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優化路徑分析
楊梅
國有資產是事業單位開展日常業務、履行社會事務管理職能的必備物資基礎。但目前部分鄉鎮事業單位忽視國有資產管理,賬實不符、重復購置、隨意處置等現象嚴重。本文總結了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事業單位自身角度分析了出現問題的原因,進一步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以期對其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鄉鎮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優化措施
根據2014年發布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使用,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并且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近年來,隨著公共財政政策的實施,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絕對值以及在國有資產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管好用好國有資產,實現其保值增值,對保證事業單位履行職責與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鹽城市財政局《關于開展2016年市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的有關要求,為摸清我區行政事業單位“家底”,進一步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對固定資產進行了清查。雖然從國家到地方一再強調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目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仍存在一系列薄弱環節,特別對于鄉鎮事業單位,優化其國有資產管理顯得尤為迫切。
(一)家底不清,賬實不符
鄉鎮事業單位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現象普遍。首先,資產構建來源多元化,包括上級調撥、基建工程轉入、捐贈以及自有資金購入,易出現相關手續和票據傳遞不連續的情形,入賬不及時現象頻出;其次,對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不按規定進行核算,有總賬,卻無明細賬或者無卡片賬,出現賬賬不相符;此外,資產報廢處置或因故移交時,該核銷的不核銷,長期掛賬,造成有賬無物;最后,多數鄉鎮事業單位雖知其賬實不符的現狀,但未及時對資產清查核實,長期基累下來,使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的現象越發嚴重。
(二)資產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鄉鎮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一部分屬于上級部門配置,一部分為單位自添。部分鄉鎮事業單位為了次年爭取更多專項補助,當期盲目上項目,擴大規模。單位自購資產時,因為缺乏嚴格的審批制度,加之賬實不清的現狀,隨意購置與重復購置的現象普遍,采購的資產與實際需求存在明顯的差異。個別單位的辦公區域追求辦公設備的檔次,華而不實;眾多單位的部分辦公用房、公務車閑置,部分專業化設備不運轉,部分資產尚能使用不進行日常的維修與保養卻提前更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使用效率不高。
(三)責任不明,資產流失現象較嚴重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所有權歸屬于國家,事業單位不存在最終的處置權。但事實上,由于賬實不清、責任不明的現狀,鄉鎮事業單位低價出售、無償出借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單位甚至不辦理轉移手續,私自將國有資產轉贈給其他相關單位或者由相關領導無償占用,化公為私。此外對流動資金缺乏嚴格管理,使得大量逾期借款不能按時收回,呆壞賬現象嚴重。這些使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大大損害了國家利益。
(一)管理意識淡薄
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源于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認識不到位,管理意識淡薄。一方面,國有資產的購置主要依靠財政資金作為支撐,所以事業單位會認為自身不存在企業那樣的資金困境,資產的購進最終由國家買單,從而隨意購置,鋪張浪費;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本身不直接產生收益,不會形成經濟效益的指標壓力,不會直接影響職員的工資薪酬,所以事業單位內部對資產購置、使用以及處置重視度不夠。最后,從思想意識上而言,眾多鄉鎮事業單位領導還未全面理解與貫徹科學發展觀,形成主動維護國有資產安全與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節減財政支出的主觀意識。
(二)制度建設滯后
資產管理制度建設的滯后,是造成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賬實不符、閑置浪費、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
1.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
2013年1月1日起全面開始實施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但目前許多基層事業單位就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及權責發生制記賬方式沒有很好的實施,也沒有及時解決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如固定資產明細賬、卡片賬的設置問題、新增資產入賬的確認流程、資產處置與報廢的核銷流程以及資金借貸審批與收款流程,這些會計核算制度的漏洞為做賬隨意性以及侵蝕國有資產創造了機會。
2.內部審批制度不健全
