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
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改革
張劍
摘要:當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小型企業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成長速度、數量以及對GDP增長所做出的貢獻都是及其可觀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整體的平穩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卻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問題,這對企業債權人、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各方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都造成了極大的不便。所以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體制現狀及改革的研究是及其必要的,不僅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高速地發展,也為相關政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和相關管理辦法起到借鑒作用。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分析,從中小企業內部和我國相關政策兩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改革方向。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體制;改革
1.會計信息質量不高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會計賬面混亂,會計數據真實度、準確度欠缺,會計披露虛假信息時有發生。會計信息披露時間不及時,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決策失去時效性。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表現為公司對應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輕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實、隱瞞部分事實,誤導投資者等問題。
2.不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中小企業常出現任用不具備上崗資格的會計人員擔任會計崗位、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賬薄設置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私設帳外賬、為減少納稅謊報利潤。會計崗位的配置不符合內部牽制政策、違反會計核算的獨立性情況也時有發生。
3.對財務報表使用人的參考價值不大
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不高,影響政府對企業納稅申報的審核、銀行對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投資者及股東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以做出投資決策、企業管理者對企也做出相關決策。
1.財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由于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不充裕、會計人員的工資待遇不高、企業人員培養機制不健全等原因,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專業技能欠缺、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責任感不強,另外中小企業由于工資待遇不高、發展前景不理想導致會計人員的流動性太高,難以聘任和留住優秀人才,所以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素質欠佳,造成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嚴重失真。
2.企業法律意識淡薄
近年來我國支持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相應出臺,使中小企業產生了對政策的依賴心里,在利益沖突時他們更愿意上訪而不愿意訴訟,更愿意找黨委和政府而不愿意找法院,更愿意找媒體曝光,而不愿意進行法律咨詢”。這種心理誤區的存在,導致中小企業不能正確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且,中小企業也缺乏真正屬于自己的保護其自身合法權益的自我保護組織,長此以往,中小企業無法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缺乏在資金、客戶、成本、商譽、市場占有率、抗風險能力等方面的優勢,致使企業管理者想方設法的鉆法律的空子,以謀求減少稅收降低成本,節省企業開支,所以企業管理者便授意或誘使企業的財務人員在會計報表中隱匿收入、少計利潤,造成會計信息披露與企業的真實狀況嚴重不符。
3.會計監督力度不夠
中小企業負責人會計監督意識淡薄、機構設置不規范、內部控制不健全、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許多中小企業內部人員經常謊報出差費、在賬目上做手腳,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即使是內部管理者也很難辨別賬目的真實性,對與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來說就更不具有參考價值了。
我國會計工作管理部門即各級財務部門,主要側重于管理政策、制度的建設、業務指導工作和證書管理工作,而忽視了對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的指導監督。另外,職能部門對會計監督工作缺乏聯動機制,財政、審計、稅務、經信、海關、工商、金融、證券等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造成對中小企業會計監督的重復和漏查。
許多會計事務所審計評估水平參差不齊,其職業操守的狀況也有待提高。在審計水平上,許多事務所的通用做法是外聘一兩位具有簽字權利的注冊會計師、注冊評估師以滿足其出具報告在形式上達到法定法規要求。實際上自身審計人員的能力往往不足以應對各種企業的狀況,不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更為嚴重的是許多事務所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在承接新客戶或保持固定的老客戶時,往往服從客戶的需要,對于一些不合規或不合理事項不予調整,對企業的一些不正常事項不予披露,出具粉飾或虛假的審計報告等等。這種做法將職業道德、審計風險、重要性水平置之腦后,甚至認為只要是事務所可以承擔的、賠得起的報告都做。這樣事務所的評估審計作為社會中介監督的頂梁柱就難以支撐,出具的審計報告可信度低。
1.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
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監管,提高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加大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力度,企業在錄用會計人員時審慎考察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會計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堅持遵守會計人員任職資格,從而建設高效廉明的財務團隊。
2.完善法律制度
政府相關部門要貫徹落實各項會計法律法規,加強法律的執行力度,對不合法合規的會計行為要嚴格執行處罰措施,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會計法律法規的制定,規范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合法、合規性。
3.加強會計監督力度
企業內部要加強對會計部門、會計人員的監督,完善內部控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職位責任機制。政府部門要強化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明確相關部門職責,由審計部門負責專項工作,定期對中小企業進行對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而對于重點企業則要求按期報送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表,對所其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嚴格審查。財政部門應定期舉辦關于會計法律、財經法規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得培訓,加強財會人員的法律意識。稅務部門要在征稅時,對除定額征收以外的企業,應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嚴格審查,并與財務部門相互核對所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否存在偏差。相關部門對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制度,從而增加企業信譽。會計事務所要明確自身職責,履行自己的義務,堅持客觀性、專業性和公正性。
參考文獻:
[1]韓紅星.淺談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1,9.
[2]楊曉玲.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J].中國證券期貨,2011,10 .
[3]曹建武.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性思考[J].中國商貿,2011,27.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