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曉楓
?
淺論財政內部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吉曉楓
摘要:本文從財政部門的工作實際出發,通過對基層財政監督工作的調研梳理,從完善機制,深化監督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建立健全“大監督”制約機制,真正形成依法行政、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格局。
關鍵詞:財政內部監督;存在問題;建議
隨著財政改革深入,財政內部監督在促進財政部門依法理財、科學管理以及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財政內控制度失效,財政資金的審批、使用缺乏強有力的約束等問題。本文從財政內部監督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健全財政監督機制,提升管理效能,防范財政風險,促進財政工作健康發展。
(一)財政內部監督職能定位不夠清晰
財政監督本質上屬于財政管理的一部分,是財政管理工作的監控部門,監督只是其履行財政管理與服務職能的一種手段,絕非目的。現行的職能分工將內部監督職能規定為監督財政部門各科室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中財政法規和制度的執行情況,對預算管理和監督的職能未作明確劃分,對履行職能應承擔的后果也未明確規定,致使職能定位不明晰。
(二)財政內部監督工作開展被動
財政內部監督是財政部門的一種預防和自我糾正的機制,但在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資金分配、輕資金監督”的思維傾向,對財政內部監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再加上財政內部職能部門與監督部門之間缺乏規范暢通的溝通方式和制度,有時產生一些對財政內部監督工作不協作不配合的行為,監督工作需要領導協調,造成監督工作開展被動,使財政內部監督工作停留在淺層面監督上,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效果。
(三)財政內部監督檢查質量不高
財政內部監督涉及到財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方面都千頭萬緒,相當耗費人力物力,而目前縣級財政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還明顯不夠。財政監督工作仍以專項性、臨時性等事后檢查為主,沒有建立起事前審核、事中監控、專項檢查相結合的長效監督機制。另外,監督檢查方式落后,監察人員力量薄弱,會造成監督檢查質量不高現象。
(四)財政內部監督跟蹤整改欠缺
財政監督實際是通過對財政行為的監督檢查,使財政違規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或提前的糾正,防患于未然,起到“懲防并舉,重在預防”的作用,使財政管理更加完善科學。目前財政內部監督往往重檢查輕處理,缺乏嚴格的獎懲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導致結果處理力度不夠,后期跟蹤整改欠缺,成果利用不充分,使得財政內部監督與財政管理缺乏銜接,影響了財政監督的效果。
(五)財政內部監督信息化建設滯后
在當前的政務信息化建設中,財政監督專職機構信息化建設落后于其他業務部門,獲取的財政業務管理信息權限不夠、數量有限,難以全面跟蹤監督。當前各地“金財工程”以及信息傳輸系統已經運行多年,信息溝通不夠通暢,網絡對接建設方面缺乏可靠的技術支持,一方面使信息無法及時反饋更新,另一方面也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不易協調溝通,增大時間成本,降低財政監督效率。
(一)更新監督理念,推進財政內部監督工作
財政內部監督是實現財政目標,履行財政職能,促進財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增強部門內部自控和自我約束的重要途徑。財政內部監督有利于財政部門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進財政干部隊伍的廉政建設和規范財政財務收支管理。財政部門要樹立全面監督理念,怒力擴大內部監督覆蓋面,提高對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認識,提升監督理念,由以事后監督轉變為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要結合崗位職責和業務特點,健全相互牽制的職能和崗位機制,不斷改善內部監督環境,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推進財政監督工作的有效進行。
(二)健全工作機制,完善財政內部監督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財政內部監督工作制度,明確監督內容、范圍,細化工作職能,規范工作流程,為財政內部監督執法工作提供準確、客觀的執法依據。二是加強配套制度建設,按照“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新機制”要求,將權力分立、權力制衡的思想充分體現在財政內部監督體系中并有效運行。三是建立全面系統的基層財政內控制度體系,對本級和上級財政安排的資金以及其他部門、其他渠道下達的財政性資金,實行全面監管,實現基層財政權力、崗位、責任、制度的有機結合,防控崗位風險,強化監督檢查,不斷提升財政監督綜合成效,保障財政內部監督工作順利實施。
(三)拓寬監督范圍,改進財政內部監督方式
一要創新監督方式。實施內外監督相結合,進一步深化監督效能。通過內部監督,掌握政策規定、制度要求和資金安排,促進對外檢查工作。實施綜合檢查,將專項資金檢查、部門預算執行情況檢查、績效檢查相結合,使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全面、深入和細致。通過對外檢查,評價政策執行、預算安排科學性和管理成效,為內部監督提供支撐,有利于完善財政內部管理。二是把握關鍵環節。選擇部分重點項目作為專項資金檢查的內容,從資金的申請、撥付、管理、使用等環節入手,積極探索績效監督的方式方法,確保財政資金的規范性、安全性。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將財政內部監督工作嵌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管理等主體業務,實現全過程監管,增強財政管理透明度,及時彌補財政管理漏洞。
(四)嚴格監督檢查,強化財政監督整改落實
一是要建立檢查整改落實制度和責任追究的制度,根據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分析問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并及時反饋監督對象,督促整改落實,促進內部約束機制完善。二是加大整改落實督查力度,建立整改落實臺賬,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和“回頭看”,防止整改落實停留在書面卻沒有實質性的整改情況,確保財政內部監督工作切實發揮效應。三是嚴格監督責任追究,樹立財政監督權威,對違規違法行為進行經濟處罰,對責任人不手軟不姑息,堅決依法追究、從嚴追究,使其真正憚與法律,從不敢違到不愿違,切實增強內部監督的權威性和威懾力。
(五)提升監督成效,加強財政內部監督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訓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使財政監督干部熟悉新形勢下財政政策、法規和制度,熟練掌握財政監督檢查的程序和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二是建立目標考核制度,將財政干部的日常財政監督工作與當年責任目標掛鉤,建立嚴格的工作考核體系,把任免、提拔等因素納入其中,獎優罰劣,真正提高財政監督檢查質量。三是提升監督成效。財政監督干部要發揚“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風,在監督檢查實踐中,做到重證據、重調查研究,視情節輕重,按政策作出正確、恰當的處理。要加強隊伍作風建設,不斷規范自由裁量權和財政監督執法行為,努力造就一支講大局、講原則、勇于擔當、廉政高效的財政監督干部隊伍。
參考文獻:
[1]陳志德.健全和完善我國財政監督制度的思考[J].長白學刊.2011(03).
[2]全承相.論公共財政內部監督制度的特點、問題及目標模式[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01).
(作者單位:河南省偃師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