不少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從購置、使用到處置各個管理環節缺乏嚴謹的制度約束。鄉鎮事業單位人員設置簡單,存在一人多崗的情況,一些小額資產的購置或處置完全可以由一人決定。即使需要經歷審批程序,審批流程也多限于形式,審批人未盡職調查,有時出于“信任”還默許代簽或者口頭批準。以資產采購為例,采購計劃編制時各部門多以自身利益出發,缺乏全局觀,缺少對整體資產狀況的把握,采購計劃往往缺乏量化指標且不經濟,審批制度的缺失使這樣的采購計劃付諸實際,大大加重了資產購置的盲目性,資源的浪費。
3.資產管理問責制度空白
因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通常不產生經濟利益,無法從績效的角度衡量資產管理水平,使得資產管理問責制度一度空白,缺乏對資產完整性和資產配置有效性的考核標準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獎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散漫隨意,甚至縱容了侵吞國有資產行為的發生。
(三)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夠高
鄉鎮事業單位相關資產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普遍不夠高。一方面,掌握了基本財務會計核算工作后,對于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國有資產最新核算與管理辦法了解不全面、不透徹,而且由于年齡層普遍較高,對新事物接受時間長,不能幫助單位及時適應時代的要求,也不能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職業道德素養有待提高。一些資產管理人員對單位違規處置國有資產,領導挪用國有資產的現象置之不理甚至發揮協助作用,違背了職業道德倫理,加重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一)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意識
提高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是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最為根本的一步。首先,領導要充分認識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真正樹立維護國有資產權益的思想意識,從而有序地開展相關制度的補充與完善;其次,領導應組織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容與理念的普及與宣傳,引導基層員工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從而有效地貫徹與執行相關管理制度;最后,應加強員工間的交流,鼓勵員工積極反應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會議討論,從而持續地促進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1.規范會計核算制度
一方面,需要根據最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修正及完善會計核算內容以及各類國有資產核算方法,規范日常會計核算工作,特別是建立固定資產明細賬或者卡片賬;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各事業單位資產購置、使用以及處置的特征,制定詳盡的資產入賬、核銷流程以及說明所需附帶的原始資料,避免賬務處理的隨意性。此外,單位應定期組織資產清查工作,尤其針對大額的固定資產,保證及時發現漏記、多記情況,切實保證資產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2.強化內部審批制度
鄉鎮事業單位盡管人員有限,但應當明確記賬人員、財務事項審批人員、采購或處置經辦人員、資產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保證不相容職務分離。單位厘清并規范內部審批流程后,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捐贈、拍賣、調劑等一系列環節必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審批資料應當詳盡,若有缺失需表明緣由并對何時補充作出說明;審批人則應仔細查閱審批資料,尤其針對大額的固定資產采購或處置,從而減少審批的隨意性,為各環節資產管理活動把好關,有效遏制重復購置、隨意處置等情況的發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建立問責評價機制
這里所指的問責評價機制主要是針對鄉鎮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完整性、使用有效性的評價以及相關責任人的獎懲。對此,單位需要根據自身資產的分布與配置情況,明確資產完整性以及資產使用有效性的標準,如資產盤虧、資產閑置規模、資產閑置時間的可接受范圍,進一步制定對各類資產管理情形較為詳盡的獎懲措施。問責評價機制的實施,將依賴于資產清查工作的有效開展以及資產管理各環節備查資料的完整性。若問責評價機制得以重視并實施,將大大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并促進內部監督的有效性,提高資產管理水平。
(三)加強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資產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為資產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打好了基礎。首先,需要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選拔標準,引進專業知識扎實、適應能力強、職業道德素養高的綜合性人才。為了提高鄉鎮事業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單位應充分考慮應聘者的薪酬與福利要求;鄉鎮事業單位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進行定期考核,并設置配套的獎懲機制,提高員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為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出謀劃策,從而全面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
[1]李華新.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芻議[J].經營管理者,2015 (15).
[2]鄭春祥.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6(12).
(作者單位:鹽城市大豐區萬盈領鎮財政所)