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柔曼
?
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關鍵是推動鄉鎮企業發展
李柔曼
摘要:加快城鎮化進程,重要的是發展中小城市,而小城市的發展支撐是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對于城鎮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鄉鎮企業在多年發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頸問題,因此必須采取有效對策,促進鄉鎮企業的良好運行。
關鍵詞:城鎮化;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城鎮化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而鄉鎮企業是城鎮化實現過程的重要物質載體。
1.鄉鎮企業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空間
小城市的發展要以鄉鎮企業的發展為依托,同時鄉鎮企業的發展又能為小城市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我國農村有2億多剩余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必然要尋找就業出路,如果都涌入大中城市里,這就給本來就業形勢很嚴峻的大中城市帶來更大的就業壓力。縣鄉鎮這一級別的小城市,人口比較少,資源豐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人口容納空間,會吸入大量的富余勞動力。農民在自己的家門口就業,既方便了生活,又不耽誤工作,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2.鄉鎮企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養殖業、種植業的升級發展,使得傳統的種植養殖業具有了規模效益、并形成一定的產業鏈條。鄉鎮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從事著生產加工、產品流通、農業服務等活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升級。農產品具有常年性消費和季節性生產的特點,而兩者往往存在矛盾,而初級農產品的包裝、保鮮、儲運、加工等工序和環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矛盾。發展鄉鎮企業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難,價格低的問題,降低了市場風險。當農民們從傳統的第一產業走出以后,不再完全依賴于土地的束縛,他們更多的愿意從分散居住的村落遷居到城鎮,集中生活在一個地區,這樣就帶動了第三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并使得第三產業形成了規模需求,繁榮了農村市場。由此,與農村市場相適應的城鎮化發展也逐漸被帶動起來。
3.鄉鎮企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
城鎮化的標志不僅僅是農民戶籍、地域、職業的變化,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現代化。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物質資料基礎上所進行的消費活動、精神文化活動、政治活動、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等內容。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具有濃厚的農業生產特點。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在同一個狹小的地域范圍內從事同一性質的生產勞動,封閉性很強,思維固化,生活節奏比城市慢,社會化服務低。
鄉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農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一是勞動方式的變化。從以農業勞動為主轉變為其他產業為主兼營農業。二是消費方式的變化。在鄉鎮企業里做工,每月都能得到數目可觀的工資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結構改善了,家庭的耐用品,奢侈品也快速增加。三是交往方式的改變。由原來的血緣、親緣、地緣的交往范圍向業緣拓展,同一行業、同一企業的交往更加頻繁,由封閉轉為開放。四是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的轉變。由過去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守著一臺電視機的農村單調生活,轉變為更加豐富的城市生活。電視廣播,信息網絡、KTV歌廳、音樂茶座、廣場舞,大秧歌,電影院、精神生活豐富多彩。
4.鄉鎮企業的發展帶動一大批城鎮新社區的興起
發展鄉鎮企業與農民的土地流轉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農業的升級換代,還是鄉鎮工業的發展,抑或是第三產業的蓬勃興起,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工業用地、建筑用地、商業用地,在這期間將有大批農民通過土地的合理轉讓而變成了無地的農民,通過鄉鎮集體規劃和統一給予失地補償后,這些人將定居在新建的居民社區里,寬敞的街道,嶄新的樓宇、戶籍、社保、生活管理完全城市化,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居民”。
從鄉鎮企業自身發展看,一是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脫離客觀實際地盲目上一些工業項目,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技術落后,企業布局過于分散,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二是一些鄉鎮企業,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確,體制機制存在弊端,管理手段落后,集體資產嚴重流失,企業經營不景氣,資產負債率很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很低,企業職工的素質和技術相對較低;三是一些企業環境污染嚴重、職業病危害以及事故隱患經常發生。
從發展的外部環境看,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對發展鄉鎮企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資金支撐不足,管理措施不力,沒有把發展鄉鎮企業放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上來抓;不少地區的鄉鎮企業存在著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的不合理現象,企業的社會負擔很重,還有些政府和部門隨意改變企業的所有制性質,侵犯企業的合法權益;有的地方隨意撤并鄉鎮企業行政管理機構,平調鄉鎮企業的資產,特別是鄉鎮企業管理內部人浮于事,管理者素質偏低,管理力量薄弱,機構不穩定。另外,各個鄉鎮地區之間存在著發展差異,在發展速度、效益和規模等方面具有不平衡性,沿海、中部和西部的發展差距仍然很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面對鄉鎮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企業管理者要高瞻遠矚,通過全面科學的分析,及時果斷地采取改革措施。
1.深化鄉鎮企業改革
尊重農民的選擇和創造,尊重農民在實踐中的大膽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改革體制機制,注重實際效果。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自負盈虧,管理科學的目標,充分發揮工人的生產積極性,讓每個工人的利益與企業的效益和發展直接聯系起來。
2.努力優化產品結構
要根據本地資源優勢和國家的一系列產業政策,合理調整產業結構。要根據市場多樣化需求,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產品,繼續實行多業并舉,積極帶動第一產業,調整優化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大力興辦集約型的農業企業。
3.要合理用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才
合理用人,因才施用也是企業管理者重要的素質。用人得當則事業興,用人不當則事業衰。要根據企業員工各自的特點,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做到人盡其才,及時吸引和培養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先進人才,最大程度發揮每個人的能力。
4.積極引導集中連片發展
發展鄉鎮企業要十分注意從原來的分散布局向相對集中、連片開發轉變。讓小城鎮建設與工業小區的發展互為依托,互相帶動、共同發展。合理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進行公共基礎設施與公園綠地的建設,提高聚集效應,增加就業容量,促進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總之,各地區要統籌規劃,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引導鄉鎮企業與工業小區和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