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明
淺議企業財務分析的局限及改進建議
郭建明
企業財務分析就是挖掘“信息寶礦”的工具,幫助各方利益相關者做出相應的決策。然而,現行財務分析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陷,財務分析這把“金鑰匙”開不了企業經營管理這座“信息寶礦”。本文嘗試從實務工作的角度來探討企業財務分析的局限性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拋磚引玉。
財務報表;財務分析;經營決策
科學管理離不開優化決策,決策需要充分有用的信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挖掘信息價值來支持企業和政府決策,是目前社會各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企業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信息的主要載體,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財務分析就是挖掘“信息寶礦”的工具,揭示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因素,以便各方利益相關者做出相應的決策。然而,現行財務分析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陷,導致財務評價企業的結果不準確、重點不突出、分析不到位。本文嘗試從實務工作的角度來探討企業財務分析的局限性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拋磚引玉。
(一)財務分析數據源的缺陷
1.財務報表數據“片面”
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信息的核心載體,滿足各類報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然而,企業經營項目形式多樣、內容繁雜,且特點不盡相同,往往“表外信息”非財務信息更有價值。傳統財務報表僅披露了貨幣計量的企業經濟活動相關的財務信息,未能披露企業競爭優勢的隱含信息,例如顧客滿意度、服務質量、人力資源、市場競爭力等非財務信息。
傳統財務報表并未從管理視角來對財務數據進行分類,未能與企業管理結合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財務報表分析過于集中在評價企業過去經營活動中,還沒有從企業內部管理、決策和控制的角度為企業提供數據支持。企業的管理活動包括重大資產購建、投資項目、資金運作、股利分配、發現企業主導產品和目標市場等。但是在這些活動進行時,未能有效地結合財務報表分析,為管理活動提供數據支持。
2.財務報表數據“水分”多
企業管理層可能利用信息優勢出于業績考核、稅收效應、銀行信貸等自身利益考慮,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隨意變更會計政策,導致財務報表缺乏真實性、及時性、相關性,財務信息歪曲了企業真實經營情況,導致財務分析“輸入垃圾,輸出垃圾”。進行財務分析的可能是不同類型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財務分析的最終目的都是與決策相關,那么導致一項決策產生重大偏差的財務分析就是財務數據源帶來的缺陷。
(二)財務分析運用中的不足
1.財務分析容易忽視表外因素
利潤表中,對營業利潤影響最大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但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數目大小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來源主要是“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而對這兩類資產計量方式的不同,最終得到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數目也不同,直接影響決策者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判斷。
以廣州浪奇2013年的投資性房地產為例。據2013年02月18日南方日報報道,“2013年,廣州浪奇進行對舊工廠土地的拍賣,累計補償收入將達到75.6億元左右。”
但是查看廣州浪奇2013年的年度報告,公司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采取的是成本法計量,當年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并沒有大幅的增加,所以廣州浪奇在2013年財務報表呈現的“營業利潤”始終維持在行業較低水平。假如單純通過分析財務報表的數字,無法揭示廣州浪奇該年度真實的盈利情況,不利于投資人對企業的判斷。
2.財務比率指標計算口徑有偏差
財務比率指標是時點數據,反映當時企業的狀態,并不一定能顯示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及業績水平,單從靜態的指標看企業運營狀況,很容易被人為操縱。財務比率分析未經調整就直接根據報表數據簡單計算,失可比性。
(一)優化數據源,進行立體化分析
財務立體化分析體系是一個綜合分析體系,優化數據源,收集財務報告附注、董事會報告、重大事項解釋、相關中介機構的專業意見等相關資料和信息,將財務指標與經營環境相結合,注重對企業所處行業和行業環境的分析,充分考慮到通貨膨脹、經濟周期、季節性因素以及一些偶發性事件和重大事件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從多個層面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了解、分析,對企業情況進行多維度立體化的解剖,分析財務數據的同時緊密聯系宏觀環境變化、行業發展趨勢、消費者購買力和心理新動態等非財務信息,綜合評價企業的過去和未來發展,評價企業戰略發展前景,平衡分析體系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財務分析的決策有用性。
針對傳統財務報表本身的局限性,我們可以構建管理用財務報表,將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按經營性和金融性分為經營性資產、金融性資產、經營性負債和金融性負債。管理用利潤表亦將損益區分為經營活動損益和金融活動損益,在此基礎上對報表項目進行重新分類。通過管理用財務報表,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兩類經濟活動所創造的收益規模及其比例關系,幫助企業管理部門更好地進行決策,還可使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減少經營風險,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構建基于Excel財務分析系統
Excel軟件操作簡單,且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圖表分析等功能,能提供豐富的函數。Excel能夠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財務處理系統,幫助管理人員進行分析決策,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能夠分析企業內部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公司管理的建議,幫助各方利益相關者正確地做出決策,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借助統計檢驗工具,初步鑒定數據“水分”
近年來在西方金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備受青睞的分析財務報表的方法——本福特定律。它可用于檢查各種數據是否有造假。作為數據的會計變量同樣符合該定律。如果數據來自操縱或粉飾所得到的結果,則這些數據將不再服從本福德定律。在財務分析時,該定律同樣也可以被我們作為一種新分析工具,從而提高分析效果。
(四)優化指標體系
企業財務分析人員要對財務分析方法進行優化,融合管理與財務視角,運用綜合和多元分析,優化財務分析的指標體系。在現有的財務指標中,有多個財務指標是根據期初余額與期末余額的平均數,但是這種情況只適合該數據呈線性變化的情況,但是由于企業經營具有周期性,如存貨、應收賬款可能呈現的是正態分布的情況而不是線性關系,因而取平均值并沒有意義。在比率分析中存在大量類似的比率,在使用時應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對財務指標進行調整,使之更能反映、評價企業業績水平。
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修正傳統財務分析方法,消除傳統財務分析的缺陷,解釋財務數據背后隱含的企業經營管理信息,揭示企業實際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采取相應管理決策,提升企業競爭力。
[1]黃世忠.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中國財經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吳世農,吳育輝.CEO財務分析與決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作者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