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順華
論獨立學院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
胡順華
2016年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重要的一年,廣東高考將進行二本A類及B類錄取批次合并、使用全國卷等改革,這些改革為獨立學院的招生帶來了巨大壓力。作者作為一名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從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了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部分行之有效的辦法,希望能為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自1997年7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被教育部批準為獨立學院以來,獨立學院作為公辦高校教育資源外延性擴張的一種特殊形式,開始了其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截止2015年5月21日,獨立學院已發展到275所。而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為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本科專業以來,財務管理專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在275所獨立學院中,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學校有158所(這其中不包括部分開設了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方向的學校),占比高達58%。然而與高比率的開設專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定位和課程體系卻并不完善,還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本文將通過數據分析、問卷調查等方式,從財務管理專業被各獨立學院青睞的原因出發,分析財務管理專業在各學院的開設現狀,提出完善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若干建議。
作者在統計過程中發現,絕大部分的財經類學校都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同時部分理工類大學(如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海洋類學院(如浙江海洋學院東海科學技術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民族類學院(如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等都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大部分獨立學院都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了?
1.財務管理專業本身的魅力
財務管理專業旨在培養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經濟管理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高,富有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能夠在財務管理領域勝任專業工作,高素質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
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本科專業,它既具有管理類學科的特色,又具有會計類學科的特色,同時兼有金融類學科的特色,有些獨立學院甚至將它等同于工程管理來看待。可見財務管理專業本身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
2.出于招生行情良好的原因
因財務管理專業涉及行業廣,社會對該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大,各行各業都有較大的需求。而很多高考生及考生家長就看重了該專業的就業能力強,就業前景好(崗位內容、薪酬待遇和職業發展前景等),因而選擇該專業。問卷調查結果(見圖1)顯示,65.63%的學生是因為將來方便就業而報考的財務管理專業,53.13%的學生是因為將來工作穩定而報考的財務管理專業。從這里可以看出,該專業的將來的就業率,恰恰促使了該專業的高報考率。而作為招生行情嚴峻的獨立學院,早早的就看到了這一點,因而也就成就了財務管理專業被各獨立學院青睞的原因。
盡管許多獨立學院愿意開設財務管理專業,各院校也根據自身辦學歷史和辦學條件,考慮到自身的辦學優勢、辦學理念,建立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但由于各種原因,部分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對該專業的目標定位卻不是很明晰,對整個專業的課程建設體系也都沒有個統一標準,甚至部分學院根本沒有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一)各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百花齊放,無統一標準
現下各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各有自身特點,大致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分析。第一類是從學科偏向來看,有些學院偏向會計學專業,該類院校的特點是所開設的課程基本與會計類的課程一致,缺少財務專業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等課程;有些學院偏向金融學專業,該類院校開設的課程主要以財務管理課程加入部分金融工具等課程為主;有些學院是會計學專業與金融學專業的綜合;有些理工類學院甚至偏向于理工類理工科,該類院校開設了一些財務人員非必須的難度較高的計算機類、管理類課程,如運籌學,而財務專業的重要知識如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金融工具等課程沒有開設。第二類是從重理論還是重實踐去分析,有些學院偏向于重理論,有些學院偏向于重實踐,即應用型教學,當然也有些學院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現象使得各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百花齊放,無統一標準。
(二)教師知識結構參差不齊
作者通過對同城院校進行實地走訪,對異地院校進行網絡調研,以及參考智聯招聘、英才網和中國人才網等招聘網絡上的人才需求要求,發現目前我國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師資人員選撥不夠系統,大部分獨立學院招收財務管理教師的要求是研究生學歷,專業要求是會計或財務管理。實際中作者訪問的10所學校中,6所財經類的、1所理工類的獨立學院中從教財務管理專業的老師是會計或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而3所其他理工類的從教財務管理專業的老師是理科畢業的,包括統計學、工程管理等專業。而且這些從教人員大多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應屆生或者海外留學后剛回國的學生,基本上沒有實踐工作經驗。這勢必會導致教師缺乏實務中的分工、制約程序等實際操作能力,導致學生畢業走上崗位后不能很快適應工作,進入角色。
(三)教學培養方式重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教育
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應當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辦學。然而,當前我國絕大部分獨立學院的辦學都受到資金的限制,無法創建專業的實驗室,而且教學的老師也受自身沒有實踐經驗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教學。目前我國獨立學院的大部分學校的教學培養方式是以課堂講授為主,與學生的互動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一)嚴抓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現下各獨立學院為了吸引學生報考本校,都將各專業往獨特方面發展,而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就是一個概念廣泛的專業,其多樣性更是層出不窮,這使得當前各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顯得雜而亂。本文作者不反對這種多樣性,但建議當前教育部門找出本學科的共性,建立一部分統一標準,在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再發展多樣性。1998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將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教育目標確定為“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理財、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個人認為各院校在制定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應將財務管理專業定位為綜合性管理人才,必須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大大的區分與會計或者金融的專業性人才。因此,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不能是偏向于金融或者會計或者其他任何一個專業方面。
(二)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綜合性管理人才這一結論,作者建議將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由現在的理論教學改為具有啟發性的案例教學。教育部門規定的財務管理學科目標是培養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理財、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這個目標和當前的MBA的培養目標接近,但本科專業的學生起點卻別MBA的起點低。為此,我建議財務管理專業減少部分理論教學的難度,而增設基礎知識的廣度。現行絕大部分獨立學院開始的財務管理專業都開設了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我覺得財務管理專業類學生對會計的了解達到財務會計就夠了,高級財務會計就可以不用開設了,同時可以增加部分金融類的基礎課程,增加部分法律類的基礎課程等,目的是達到知識的綜合性。
財務管理專業應開展多元式的教學方式,方式之一即為案例教學法,引用當前財務方面的典型案列,讓學生參與分析和評判,增強學生工作的適應能力和判斷能力;方式之二即為實驗教學,ERP軟件管理、企業內部控制、企業經營模擬沙盤等實驗操非常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動手能力;方式三即為校企合作,如與企業合作,聯合培養,這樣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企業人力資源不匹配的問題。
(三)配用高素質的教師
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需要聘請一些具有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教師加以引導,學校可以聘請企業管理高端人才來校進行案例講座的開課方式,或者選派部分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地學習,增強實踐經驗。
課題名稱:
本論文受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經費支持。
[1]李澤紅,劉東.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改進.中國成人教育,2013年19期.
[2]劉玉鳳.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5年第4期.
[3]張新民,祝繼高.會計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突圍之路.會計研究,2015年08期.
[4]呂融融,周智智,連瑩,朱方典,龔笑怡.國內財務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調查報告.財會研究,2014年16期.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