、把握,最終達到到一箭雙雕,乃至一箭數雕。為突破難關,老師要善于將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或規律分享給學生,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在講授“賬務處理程序”時,教材中給出了幾種不同賬務處理程序的流程圖,課上如果逐一講解,一來費時較長,二來不便于學生掌握。此時,老師應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從中找出各種賬務處理程序的主要區別(即登記總分類賬的依據和方法不同),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PPT,用圖表形式直觀再現它們的區別,以加深印象。采用上述方式教學,學生既獲得了相關知識,又學到了學習的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
“基礎會計”也是一門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強調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強調實踐的過程,促使學生在專業技能實踐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充分理解,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關于會計憑證的識別與填制、會計賬簿的開設與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內容,均可以通過實踐性教學方式來實現。我們的實踐性教學可以分成“隨課程同步的單項實訓”和“課程結束前的綜合實訓”兩種形式。前一種形式屬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形式,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及時加深理解,鍛煉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后一種屬于“課程結束前的綜合實訓或上崗一試”,教師可自編某企業一個月完整的經濟業務,讓學生以“崗位工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完成從“建賬 填寫、審核原始憑證 編制、審核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總賬、明細賬 編制會計報表”一系列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的實訓。這種形式的優點在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摸爬滾打,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有機結合,使理論知識得到升華。
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吾聽吾忘,吾見吾記,吾做吾悟!”即:“講給我聽,我會忘記;指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去做,我會理解。”可見,實踐性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思想,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這正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精髓。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