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回
?
水產食品加工企業成本核算問題及完善建議
章回
摘要:水產食品加工企業供、產、銷具有單體差異大、季節性強等多樣特點,同時,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水產食品加工企業業務鏈不斷延伸,這就會為企業的成本核算帶來諸多難題,如何完善成本核算體系,實現高效的成本管控,已經成為企業進一步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對水產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特性進行了分析,探討了當前水產食品加工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建議。
關鍵詞:水產;食品加工;成本核算;問題及建議
(一)生產特性
首先,生產環節較多,水產食品加工企業原料來源與水產養殖息息相關,且原料需要經過初加工、深加工等多個加工程序才能進入大眾餐飲領域。第二,生產具有較強的季節性。部分水產品只有在某個季節才能生產或者生產規格達到最高。第三,企業生產規劃直接影響成本核算,不同生產流程、車間成本耗費差異明顯。
(二)銷售特性
食品行業產品具備一定保質期,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如果又涉及出口業務,這就對食品生產、保管、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企業、不同產品成本耗費會存在差異。同時,由于具備保質期,有的水產食品若在期間內無法銷售,就會造成更高的存貨成本,食品生產需按銷售需求量進行,特殊性較強。
(三)管理特性
水產食品加工、保管、配送運輸過程中的管理,特別是水產冷凍食品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的解凍、速凍環節,對產品成本影響較大。對于外貿食品加工企業,出口創匯成為企業利潤鏈的核心構成,這就對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國家宏觀經濟條件的影響,外貿很可能發生波動,若無法強化企業成本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機制很可能將企業淘汰,因此,管理上,水產食品的成本核算要求較高。
(一)成本統計相對模糊
以廣東某水產品加工企業為例,企業集水產、苗種、飼料、養殖、加工、貿易于一體,產品出口至歐美、日本、中東、臺灣、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產品也開始進入國內東、西、南、北、中區域的市場。隨著市場需求的轉變,企業不斷調整生產模式,由原有的養鰻、烤鰻、水產畜牧飼料加工、銷售等業務為主,拓展轉變為集烤烙魚片、面包魚、蝦、魚丸、魚糜制品多元化生產的大型企業。由于企業原料來源、生產制造中工序、外貿出口需求等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產銷及管理環節都會發生眾多不確定因素導致的零散生產成本,在成本統計時,如果采用模糊化方式進行處理,使得部分零散成本統計籠統,核算時科學性不高,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企業利潤,為企業決策造成阻礙。
(二)精細化核算不足
當前大型水產食品生產企業絕大多數已經采取了現代化生產模式,但是,不少企業的部門工作安排合理性還是不高,尚未切實達到精細化、專業化的成本管理與核算。例如,在產品價值鏈周期中,設計部門只考慮產品的功效,不考慮產品的生產成本,銷售部門通常只管銷售,對于生產方面顧及不足,在溝通不暢的情況下,產品定價過低、營銷費用失調、生產不匹配等現象仍有發生;采購部門在采購時,通常也只管采購價格及數量,對于采購過程中需發生的物流配送成本不重視,而水產品采購、運輸及保管需要用到冷庫、冷藏車等專業化設備,費用高,若采購中不關注采購全流程,極有可能導致費用偏高;生產部門在生產時,由于水產品產生的殘次廢品基本無法回收利用,若只關注生產質量及效率,不顧損耗、工藝優化,很可能造成過量的生產成本。
(三)部分核算人員無法適應新管理模式
首先,大中型水產企業多已利用ERP等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然而,操作時,由于人員素質限制,操控能力不足,軟件應用范圍較窄,難以提升企業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精確度,在培訓機制建設不足的狀況下,人力資源水平也成為了限制企業有效控制成本的瓶頸。再者,部分管理者對于成本核算的認識不深,有的管理者認為成本核算是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無法切實按照現代化生產要求進行成本控制,導致了會計核算的薄弱。
(一)注重全流程管理與成本核算的貼合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生產經營過程中成本耗費的真實體現,確保企業運營全流程系統管理與成本核算的貼合,讓全體員工自主改善不斷降低成本。以廣東某食品公司為例,公司按照原料、生產、銷售三大流程,構建了集苗種、飼料、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來源可追溯系統以及海洋捕撈產品從海域、捕撈船認證、檢驗、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質量監控體系,針對金融風暴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公司嚴抓產品質量,同時也降低了各項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經營指標逆勢飄紅,2009年公司產值和銷售額比前年均增加30%。在穩定外銷的同時,積極擴大內需,當年投資兩千多萬元興建第二車間,主要生產內銷產品。成本統計過程中,注重全流程管理與成本核算的貼合,將供、產、銷流程、尤其生產流程與成本核算相契合,只有這樣,成本模糊問題才能得以避免。
(二)完善分工結構,提高部門協作能力
成本核算系統的高效運作需多方協同,為成本核算人員分析、測定標準成本進行核算提供基礎信息,成本核算人員利用標準成本方法,實現成本差異的動態分析。完善的生產流程數據系統又能使企業更好采用作業成本法對間接費用按成本動因分配,消除或改進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分清責任,實現精準高效的成本核算,利于績效考核,利于企業產品決策。以本企業為例,本企業先前是以水產品粗加工為主,逐步轉型為水產食品深加工制造企業,成本核算也經歷了從粗轉細的這個過程,考慮到水產食品深加工產品核算中品種多、批量少、利潤空間小等問題,在原有信息化系統基礎上完善成本核算流程,推行作業成本法。首先,企業分析生產作業相關流程,剔除不增值作業,合并同質作業,進行資源消耗歸集,確認生產消耗成本。其次,根據成本動因理論,企業管理層開展了動因分析,并進行統計確認,再將作業消耗費用歸集到成本對象中,產品成本的準確核算為企業產品營銷決策提供了保障。
(三)提升人員素質,為成本核算提供堅實基礎
首先,針對水產企業較長的業務鏈,建議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需要關注成本模型的構建、生產流程的分解以及成本動因的確定,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這就需要企業全員具備成本管理的共識。其此,構建優良的人力資源基礎,制定較高的核算崗位準入機制及持續培訓機制。成本核算管理者應當自覺學習成本核算相關方法,建設更為扎實的會計基礎。本企業在聘用財務人員時除了必須的人品考核外,還要考慮專業對口、工作經驗、學習和適應能力、細心謹慎、溝通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水產食品加工行業不斷提高的產品標準,日益嚴重的產品同質化,使得國內外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企業要想通過成本領先戰略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有效減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席珩.現代企業成本核算問題探討[J].財稅研究,2013(03).
[2]王柯力.企業在成本核算與管理方面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2:189-190.
[3]桑芙蓉,試論加強企業成本核算控制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3(06):133-133
(作者單位:廣州祿仕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